越南人民军步兵第316师,对我们来说,是一支既熟悉又陌生的部队。说熟悉,是对他的名字耳熟能详。但凡对越军历史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从各种媒体上知道过这个番号。说陌生,是对他的历史沿革、作战特点、编制序列、历任主官等具体情况了解得不多。本文拟从九个方面对该师情况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
历史沿革
1951年2月,越南劳动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就军队建设作出了《关于建设一支具有民族、人民和民主三大特点的真正强大的人民军队的决议》。越党中央即根据这一决议,着手指导武装力量的建设工作,并在实践中提出了“部队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建设,以质量为主,在政治、军事、后勤等方面的建设,以政治为根本”的建军方针。所谓以质量为主,首先就是要建设好直属于国防—总司令部的机动主力部队—步兵师(当时叫大团)。316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1951年4月5日,越军结束了在18号公路普赖至汪秘段遂行的黄花探战役。抽调部分参战主力部队,正式组建316师(准备工作已从年初开始着手)随即提上了越军总部的工作日程。5月1日,316师在谅山省谷龙地区正式成立,下辖步兵174团、98团、176团及兵种分队,全师共7000余人,首任师长黎广波、政委朱辉珉。174团是总部直属主力团,曾经取得过两次东溪大捷。98团的前身是著名的胡志明大队,由农民和矿区的工人组成。176团则是由越北联区各省地方部队中战斗力较强的营新建组成。316师是越军早期组建的第五个主力步兵师,别号“白颊鸟师”(又名“绣眼鸟师”),亦称“蓬劳师”(越语白颊鸟‘Bong Lau’的音译)。白颊鸟善于在丛林中穿梭飞行,以此命名316师,反映该师擅长于山林地机动作战。
316师成立后,即配合地方部队为粉碎法军的“绥靖”行动,而在北部永富省平原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国军事顾问团派遣以原63军188师副师长徐成功为首的顾问班子帮助316师进行训练和指导作战。174团曾经开入广西休整,由广西军区为其补充物资和指导训练。1951年11月,在和平战役期间,为了配合304师、308师、312师作战,该师和320师一道在敌后发展游击战争,拔出了一批法军据点。在整个抗法战争时期,316师主要在越东北、西北和老挝上寮地区活动。1952年5月,98团在北宁战斗中被法军优势兵力包围,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1952年10月,参加西北战役,担任主攻任务。1953年初,进军老挝上寮地区,同年4月参加上寮战役。在战役第一路军编成内,从越西北的山罗出发,长途奔袭,沿6号公路进攻老挝桑怒,和巴特寮部队一起“消灭了法军有生力量,建立和扩大了根据地”。1953年冬至1954年春,使用“边和师”的代号参加了冬春战略进攻,为战役第一路军,向西北推进。随后,参加奠边府决战,消灭了奠边府据点群东面阵地守敌。
抗法战争结束后,176团调离该师,同时调入西北军区148团。1954年—1961年,该师驻扎在莱州省,进行营房施工,休整和开展军事训练。1958年,以师属炮兵营为基础扩编为炮兵187团。
1962年,316师借道中国云南省开赴老挝,在上寮、中寮地区与老挝右派军队作战。抗美战争时期,主要在老挝北部地区(川圹—查尔平原)活动,配合老挝人民军参加了川圹—查尔平原战役。1974年12月,由义安以西调往越南南方西原战场。这是该师第一次摩托化行军,分乘500辆卡车,为隐蔽企图,实行了无线电静默。1975年3月,参加西原战役,配合320、968、10、3师等部队,切断14、19、21号公路,完成了孤立西原、分割波莱古的任务。首先攻歼邦美蜀之敌,而后攻占福安、胶寮。1975年3月27日,正式编入新成立的第3军(西原兵团)。随后参加了胡志明战役(西贡—嘉定战役),沿14号公路直插西贡,攻克了该市西北的一批重要据点。
抗美战争结束后,随第3军主力回撤,驻扎在西原地区。1975年5月,抽出部分官兵为骨干,新组建316B师(1979年改称356师),同时该师改称316A师。1976年8月,316师脱离第3军建制,在北太省经过3个月的休整后,调到莱州省封土县平卢地区,改隶第一军区,为军区作战值班部队,同时清洗了华侨和华裔官兵。1978年5月,第一军区分编为第一、第二军区后,隶属第二军区指挥,仍然为军区作战值班部队。
1979年2月17日,我军发起自卫还击作战。18日,该师148团、174团、98团7营、187炮团一个营从平卢东调沙巴,奉命沿10号公路增援老街地区。21日,先头部队148团进至代乃地区,企图策应345师。我13军39师一部于22日下午攻占代乃及其附近高地,切断了316A师和345师的联系。两天内打退148团30余次反扑,歼敌900余人。316师东援柑糖的企图落空。敌东援计划失败后,在沙巴地区犹豫徘徊。我149师奉昆明军区前指和13军前指命令,加强32师95团和军区坦克团第3营围歼316师主力。2月27日战斗打响,149师于3月3日攻克沙巴县城,战斗至3月5日结束。共计歼灭174团、148团5营、98团7营大部,148团4营及沙巴独立营各一部,约2300余人。留在封土地区设防的98团(欠7营)亦遭我11军歼灭一部。在整个战争中,316A师遭我重创,共损失3000余人。
战后,越军抓紧整顿、充实、恢复该师,在补入大批兵员的同时,不断更换苏式武器装备和加强军事训练。战后一个月,316师即恢复到战前编制,达到齐装满员。同时,增编了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979年4月,正式编入新成立的第6军(滔江兵团,后改称第29军)。7月,该师组建了1个反坦克炮兵营。1984年4月底5月初,我14军收复老山后,越二军区制定了“MB—84”战役计划,企图收复“失地”。6月11日向我发起团级规模试探性进攻,被我击退。越军又从纵深抽调包括316师174团在内的万余部队进至河江地区,为其第二阶段进攻加强力量。7月12日凌晨,越军向我老山战区发起加强师规模的进攻。174团奉命攻击那拉地区142号、169号高地。我119团3营在炮兵支援下奋勇作战,激战10小时,彻底挫败了越军进攻计划。174团伤亡较大,于8月回撤归建。1988年10月,316师开赴河江战场接替325师的防务。该师一直作为越军的主要机动力量,担负越西北地区作战任务。
战役战斗
抗法战争时期,316师参加了5次较大规模的战役:
1951年12月10日—1952年2月25日 和平战役
1952年10月14日—12月10日 西北战役
1953年4月8日—5月3日 上寮战役
1953年12月10日—1954年3月 冬春战役
1954年3月13日—5月7日 奠边府战役
抗美战争时期,316师“艰苦顽强地战斗在西部战场,共参加10次战役”,主要有:
1972年5月21日—11月15日 老挝川圹—查尔平原战役
1975年3月4日—24日 西原战役
1975年4月26日—4月30日 胡志明战役
1979年2月,参加了中越边境战争。1984年6月以后,在河江地区多次参加对老山的反扑作战。
作战特点
316师是越军最早组建的六大主力步兵师之一,所属各步兵团均是老部队,经历了抗法、抗美战争,参加战役战斗较多,有实战经验,战斗力较强,长期在越北地区和老挝北部地区活动,当地少数民族官兵比例大,熟悉当地地形。“既擅长于山岳丛林地作战,又有水网平原地区进行运动战、攻坚战、阻击战和奔袭作战的经验”。擅长长途奔袭作战和连续行军。1953年参加上寮战役时,从越西北山罗省出发,作战七个昼夜,长途奔袭300余公里,赶到老挝桑怒,先将法军歼灭一部,又长途追击270余公里,将残敌全部歼灭。该师能吃苦耐劳,具备连续作战的意志。
在抗法战争时期,该师经常使用1个团的兵力组织小规模的攻坚战,能组织一定规模的强攻,并善于采用小股、分散兵力作战。
1974年底,316师“奉命从老挝北部地区长途行军,按时到达越南南方”,参加西原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有“进军神速”之称。“西原战役是该师首次以多种现代化武器举行的诸兵种协同作战,攻打大城市”。该师对中越边境我方一侧部分地区地形地貌比较熟悉,曾在广西境内整训和借道云南省金平、蒙自、思茅、勐腊等地开赴老挝北部战场。在1979年2月的中越边境战争中,曾组织团规模的机动,与我39师争夺战略要点—代乃。
316师在具体打法上,常采用小群多路,侧翼迂回战术。冲击时多为3—5人一组的散兵队形,夜间不断打冷枪冷炮,或用小分队袭扰,为拂晓进攻作准备。防御时以小群分散为主,重配火力,轻配兵力。进行阵地防御战时,武器弹药充足,一兵多能,阵地前沿设有少数潜伏。作战中当非重点设防阵地被突破后,不恋战,分多路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同时,亦重视战场喊话等政治攻势。
该师主要弱点是师团两级干部独立指挥能力和兵种合同作战能力差。在抗法战争中,该师领导过于依赖我军事顾问,没有直接指挥过师级规模作战,缺乏大规模攻坚作战和固守阵地的能力。
训练演习
316师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全训部队。抗美战争结束后,该师军事训练工作重点是掌握使用所装备的各型武器,提倡“以少胜多”、“杀敌立功”。1976年,调至越西北地区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军事训练”,多次进行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的军事训练。1979年后,重点突出机动作战的训练和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重视在恶劣气候和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行军作战演练,经常组织各级指挥员到预定的机动作战地区勘察地形,组织预演。1982年开始,师属兵种分队根据机动作战的需要,加强了步兵武器训练,以增强自卫能力,使官兵均能使用冲锋枪和班用机枪。步兵分队主要进行步兵武器、单兵至分队战术训练。该师90%以上的步兵连年度实弹射击考核成绩达到优良。
为加强培训各级军官和战斗骨干,该师在1986年共组织班以上骨干培训班33期,有80%的军官参加了培训。注重现代战争条件下充分使用坦克、火炮等技术兵器支援步兵作战等问题。全师所属各团均有两个营级训练场、一个实弹射击检验场。每个营有两个连击训练场、九个队列场和靶场。每个连有两个排级训练场、五到六个班级战术训练场,一个射击训练场和两个技术训练场。
1984年11月28日—12月1日,该师在7号公路班菲至郭参段组织了一次反击作战演戏。演习中,作为29军主力部队,在空军和坦克的支援下,担负老街方向二线防御及反攻任务。在反击中,以7号公路为轴线,沿公路及其两翼发展。这次演习的特点是强调步坦协同,以一个坦克团配属该师作战。该师在训练中,重视进行防御态势下反冲击的演练,反击时机多选择在一线防御阵地被突破之后。
部队素质
316师组建早,基础牢,素质较强。抗法、抗美战争时期参加的战斗和较大规模战役多,实战经验比较丰富,“作战十分勇敢,进攻坚决”,曾被誉为“决战决胜师”,“英勇善战的部队”,深受越军高层重视。7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是第二军区和第29军的主力部队。
316师组建初期,曾得到中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与训练,部分单位曾在中国境内整训,受中国援越影响较大,对我军的情况也比较了解。部队中存在着“害怕同老师打仗”的思想。仅1978年8月至次年1月,148团6营就有近百名士兵开了小差。为此,越军采取多种形式对部队进行教育,在大力宣传发扬光荣传统的同时,对中国顾问的工作进行攻击和贬低,大力灌输反华思想,以“提高士气,增强信心”。1980年以后,为了贯彻落实越党中央提出的“大运动”,不断开展“发扬光荣传统、提高战斗力”的教育,重点整顿、纯洁各级党组织,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反对军队内部的错误思想,提高战斗力。同时清洗了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人员和“战斗意志不坚定” 者,要求全体官兵“坚决打败中国军队”。其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教育,多次收到越军总政治局、第二军区和第29军的表扬,被评为第二军区“先进单位”。
1979年,316师遭我军惨重打击,伤亡较大。使该师的士气受到较大影响,官兵不愿和害怕再次同中国打仗,部队思想不稳定,逃兵事件屡有发生。
该师师级军官大多数是抗法战争时期入伍,团职军官相对比较年轻,平均年龄38岁左右,军官大部分经过院校培训,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士兵中山区少数民族成分多,能吃苦耐劳和连续作战。
功绩荣誉
316师在抗法战争时期取得较大战绩:西北战役期间,与308师、312师协同,在西北和平原两个战场共毙伤、俘虏法军万余名。上寮战役期间,歼敌1个营又24个连,和304、308、312师一起解放了桑怒全境和川圹、风沙里两省部分地区。冬春战役期间,歼敌24余个连,解放了莱州市。1954年,在老挝境内作战期间,获得胡志明主席授予的“决战决胜”锦旗一面。(注;授予锦旗和授予荣誉称号有质的不同,用锦旗上的称谓来称呼某某部队是不正确的,只能算是俗称。)抗法战争期间,该师“消灭了法军许多精锐兵团”,获军功章4枚,7名个人获越南政府授予的“军队英雄”荣誉称号。
抗美战争期间,该师歼敌两万两千多人,击落各型飞机195架,缴获各种武器4000多件。“为解放24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贡献了力量,挫败了敌人的蚕食阴谋”。获一级军功勋章2枚、二级军功勋章1枚,所属各团均获军功勋章。所属2个步兵团、6个连和6名个人荣获越南国会和国家主席授予的军队最高荣誉—“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976年1月,该师及师高炮营1连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1977年以前,原国防部长,人民军创始人之一武元甲大将到平卢视察316师。1978年10月15日,原越党中央总书记黎笋到316师视察,并将一面“决战决胜”锦旗授予148团。1978年3月和1979年1月,原总政治局主任朱辉珉大将,两次以创始人身份到该师进行作战动员,并给全师官兵每人赠送了一支“奠边府”牌香烟。1979年作战后,越党政军要员多次视察316师。1983年2月23日,原部长会议主席范文同视察该师。1984年12月22日,在越军建军40周年之际,该师获国会主席长征授予的越南最高荣誉勋章—胡志明勋章。
越军军方评价其具有“底革命 勇敢顽强 不怕艰苦 克服困难 顽强坚定 忠实无私 谦虚团结 主动创造”的光荣传统。
各团简介
98团(步兵团),别称“广安团”,简称8团,代号C9团,下辖7、8、9营,总兵力2100余人,驻黄连山省保胜县巴米地区。
98团的前身是著名的“胡志明大队”,组建于1947年5月,主要由广宁省鸿基煤矿工人和当地农民组成。1949年12月,扩编为第12战区主力步兵团。成立后参加了越北战役、黎洪封战役、边界战役和黄花探战役等。1951年5月,正式编入316师。同年12月,该团渡过球江,进入北宁省南部嘉梁游击区,歼灭法军一个小区指挥所。1952年2月,98团和174团在北宁省地方部队天德营配合下,解放了北宁南部地区。同年10月,全歼符安小区守敌。1952—1953年,在河北省北宁一带与法军作战。1954年新春战役中,歼灭法军4个连。抗美战争期间,该团主要在老挝作战,获军功勋章1枚。后期参加了解放南方的春季大捷,战后调莱州省封土县。
在1979年2月的中越边境战争中,该团被我军歼灭一部。战后,进行休整和训练,以恢复和提高战斗力。1979年12月20日,越南国会和国家主席授予在北部边境战争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人民武装力量英雄” 称号,7营获此荣誉。1979年—1982年,该团每年的军事训练都取得良好以上成绩。1981年被评为316师“军事训练最佳单位”。1983年6月,团党委被第二军区评为“坚强、纯洁的党委”。
148团(步兵团),别称“山罗团”,简称8团,代号M48团,下辖4、5、6营,总兵力2200余人,驻黄连山省保胜县黄麻西北地区。
148团于1946年5月在越西北山罗地区组建,故命名为“山罗团”,直属于第2战区,为战区独立步兵团。成立后,参加了越北战役、黎洪封战役、边界战役和黄花探战役。1951年下半年开始直属越军总部。1954年抗法战争结束后,正式编入316师。
抗美战争期间,该团主要在老挝北部地区担负护路和反空降任务,有山地和平原地区作战的经验。“作战勇敢、进攻坚决、防守坚固,克服困难,善于连续作战,越战越强,立下了许多辉煌战功”,获一级军功勋章1枚。1973年9月3日,步兵9连,高机12连,获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孙德胜授予的“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975年春季战役中,该团在坦克和炮兵的协同下,攻克了很多重要目标,为配合兄弟部队完成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作出了贡献”,获军功勋章2枚。1975年9月13日,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战后,驻防黄连山省申渊县亲属乡。1976年1月,5营2连连长阮光忠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978年8月,获黎笋赠送的“决战决胜”锦旗一面。
在1979年2月的中越边境战争中,该团奉命增援老街、柑塘地区。担任师先头部队,在代乃地区进攻作战中被我军39师痛击,6营基本被歼灭。其后4、5营分别在双桥、大平、新寨地区遭受重创。1979年4月,移防保胜县黄麻西北地区。1979年12月20日第二次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同时获得该称号的还有步兵11连。1980年后,曾组织在恶劣气候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演练,以提高部队作战能力,但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不明显。除4营外,其他各营及直属连队在军事训练中表现平平。由于在作战伤亡大,官兵普遍害怕再次与我军作战。
174团(步兵团),别称“高—北—谅团”,简称4团,代号M74团,下辖1、2、3营,总兵力2000余人。驻黄连山省保胜县北嫩地区。
174团于1946年5月组建于越南北部山区,当时称“高(平)—北(件)—谅(山)团”,直属第10联区,是越军首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团。组建后主要在北部山区进行武装斗争,参加了越北战役。1949年8月,改编为174团,直属越军总部。1950年5月,该团出其不意攻下高平省东溪据点,全歼据点守敌,“打了一次出色的歼灭战”。作为总部主力团,曾取得两次东溪大捷。1950年夏天,在中越边境地区集中训练和整顿,为边界战役做准备。后一度进入中国广西境内休整。8月回国,作为“战略机动力量”参加了边境战役。1951年3月,又参加了黄花探战役。战役结束后,正式编入316师,为该师主力步兵团。1951年12月,为配合和平战役,在多福县摧毁越军罗衣维据点,后又进攻北宁地区守敌。战役后,进入越北山区休整。1952年2月,与98团在地方部队配合下,解放了北宁南部地区。同年10月,拔除义路省歌泳据点。1952年11月20日,在山罗省木州攻坚战中,全歼法军3个连。抗法战争中,该团曾被誉为“运动战的先锋”,擅长山岳从林地作战。抗美战争期间,在老挝境内活动,获二级军功勋章1枚。
1979年2月,该团部署在申渊县孟滩乡。在中越边境战争中,在师的编成内紧急增援老街、柑塘地区的345师。因无法突破我军防御,在蒙先双桥至沙巴一线组织防御,遭到149师沉重打击。1979年4月,移防保胜县北嫩地区。战后,抓紧进行全面整顿,十分重视山岳丛林地复杂气候条件下的作战演练。在各方面进步较快,曾被评为“先进单位”。1984年6月下旬,奉命调至河江西北地区,加强该战场攻击力量。1984年7月12日,组织反扑169高地。战斗中伤亡惨重,伤亡近千人,被迫后撤休整。该团战备水平高,武器完好率在98%以上,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接到紧急战斗命令后,全团可以在数分钟内出动。
187团(炮兵团),简称7团,代号ST87团、M87团,下辖炮兵10、11、12、13营(122毫米榴弹炮营2个 85炮营和57炮营各1个),总兵力1600余人,驻黄连山省保胜县铺楼地区。
该团系1958年在师炮营的基础上扩编而成。1962年开赴老挝战场参加战斗。1975年初,参加了西原战役和胡志明战役,获三级军功勋章1枚。战后,调防莱州省封土县平卢地区。
1979年2月,在中越边境战争期间,从平卢出发增援老街、柑塘地区,遭到我军沉重打击。1979年4月,移防到红河东岸的铺楼地区。战后,重视把与我军作战的经验教训运用到战备训练之中,战斗力比战前有所提高。1979—1983年,该团每年实弹射击都取得良好以上成绩。1982年,曾经组织过一次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实弹射击。1988年初,该团一部调往河宣省渭川县支援河江战场。
历任领导(不全)
师长:黎广波 黎环 黎陲 谭光忠 谭文魏 阮海鹏 黎其良
政委:朱辉珉 邓武协 何国瓒 黎其良
人物简历
黎广波(1915.4.21—1988.3.19) 高平省河广县朔河乡人,侬族,贫农家庭出身。1932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1940年在中国广西至越南北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开辟了越南至中国的交通线,同年12月曾护送胡志明进入越南。1941年底在高平组建武装工作队,任指挥长。1946年在北部地区领导抗法武装斗争。1948年任安州—陆安战役指挥部司令。1951年5月,任步兵316师首任师长。后曾担任河内军区、越北军区司令,参加了奠边府战役。195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0年9月,越党三大上当选中央委员。60年代曾任越南祖国针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央民族委员会主任。抗美战争时期曾经到南方工作。1974年晋升中将军衔。1975年4月越南第五届国会当选为民族委员会主任。1980年后被免去军内外职务。1987年越南历史研究杂质曾经刊登黎广波两篇回忆文章。曾获胡志明勋章、一级战功勋章、一级战胜勋章、一级抗美救国抗战勋章、三级光荣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50年党龄奖章。1988年3月19日在越苏友谊医院病故。
黎环(1923—) 谅山省长定县人,岱依族,农民家庭出身。1943年参加黄文欢领导的地下武装组织。1945年入伍,1946年任营长,1947年任步兵174团副团长。1951年5月任316师副师长,后升任该师师长。195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大校。1973年任越南驻老挝军事顾问团副团长。1978年6月任第二军区副司令,参加了中越边境战争。1982年晋升少将。曾获三级军功勋章、一、二、三级战功勋章、二级战胜勋章、二级抗战勋章、决胜军旗奖章。
黎陲(1922—)籍贯不详,土族,中农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学生。1940年参加抗法活动,1941年4月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1945年3月入伍,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1946年1月任宣光省军事委员会政委。1947年1月后历任河宣团团长、老街团团长、政委。1952年2月任312师165团团长兼政委。1954年任西北边防军纵队副指挥长。1956年任335旅旅长。195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5月到中国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回国后历任步兵316师师长、西北军区副司令等职。抗美战争时期曾一度率部队到老挝作战。1974年晋升为少将,1978年调任第二军区副司令。1982年后曾一度兼任参谋长。曾获三级军功勋章、一级战功勋章、一级战胜勋章、40年党龄奖章、决胜军旗奖章。
谭光忠(1923—) 又名谭玉流,高平省朔江县人,岱依族,中农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学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1940年因从事抗法活动被捕入狱,监禁一年。1941年到中国广西柳州军校学习,后留在中国广西、云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44年在广西越南海外机关当油印员。回国后,在高平省北坡军政训练班受训,曾任胡志明的警卫员。1944年12月参加越南解放军宣传队(越南人民军前身),任排长。1945年任连长,次年因为生活作风问题受到降职处分。1947年后历任支队长、警卫队长、团长等职。1950年到军事学校学习,后任教员。1953年至1955年历任步兵师副师长、师长、东北军区司令等职。1956年到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学习,因病中途辍学。回国后任左岸军区副司令。195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任越北军区代理司令。1966年任B5前线司令部司令。1968年任第四军区司令
1970年兼任9号公路战役司令。1974年晋升少将。1976年当选为第六届国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越党四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77年初调任第一军区司令兼政委。1980年2月晋升为中将。1982年3月越党五大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越军实行一长制后,任第一军区司令。1984年12月晋升上将。1986年12月越党六大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6月第八届国会当选副主席,国会民族委员会主席,不再担任军职。曾获一级军功勋章、一级战功勋章、一级抗战勋章、一级战胜勋章、40年党龄奖章、决胜军旗奖章。
谭文魏 高平省人,岱依族,农民家庭出身。参加了1947年的越北秋冬战役和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195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抗美战争时期在南方作战,历任步兵师副师长、师长。1974年晋升大校。1975年任步兵316师师长,参加了胡志明战役。曾获越南国会授予的“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978年晋升为少将。1979年初任高平战场司令部司令,同年9月任第8军(后改称26军)军长。1982年任第一军区副司令。1984年兼任第一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1986年晋升中将,在同年12月的六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87年接替谭光忠任第一军区司令,同年6月当选为越南第八届国会代表。
阮海鹏 籍贯不详,抗法战争后期入伍,曾任步兵连长。1958年被授予少校军衔。60年代在步兵316师任团长,1975年初晋升上校,任副师长。1978年晋升大校,任316师师长,指挥部队参加了中越边境战争。1979年3月调任第二军区参谋长,4月调任新组建的第6军(后改称29军)副军长。1980年2月晋升为少将,升任29军军长。曾获二级战功勋章、二级战胜勋章、一、二、三级光荣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
黎其良 京族,农民家庭出身。50年代后期入伍,抗美战争时期历任步兵316师营长、副团长、团长,长期在老挝作战。1974年晋升为少校,参加了西原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战后到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两年。1978年晋升中校,任316师副师长。1979年3月接替阮海鹏任师长。1983年晋升为大校。曾获二级军功勋章、二级战功勋章、三级决胜勋章和二、三级光荣战士勋章。
朱辉珉(1913—)义安省人,山区少数民族,工人家庭出身。早年在义安长清机械修理厂当工人。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1931年至1934年间曾4次被捕。1940年任黄花探区党支部书记,后任县委书记、省委委员。抗法战争时期历任广南省委副书记,越老联军政委,第四联区指挥部政委,步兵团长,174团政委等职。1951年5月至1954年任316师首任政委。1957年初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回国后晋升少将,任西北军区司令兼政委。1960年9月,越党三大当选中央委员,任越南劳动党傣族—苗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1962年初任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1962年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后,任驻老越军军事顾问团团长。回国后接替阮仲永任第四军区政委。1963年至1975年,长期担任第五军区政委。1965年兼任第五军区司令。1974年12月晋升中将。1975年3月25日任顺化—岘港战役前线司令部政委。1976年接替双豪出任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同年晋升上将。1976年12月,越党四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书记。1980年2月晋升大将。1982年3月,越党五大继续当选政治局委员。1986年12月越党六大不再任政治局委员。1987年2月被免去中央军事党委副书记,总政治局主任等职务。
邓武协(1926—)京族,农民家庭出身。1945年入伍,次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参加了抗法、抗美战争,历任排长、连指导员。1954年3月任308师102团营教导员。后任团政治处主任、政委,316师政委等职。1958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中校。1974年晋升为大校。1975年任西原前线指挥部政委。1975年3月第三军成立时,任第一任政委。后曾任第三军区副政委、政委。1976年12月越党四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1977年晋升少将,同年10月升任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治局副主任。1981年4月当选第七届国会代表。1982年3月,越党五大当选中央委员。1983年晋升中将,1987年不再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在总政治局主管军队青年教育工作。曾获二级军功勋章、二级战功勋章、二级战胜勋章、一级抗战勋章、一、二、三级光荣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
何国瓒 早年经历不详,抗美战争时期长期在西原地区作战,曾任步兵团政委。1974年晋升为上校,任步兵师副政委。1975年初任316师政委。1980年晋升为大校,任第三军政治局主任,后任军副政委。1982年任政委兼党委书记。越军实行一长制后,改任第三军政治副军长兼政治局主任。1986年晋升少将。曾获二级战功勋章、一级抗战勋章、一、二、三级解放战士勋章。
本文作者:cpcli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