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阵如何调度?岳飞为何总能用兵如神?

我们常常会说如果我们要布设阵形,那么“两翼应是骑兵,中路应是重甲和强弩”。这种认识当然不能说是错的,但事实上其实这不是一个规则也不是一个法则,这种布置法式是可以被打破的。比如,在《宋史》中有两位名将的本传中,都明确记载了他们是以骑兵居中,而以步兵居两翼的部署,这种部署完全打破了我们通常认识的陈规戒律。

史见:“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术果至,贵将游奕、云将背嵬战于城西。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步军张左右翼继之,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孛堇,兀术遁去。”

----《宋史 卷三六五》

“(蒙)兵退,(曹)友闻谓忠义总管陈庚及当可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蒙兵)果以步骑万余攻隘,庚以骑兵五百直前决战,当可将步兵左右翼并进,王资、白再兴又自隘出战,蹀血十余里,兵乃解去。”

----《宋史 卷四四九》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布置?为什么会反其道而用之?这恰好说明了阵形的灵活性,以骑兵居中以步兵展开两翼的布置,表面上是违反常规的,但曹友闻和岳飞偏偏这么做了。这种阵形布置也并不是偶见。同时代,刘錡、杨存中、王德等人在绍兴十一年组织的柘皋会战中,也有类似的部署。杨存中、王德把持大斧等重兵器的重步兵在两翼展开,如墙而进打垮了金军最强的两翼骑兵拐子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不能仅仅从表面去看军阵,更不能从静态来理解军阵。什么时候能理解到军阵的关键不是军阵本身,而是具体使用的方法,什么时候来研究中国古典军阵才算开始上路。

在开战以前,谁也不知道对方的战术部署会是什么样的,预备队会如何使用。但是,优秀的将领会根据敌人的作战习惯和兵力部署,以及开战前对战场的侦查,还有开始对抗以后的战场局势,来决定自己所应该采用的战术策略。

指挥者如果使用步兵,那么步兵该如何组织队形?如果使用骑兵反击,那么到底是应该派骑兵从外围绕过去?还是应该派骑兵从正面步兵中间突然冲出去?在骑兵运动的时候,步兵该如何配合?在步兵的掩护下,骑兵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战术动作,威胁到敌人?

在作战时,如果指挥官想快速使整个军队作出符合自己意图的响应,这些具体的战术布置的内容,也就是大型军阵训练的核心所在。作为野战军,如何在各自单位的配合下,打出既定的战术部署来,也才是军阵训练的精髓所在。

也就是说,除了具体的军阵之外,真正核心的部分,最重要的部分,是阵法,即使用的方法。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展开队形,如何调度部队,如何发挥兵力兵器的优势克制不同的对手。这才是每个优秀将领最奥秘的部分,也往往是他们秘而不宣的部分。

阵法阵法,关键是看“法”,而不是看“阵”。有军阵的战术队形而没有使用方法的调度训练,那就很容易被对手捕捉到防御的弱点,这才叫死板。而没有战术队形,则根本无法有效地进行调度组合,一拥而上自然也就是一哄而散了。两者必须加以结合,有战术队形为基础,以调度方法为核心,这才是“形而上”的道理。

就好比舞蹈一样,舞蹈是有具体的舞蹈动作的,而一整套舞蹈则是由多个舞蹈动作组成,最开始的舞蹈动作是静态的。但是舞蹈之所以要成为舞蹈,是开始之后就要有各种动作的连续变化。否则要老是维持一个动作,那就不称为舞蹈,而应该称为人肉雕塑了。同时,作为不同的舞蹈家,都有自己的编排思路和习惯,由此表现出来的舞蹈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这也就是阵法可以被当成军事艺术来理解的根源所在,因为它们都有需要临场发挥编排的创造性成分。将指挥者的具体意图予以实体化,要有表现和记录的载体,这种载体就是阵图。

阵图体现的是各种战术部署意图。很多时候,军事的指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战术意图,往往初始的兵力的分布是规律的平衡的,甚至具有几何上的对称意义。但这么做的真实含义,是为了迷惑敌人的判断,不让敌人根据自己的部署来猜测自己的战术意图,同时保留针对敌人的战术部署来进行调整的可能。在双方进入对抗阶段以后,根据战况的发展,指挥官才会逐步的投入预备队。将预备队从预备地域调出,执行自己的战术意图。

除开开始的战术队形以外,阵图并不是以初始的阵形状态从头到尾维持不变的。阵图作为战术决心的具体部署意图的体现,表现的是针对什么情况,指挥官要将队形调整成这样。也就是说,阵形不是摆出来的,而是在对抗中打出来的,是根据敌人的战术部署而针对性调整采用的。这才是指挥者在战前要“点阵图”的原因,因为会战之前“点阵图”的过程,体现的就是指挥者的战术决心。

“是夕,敌聚火围城四隅,临西北呼曰:‘尔非总管厅点阵图者邪?尔固能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

----《宋史 卷二八九》

但事实上,后代的研究者往往只看到阵图本身,而无法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容易出现学习阵法徒有其形而无其神的情况。民间的文艺工作者更是继续从娱乐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编排,加入各种厌胜类型的元素,更使得阵图和阵法成为玄而又玄的各种“秘法”和“罩门”了。总而言之,军阵、阵图、阵法,综合起来即为军队的综合素质,是对军队单位编制的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和实操措施;是不同战术部署的载体和军事艺术的源泉;是古典时代作战的核心内容。其核心的调度法(阵法)一直到欧洲近代史上的线列战争时代都有着巨大的决定性的意义。而这种调度法在古典时代则是军事指挥官最核心的价值,这一点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都应属公论。

例如:“(郭)逵慷慨喜兵学,神宗尝访八阵遗法,对曰:‘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尔。’因为帝论其详。”

----《宋史 卷二九零》

“(岳飞)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宋史 卷三六五》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毛泽东 《论持久战》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经略幽燕我童贯。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