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英国的生存之道?

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其赖以生存的食物有2/3是从国外进口的,只有1/3的食物是由本国提供的。二战中,德国对英国进行轮番轰炸,并用德国海军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致使英国很快地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大约2/3的食物。军队必须吃饱才能打仗,英国人吃不饱,不用德国人打,自己就先溃败了。那么,英国是如何在二战中生存下来的呢?

食物配给有学问

首先必须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生存的根本。农业部长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以政府的名义额外收购了200万英亩的农田,然后组织农夫进行耕种,保障了土豆、面包以及果酱的供给一直是充足的。因此,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人们也不用担心吃不饱肚子。另外,英国的渔业资源比较丰富,鱼肉的供应也是充足的。

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政府还鼓励人民利用周围的一切草地、后院、甚至是德军空袭炸出来的土坑来种菜。社区不但帮助大家把玫瑰花刨掉换成生菜,也组织大家用厨余废料养猪。当猪养成的时候,会在公证机关在场的前提下公开宰杀,并分派给出力养猪的群众。尽管大家饿得几乎没力气再劳动,但想到这样终究也是为了有更多吃的,所以群众的热情很高。

仅仅吃饱还不行,还必须让老百姓吃好,营养跟得上。当时英国由于食物匮乏,很多人只能吃到面包果酱,完全没法均衡饮食。英国军民严重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和铁元素。于是,政府不得不请教“营养学家”们:如何能用尽可能少的食物保障人的营养?英国营养学家认为,品种简单的本土饮食通过仔细调配后足以保证英国人需要的基本健康。经过多次讨论,英国政府决定从1940年1月8日起在全国实行食物配给制度。

这套制度的核心是配给手册。手册上标明了持有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一系列的“食物票”。根据男女和年龄不同,每个人可以获得指定额度的某些食物,比如孕妇和小孩可以获得额外的牛奶票,青少年则有额外的橙子吃,以补充足够他们长个儿的维生素。

配给的食物越来越多,群众开始对食物票感到厌倦,他们更希望发挥想象,自行搭配食物。从1941年12月起,配给手册中的各种票统一变成了“点券”,每人每个月有 100分左右的点数,可以自行支配换取购买食物的权利。某些抢手食物特别贵,例如一小罐午餐肉罐头需要16分加上钞票才能获得,一大罐则要支付54分。

至于那些有钱人家,当点券用完后,他们还可以去餐馆吃饭。在那里是只要花钱就可以吃的。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便开始重新规划餐厅的菜单:他们根据食物的营养和稀有度,把每种菜定性为从0星至5星不等。而新的配给手册除了点券外,还有一些星星。政府希望通过“消费星星”的方式限制大家过快消耗饭馆的物资。

美食也是条秘诀

除了食物配给外,政府还加强对老百姓的宣传与指导。当时向妇女们宣传的理念,食品就是她们参加这场战争的武器。当时的食品部长建议使用代用品,例如用酸奶代替奶酪,用土豆泥代替面粉,用蔬菜粉代替水果,用香草加人造黄油代替奶油。那时候肉类很少,主要来自屠宰无用的老牛后得到的坚硬、带软骨的牛肉,但慢慢蒸煮依然香味扑鼻!

面包是战时的主要食品,但是用加钙和维生素的全麦粉制作的“爱国面包”味道实在不怎么样。这种又干又硬的灰色面包很不受欢迎,因此得了个绰号叫做“希特勒的秘密武器”。为了鼓励人们食用这种面包,据信政府曾散布消息说它有性欲催发功能!

在英国农业部派发给每个家庭的“战时菜谱”中,菜肴均很大程度上依赖蔬菜而非肉类。而在所有“蔬菜”中,又尤以土豆的地位为尊。土豆既可以提供淀粉,也含有维生素 C。这在严重匮乏水果的当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维生素C的来源。英国政府甚至在《战时菜谱》里提倡土豆不削皮,以保存尽可能多的营养。

政府还宣传各种饮食的做法来增加营养。比如胡萝卜面包汤的做法,配备胡萝卜、洋葱、面包、食用油等原料。先把洋葱切块,胡萝卜切薄片。然后热锅加盖小火煮至柔软,放盐。同时面包切小块点油,进烤箱烤干,再入锅小火煮一小时即可。


不可复制的经验

有意思的是,食物配给制虽然是食物短缺下的无奈之举,但却让普通英国人比战前战后都吃到了更多的健康的食物,因为民众的食物营养成分得到了政府精心地调配。

食物配给制的本质是用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其最大优势就是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从而保证人类的生存和最终目标的实现。食物配给制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只要条件适合,它就会释放极大的能量。

通过食物配给制,首先保证了英国前线所需要的战争资源,比如汽油在开战前5个月就受到了限制,为了节省燃料,老百姓不得不啃冷面包;其次保证了老百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果没有食物配给,穷苦老百姓由于买不起面包而被饿死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食物配给保证了老百姓的充足的营养需求,从而让他们保障了充沛的体能,为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事例也说明,面对困难,人类是有很大潜能的。只要意志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不是在战争这种特殊时期,让原先1/3的食物去养活同样多的人口,是没人敢想象的。但在战争中人们却做到了,这增加了人类战胜困难的信心,为人类增加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配给制是违反经济规律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这只是物品供应严重短缺下的权宜之计,这时候政府只能利用强制手段,控制老百姓的需求,根据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对供给资源进行分配。但老百姓的需求只是得到暂时的缓解,并没有有效的满足,如果长期执行下去,会导致老百姓的需求萎缩,无法提供经济增长的动力。

因此,食物配给制虽然体现了人类战胜困难的智慧,但它毕竟是特殊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具有不可复制性。如果我们把特殊条件下的英国食物配给制扩展到和平、无天灾时期,并把配给制的范围扩展到全部经济领域,那么配给制就变成了我们常说的计划体制。计划体制的特点就是一切资源的分配和经济活动都按照政府的意志来运行。前苏联(俄罗斯的前身)就是典型的计划体制。这种体制的优点就是能集中一切资源做大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取得了胜利,核武器造出来了,卫星也飞上了天。但这种体制毕竟违反经济规律,长期运行下去,必然引起苏联经济停滞,难以持续,最终导致前苏联的灭亡。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