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只有一位,不过,每个国家,都有一些像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人。
回到祖国以后,施士元进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受聘为物理系教授。此时的他,既是年轻的学者,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1]又是新晋的翻译家,填补了国内物理书籍的空白,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老师。
居里夫人的言传身教,想必给施士元一种使命感,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新的传承,却是从一个数学系的学生开始的。
起点
这位学生,就是吴健雄。
青年时期的吴健雄(图片来源:jstu.edu.cn)
和出身贫寒的施士元相比,吴健雄要幸运一些。不过,二人之间更多的,还是共同点。
首先,吴健雄的父亲非常开明,不但给她买了一堆书籍,鼓励她巾帼不让须眉,而且说服同乡,拆掉破旧的庙宇、建立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使吴健雄也是早早和科学结缘。
其次,学校里崇尚自由、开放的学生,和生活中接触到的、逆来顺受的贫家子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吴健雄渐渐有了和施士元相似的困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贫穷落后的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站起来呢?
教导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健雄听到了胡适先生的演讲;而那场演讲,恰好是关于妇女解放的。[2]胡适先生的见识不但让吴健雄十分钦佩,而且给她指出了一条明路——到大学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中国。
随后不久,吴健雄以优异的成绩从苏州女子师范毕业,进入国立中央大学,住进了校园南楼。
吴健雄进入中央大学时的学籍表[3]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格外留意这位清秀的学生,不过,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很快,这位门门功课都优秀的学生,就引起了施士元的注意。尤其让他赞赏的,是吴健雄的字,刚劲流畅、方正端庄,颇有大家风范。[4]
孔子他老人家说,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居里夫人是施士元的博士生导师,因此,给与了他很大的自由度,只在实验中进行必要的指导;而施士元是吴健雄的大学老师,既要传授科学技术,又要培养科学精神。
于是,教学之余,施士元经常向吴健雄和其他同学讲述居里夫人的轶事,培养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慢慢地,吴健雄也成为了居里夫人的“粉丝”。在教室、在宿舍,她经常说到居里夫人,仿佛居里夫人不是一位远隔重洋的陌生学者,而是一位打小陪在自己身边的长辈。
另一方面,施士元不但在专业上倾囊相授,指导吴健雄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晶体中X射线布拉格衍射”,而且将自己编著的新书,《电磁学入门》和《无线电学原理》送给吴健雄,表达了他对吴健雄的奖励和期望。
关爱
吴健雄从中央大学毕业后,先是去了浙江大学任教。没过多久,施士元亲自给自己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老师、时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施汝为写信,介绍吴健雄的相关情况。因此,吴健雄顺利进入位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在顾静徽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气体光谱方面的研究。[2]
吴健雄与施士元(图片来源:jstu.edu.cn)
X射线晶体衍射和气体光谱测定,奠定了吴健雄物理研究的基础。另一件事,则使吴健雄再次明确了自己的志向。
1932年,日本宣布“东北独立”,成立伪“满洲国”。消息传来,群情激奋,中央大学的学生们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吴健雄既是学生运动的计划者,也是参与者。而学生运动的挫败,无疑让她十分痛苦。
1936年,吴健雄给施士元写信,告诉他自己正准备去美国留学深造,并拜托他复印自己的大学毕业论文。到美国后,吴健雄先是在劳伦斯指导下,研究β衰变,而后在塞格雷指导下,研究铀原子分裂。像命中注定,吴健雄就这样一步一步,为日后的工作,参与曼哈顿计划和证明宇称不守恒”猜想,做好了准备。[5]
传承
吴健雄成名后曾说,施士元是把她带进物理世界的关键人物。[2]那么,谁是施士元的关键人物呢?大约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对学生的要求很严,作为学生的施士元自然是合格的,作为老师的他,也把这种对科学的执着,传承了下去。
实验室内的吴健雄(图片来源:rejectedprincesses.com)
吴健雄也同样是个完美主义者,信奉“实验第一、生活第二”的原则。据说,有次一个学生想偷懒休息一下,于是送给她两张戏票,以为她会带自己的孩子去看戏。想到吴健雄压根不吃这套,让保姆带孩子去看戏了……[3]
吴健雄、袁家骝和袁纬承(图片来源:wcscamp-register.com)
另一个传承,是对老师的尊敬。吴健雄只比施士元小三岁,却一直对其恭谨有加。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中美交流加速。施士元写信给吴健雄,问她是否愿意回国看看。随后,80年代初,师生二人最终重逢。从此,吴健雄几乎每年都会回国,每次都会看望自己的老师。
周恩来接见吴健雄夫妇(图片来源:southcn.com)
1997年,吴健雄因病去世,施士元万分悲痛,在为《吴健雄传》作序时写到,“未料她早我仙逝……我和吴健雄的情谊,以‘师生’始,以‘科学’终,对她尊敬师长与前辈的这份爱心,将长留人间;她的人品学问,她的事业,将永世长存”。[2]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管是追求科学,还是追求自身成就,亦或者寻找解救家国的方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施士元先生从居里夫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等自己做老师的时候,他又把很多东西教给了吴健雄。这种传承,不正是老师最大的意义吗?
参考文献
[1] 佚名. 居里夫人· 施士元· 吴健雄——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J]. 今日科苑, 2013(11): 51–53.
[2] 张守涛. 先生归来[M].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3] 汤道銮. 吴健雄的科学生涯概述[J]. 物理, 2007, 36(09): 0–0.
[4] 施士元. 怀念我的学生——吴健雄[J]. 现代物理知识, 1998, 10(02): 46–46.
?[5] 吴健雄[M].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