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的今天,死了也要埋在中国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病逝

55年前的今天,死了也要埋在中国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病逝

【生在杭州的美国人】

1876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但司徒雷登用一口纯正的杭州话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

11岁时,回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进入大学后,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立志于传教,转入纽约协和神学院。1904年(28岁),他携妻子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

1908年(32岁),司徒雷登应邀前往南京,出任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0年,任南京教会事业委员会主席。辛亥革命时,兼任美联社驻南京特约记者。

【最美丽的燕京大学校长】

1918年(42岁),北京的教会大学,汇文大学和协和大学,计划合并,却矛盾太多,多次协商未果。1919年1月,司徒雷登应邀北上,经多方斡旋,以“燕京大学”为校名,并出任首任燕京大学校长。

司徒雷登接手的燕京大学,校址在北京东城的盔甲厂胡同,规模很小,学生不到100人。从1922年起,他15年内往返美国10次,募捐筹款,其中一次就募得150万美元,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司徒雷登以以6万大洋从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中,购得清华园西边一块废弃的园地,也就是今天北京大学所在地。经过数年建设,1929年(53岁),一所宫殿式的美仑美奂的新校园正式投入使用。校园融合中西文化,司徒雷登曾自豪地宣称:“凡是来访者,无不称赞燕京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

(司徒雷登在燕园)

【中国最高水平的教会大学】

司徒雷登不惜重金请来中外著名学者如许地山、顾颉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

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学生和蔼可亲,对教职员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深刻印象。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甚至亲自带领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抗日口号。

燕京大学仅仅存在了33年(1952年停办),注册学生总共不超过10000名,却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顶尖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再加上其他卓有成绩者,超过100人,占注册学生的1%以上,可说是科学家的摇篮。

【抗战期间被监禁4年】

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司徒雷登,并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日军关押在北京。1945年8月,得以获释。四年的监禁生活中,司徒雷登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自传。后来,写成《在华五十年》一书。获释后,他继续担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1945年秋,重庆谈判期间,曾被毛泽东宴请。

(司徒雷登(左一)与蒋介石、宋美龄合影)

【无奈的美国驻华大使】

1946年7月11日,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同年,被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作为一名外交界新手,却要应付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他一厢情愿地希望将中国引向和平的方向,但其努力既得不到国共双方的接受,也从未得到美国政府信任。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占南京,他留在南京。8月2日,无奈的司徒雷登离开南京返美。8月8日,毛泽东写了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文中借他对国民党和美国当局极尽讽刺。这篇文章曾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这使司徒雷登在中国比在美国更知名。他被长期当作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代表人物。

(1949年,司徒雷登乘飞机离开中国)

【死了也埋在中国】

司徒雷登回到美国后,被美国国务院下了“禁言令”,又被反共极右的麦卡锡主义者骚扰。1949年12月,患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和失语症。1952年11月28日,他正式辞去大使。

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因心脏病突发在华盛顿病故。他一直希望能够将骨灰送到中国,埋在燕京大学校园内,并就此立下遗嘱。

司徒雷登的学生兼私人秘书的傅泾波,以此为自己的使命,多次访问北京,写信给邓小平。1986年6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同意将司徒雷登骨灰以原燕京大学校长名义安葬于临湖轩。不料,一群‘马列主义老太太’联名反对,事情不得不搁置。因为司徒雷登是毛泽东点名批评的人。

1988年,傅泾波去世。傅的后人为完成其心愿,不断努力。终于得到杭州政府的同意,2008年11月18日,司徒雷登的骨灰正式移葬杭州半山安贤园。

(位于杭州司徒雷登故居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