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6年,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诞生了一个新政权:后金(清朝的前身)。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原来是明朝的建州卫指挥使,后来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纵容下,统一了女真各部,发展成为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努尔哈赤自立门户的行为,自然使得明朝大为震怒。于是在1619年,明朝与后金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一带,展开了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史称“萨尔浒之战”。
当时明朝方面出动的军队约87000人,外加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10000人,朝鲜军队13000人,共计11万,号称47万人。而后金八旗军全部出动,共有兵力60000余人。
按说明军人数占尽优势,而且装备了大量的枪炮火铳,在对付八旗军应该绰绰有余。可结果却是明军主力被歼灭,损失极为惨重。经此一役,明朝和满清军事实力发生逆转,明朝彻底丧失了在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为什么明军会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呢?
许多人把战败的原因归结为主帅杨镐的无能。杨镐当初制定的战术是:以赫图阿拉(后金都城)为目标,兵分四路,分头挺进,试图将八旗军一举围歼。可结果却造成了本来人数占优势的明军在分兵之后,反而人数不足,最后被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各个击破,导致惨败。难道真是因为杨镐太蠢吗?其实不然。
当时明军以步兵为主,而八旗军则以骑兵为主。如果明军只是一路进军,那么八旗军就可以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战术,最终明军将在疲于奔命中被逐渐耗死。明军只有兵分多路,相互照应,对八旗军实施围歼,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兵分多路的结果自然就是兵力不足。如果一旦发生战事,几路人马能迅速支援,那么问题倒也不大。可这又要牵扯到上面说过的问题,即明军是步兵,八旗军是骑兵,步兵的机动性怎么比的过骑兵?而且当时的明军军纪散漫,战斗力低下,八旗军则是个个骁勇善战。也就是说,八旗军完全可以在其他几路明军赶来支援前,就将其中的一路明军给彻底击败。事实上八旗军也就是这样做的。
有人会说,明军有枪炮火铳,为什么还打不过只有冷兵器的八旗军?其实当时的枪炮火铳,射程短、杀伤力弱,而且一旦遇上雨天就失效,其威力真没比弓箭强多少。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不如弓箭好用。
除了战场上的劣势外,明军在谍报方面也吃了大亏。当时明朝内部许多内奸都在向努尔哈赤提供情报。四路军中的主力杜松一路,本想通过兵贵神速,打努尔哈赤一个措手不及。结果部队刚刚出动,努尔哈赤那边已经掌握了一切。结果杜松的主力全军覆灭,杜松本人也战死沙场。
因此,“萨尔浒之战”明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在其他方面都完全处于劣势。即便明军主帅不是杨镐而是换成其他人,此战的结局也可能注定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