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创作的散文意境如何?

丰子恺原是画家,而且是学西画的,师从于李叔同先生。假如不出什么意外,作为留日派,他原本应该和李叔同先生一道,开创印象派中国分部。然而并没有,抗战让中国大乱,丰老只好背井离乡,逃亡大后方。

之后,他常以漫画家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反映生活,形成个人漫画素养。

作为现代文坛上一位绘画与文学互通的作家,丰子恺感受艺术世界,明显受到漫画的影响;在散文的创作中,他将一幅幅“就如一首首小诗,一带核儿的小诗”的画引进散文的写作里。

因此,其散文也渗入了画的元素,画叙交融。

那么,丰子恺散文的意境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意境。蒲震元在《中国艺术意境论》中认为:中国的艺术意境理论,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论为哲学根基的东方超象审美理论。

大概意思就是“意境论”秉承了司空图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精髓,“超越无限,以有限表现无限”,并指出意境的审美是动态的审美,非简单的静态“情景”审美,意境的内在结构为“象、气、道三者的逐层升华”,“意境就是创造表现为真境与神境的统一……意境的欣赏表现为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的统一。”

可见,在画境创造特定的艺术形象中,表现出一种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幻想。

其次,意境的形成,是融合多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相互辩证的。

丰老将“画”融合尽散文的书写,给我们提供一种视觉享受,还将这些意象组合呈献出的哲思审美境层。

对此,他曾强调:“我有一个脾气:希望一张画在看看之外又可以想想。我往往要求我的画兼有形象美和意义美。”“倘使我所看到的形象没有丰富深刻的意义,无论形状色彩何等,美丽,我也懒得描写。”

此外,他还对漫画下了定义:“漫画是注重意义而有象征,讽刺、记述之用的,用略笔而夸张地描写的一种绘画。”

实际上,看过丰老漫画的人,都知道他的漫画注重意义,运用略笔,背景多为空白,虚实相生。

朱自清曾评价过他的画说:“我们都爱您的漫画有意义,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一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的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可见,丰老在作画时就十分重意义、意境。

在散文创作时,丰老也将绘画的各种创作元素融于其中,借助笔墨线条颜色等之类的绘画语言媒介,在文本中营造出作者思维、情感和美学思想的象外象、景外景。

说白了,就是将散文艺术空间化。这样一来,我们在读他的散文时,就会感受到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幻想。

不过,初读其散文作品时,你会觉得那只不过是小学生写作文记帐一般,一点感情色彩都没有。

可是,丰老散文的独特之处就在这里,一些貌似寻常的辞句,在静夜的台灯下从容品味,可以品出一种特别的情趣。

1963年,丰老在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所作的诗句“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这或许是对其散文创作的最好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