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季进入秋天,人们通常会感到精神困乏、昏昏欲睡,因而有“春困秋乏”的说法,那为什么在秋天这种凉爽宜人天气下会出现秋乏的现象呢?秋乏到底是正常现象还是一种病症呢?本期再康先生为你详细说说秋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秋乏有哪些具体表现?
1、起床困难,清晨不想醒来;
2、起床后没有精神、浑身乏力;
3、感觉身体疲惫,慵懒不愿多说话和多动作;
4、情绪低落,脾气见长;
5、有口干、咽干、鼻子干的表现症状,可能伴随头痛,反应迟钝思考迟缓。
引起秋乏的原因是什么?
秋乏主要是由于夏秋季节的更替导致的,与气候和人的生理有关
人体在夏天由于炎热的天气进行了大量的出汗,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困难,造成了体内的水盐代谢失去平衡,导致肠胃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功能减弱,神经的紧张度也大大增加,使人体处于过度消耗的状态。夏天无法提供一个舒适的气候环境,因而人无法获得充足的睡眠,过度消耗的能量也就不能获得及时的补偿。
夏天结束到了秋天,温度降低天气变得凉爽,人体的出汗因此减少,水盐代谢的平衡也开始恢复,肠胃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减弱、功能开始恢复正常,人体由此进入一个周期性的调整阶段,会伴随有疲惫感,再加上秋季夜间提供了舒适的睡眠环境,人们会获得深沉而香甜的睡眠,可能导致到清晨还想继续睡,白天可能也会有困倦之感,也就出现我们常说的“秋乏”现象。
因此,秋乏属于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正常表现,是人体对盛夏季节的超常消耗做出的补偿保护性反应,也是肌体内外环境进行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的过渡现象,并不是病症,大家可以不必过度担心,当经过一段时间机体内的调整完成后,秋乏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缓解秋乏有哪些方法?
1、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
2、保持愉悦的心情:注意及时有效地舒缓压力,少发怒气;
3、勤梳头发:可有效促进新陈代谢和毛细血管扩张,消除疲劳保持头脑清醒;
4、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的有效通风,减少久坐常走动,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对于血液循环的促进和头脑清醒的保持都有显著作用;
5、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温度差异较大,应及时进行衣物的增减,防止因受凉而感冒,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6、保证膳食均衡:以养阴润燥为主,再适当配以微温之品,饮食清淡减少油腻,因为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困倦感;增加蔬菜瓜果的摄入,喝些提神饮料如绿茶等,可以有效抵抗疲劳;
7、多晒太阳:由于秋季阳光照射减弱雨水天增多,导致褪黑素的分泌增多,抑制了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就容易产生秋乏,多晒太阳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心情舒坦更有精神;
8、多睡一小时:晚上在11:00各器官功能开始下降之前入睡,保证身体各系统的充分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习惯,另外养成每天午睡十分钟的习惯,保证每天可以获得7—8个小时的睡眠;
9、常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均可增强自身抵抗力,有助于平缓情绪解除秋乏。需注意,秋季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锻炼的季节,应循序渐进。
应对秋乏吃什么?
1、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体内环境偏酸直接造成秋乏,因而需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豆制品、鱼蛋类、奶类、猪肝、花生、鸡肉等;
2、含钾丰富的食物:缺钾会使人疲倦无力,补充含钾量较高的食物有助于赶走秋乏,多吃各类豆类、豆腐皮、莲子、落花生米、蘑菇、紫菜、海带等;
3、碱性食物:可通过中和体内的酸性代谢物质消除疲劳感,可多吃红豆、甘蓝菜、洋葱、萝卜、苹果、豆腐等;
4、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维生素是很好的清醒剂,因而应对秋乏可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果含量丰富可多吃一些;
5、锌含量丰富的食物:锌有助于缓解抑郁,适度补锌,可降低秋愁风险。海产品含有丰富的锌,建议每周进食1-2次海带或紫菜类食物,其他如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食物中也含锌丰富。
到底是真秋乏还是假秋乏?
秋乏属于自然生理现象无需担心,但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此季节也容易疲乏,在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发作时,人也会出现没精神、疲惫、食欲差等和秋乏类似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辨识清楚,不可将病症误认为秋乏从而耽误病情。
再康先生贴心提示:
1、心脏病患者感觉没力气,起床躺下后出现气喘、憋气和疲劳的症状,这时最好到医院做心电图、测心率和血压;
2、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乏力,也应及时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监测,以免贻误病情;
3、颈椎病患者在温度下降后也可能出现疲惫、犯困、胸闷等类似秋乏症状,此时也需警惕是否不是秋乏而是颈椎病发作,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注意防寒保暖和适度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