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求是奖出炉!陈十一、谢晓亮等科学家获奖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创设,这一基金会由查济民及其家族于1994年捐资2000万美元设立。该基金会奖项其后每年评选颁发一次,致力于奖励科技领域有成就的中国科技人才,努力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已累计奖励了包括“两弹元勋”和“神舟五号”功臣在内的数百位杰出科学家和青年科技英才。

求是基金会认为,作为有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理应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基金会会更多关注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如生命科学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未来既有众多新发现的机遇,成果的转化又对增进人类健康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起关键作用。

2017年的获奖者

9月16日晚,“2017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奖励共分为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和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陈十一和哈佛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获得2017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每人获100万元奖励。

陈十一的获奖理由是“作为国际计算流体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流体力学、湍流基础与应用研究等领域影响深远;同时也为中国工程科学及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谢晓亮的获奖理由是“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领域无畏探索,所做出的极富创造力的工作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许多生物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方式,也在祖国大陆为临床医学的转化应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性进展。”

2017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水稻分子遗传学团队。该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课题组组成。

该团队的获奖理由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密切合作,在水稻生物分子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及作物育种学方面做出了引领世界的工作,并将理论成果成功应用于育种实践中,推动了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

2017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则分别授予北京大学刘毅、林一瀚、杨玉超,清华大学单芃,复旦大学王熠华、包文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赵纯,华中科技大学甘泉,中国医学科学院李平平等十位青年学者(每人每年奖助5万美元,连续3年)。

南方科技大学陈十一教授

陈十一,流体力学家,1956年出生于浙江天台,1982年于浙江大学力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博士学位。曾是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Oppenheimer博士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Alonzo G. Decker Jr. Chair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机械工程系主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2015年1月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他是长江学者、美国物理协会会士、英国物理协会会士、首批“千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十一教授在湍流研究上做出了一系列贡献。90年代初打破了直接数值模拟中雷诺数的世界记录,相关研究成果被国际湍流界广泛引用;首次精确计算出湍流的标度指数和对流扩散过程的标度指数;提出了湍流中的映射封闭理论,这个理论成为燃烧和湍流扩散的重要理论与数值计算基础;提出了自然界中大尺度旋涡形成机理,解释了能量反积蓄;提出了湍流中的约束大涡模拟模型,得到了阻力和分离流的精准计算结果。2012年,陈十一教授在四年一届的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上做一小时开幕式报告。

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

谢晓亮,生物物理化学家,1962年生于北京,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博士学位。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赴美学者中受聘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第一人。

谢晓亮教授作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在相关新兴交叉学科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他培养的学生在世界四十多所著名大学任教。他不仅是生物物理化学基础科学研究的国际领军人物,近年来亦大力推动了无标记光学成像技术和新兴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国,谢晓亮团队的工作已使得几百个新生儿成功地避免了他们父母的单基因遗传疾病。自2010年以来,谢晓亮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往返中美之间。自2016年以来,他担任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主任。

谢晓亮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医学院院士。他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包括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美国化学会Peter Debye 物理化学奖,美国生物物理学会Founders奖。截止2017年4月,谢晓亮教授共发表SCI收录科学论文210余篇。

水稻分子遗传学团队

水稻分子遗传学创新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课题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组建,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始终瞄准水稻生物学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经过近二十年的密切合作,协同创新,综合运用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作物育种学等方法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水稻资源发掘利用、重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作物分子育种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引领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实现了对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踪到赶超的跨越式发展,完成了多项世界领先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PNAS、Plant Cell、Genome Research等上合作发表论文50多篇。该集体的研究成果在水稻生物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他们多次应邀为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著名学术刊物撰写综述文章,并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该研究集体通过长期合作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也在社会中引起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于2003年和2010年分别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0年和2014年分别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先后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北京大学刘毅

刘毅,201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导师Ian Agol。2012年至2015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任职Taussky--Todd讲师。2015年至今,于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职研究员。

刘毅在博士期间与导师I. Agol合作解决了上世纪七十年代J. Simon关于扭结群间映射有限性的猜想。他与V. Markovic合作,系统发展了Kahn--Markovic曲面构造方法在带边、指定同调类时的情形。2016年,刘毅证明了三维流形 L2 Alexander挠率函数的恒正连续性,及其渐近意义的次数与相关上同调类的Thurston范数之间的相等关系。此结果证明了李维萍和张伟平早先提出的连续性猜想,并肯定地回答了J. Dubois、W. Lueck、S. Friedl的若干猜测。迄今,他已在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Inventiones Mathematicae、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等国际顶尖或一流数学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清华大学单芃

单芃,1984年出生,本科与硕士阶段就读于清华大学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2011年在巴黎七大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任副研究员,曾分别在法国卡昂大学、MIT、法国南巴黎大学开展研究工作。入选第十三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将于2017年秋季全职回国,在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任教授。

现已有7篇论文先后在Invention. Math.、Journal of AMS、Duke Math等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曾获2011年新世界数学奖博士论文金奖、2015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科研奖金等。

复旦大学王熠华

王熠华,1982年生。2005年获复旦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回到复旦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熠华在使用超快激光来调控拓扑材料的自旋及光电性质方面做出过广受关注的创新性工作。获得的主要荣誉包括中组部‘青年千人’;斯坦福大学Urbanek博士后奖金;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李平平

李平平,2001于中国药科大学获药理学学士,2006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获药理学博士学位。 2006年至201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先后以博士后及项目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被提升为助理教授,2015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及协和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016年获得国家优青项目资助。

李平平的研究工作着重免疫及代谢性疾病,研究成果已发表于Cell、Nature、Nat Med、Cell Metab、PNAS和Diabetes等期刊,这些成果也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北京大学林一瀚

林一瀚,1983年出生,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2011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部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第十三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7年1月回国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同时受聘为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林一瀚主要从事定量单细胞生物学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Molecular Cell、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等国际期刊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

孙林峰,1986年出生,2009年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学士学位, 2014年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7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林峰的研究工作着重于膜蛋白结构生物学领域。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PNAS等领域内国际学术期刊。

复旦大学包文中

包文中,1983年出生,2006年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物理系,之后在马里兰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上海市“上海千人”计划,并加入上海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包文中在二维层状材料的基础和应用领域已发表英文论文80余篇,因为在这些领域积累的工作获得2015年IUPAP Young Scientist Prize。

北京大学杨玉超

杨玉超,1984年出生。2010年于清华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至2015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从事忆阻器与类脑计算研究,先后任博士后、高级研究员。2015年8月加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杨玉超的研究集中在类脑计算方向,代表性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期刊上,被引用2400余次,4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受到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网站、BBC新闻、ScienceDaily等网站报道。作为负责人承担北京市科委“脑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纯

赵纯,1983年3月出生于中国安徽省。2001年至2005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在2005年7月毕业获得大气科学专业学士学位。同年8月, 获得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全额研究助理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于2009年5月获得佐治亚理工大学的Glen Cass奖荣誉毕业,获得大气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从事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工作,直至2016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回国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纯的研究工作一直致力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并结合实地和卫星观测研究大气环境问题,已在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 Atmos. Chem. Phys. 等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引用1000余次,多项成果曾被国际媒体报道。

华中科技大学甘泉

甘泉,男,198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2005年和2008年分别获华中师范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年分别于中科院化学所和法国欧洲化学生物学研究所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3-2014年在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2015年度 “青年千人”计划,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是超分子化学,先后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enolog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原标题:多位科学家获奖!2017年求是奖出炉!

来源:青塔,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猫APP(SciMall)于今年5月25日上线,是中国科协为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打造的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社区,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社交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