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经历了常人想不到的磨难,可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以智慧和勇气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直至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村一个农民的家庭。后来,他考入了河南省开封工业学校。1927年,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杨靖宇受党委派离开家乡来到东北开展工人运动。
当时的东北地区的百姓受到地方军阀、日本侵略者等的盘剥,生活困苦,一些贫苦的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聚啸山林,被称为“山林队”。“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山林队”中的一些人是有抗日意愿。杨靖宇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在抗联活动中积极联合山林队等民间抗日地方武装,以能形成更强大的抗日力量。
可是当时山林队各自为战,并不团结,他们也并不了解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杨靖宇因误会,挨打、被捆绑的事情也时常发生。一次他拍着一战士的肩膀说:“看到山林里的人们个个都把日本鬼子当仇敌,能不高兴吗?小伙子,这就是联合抗日的思想基础和希望啊!挨了一顿小小的棍棒,又算得了什么呀!”
在东北的山林队里,有位首领叫毛作彬。他带领着一哨人马,经常和日本人作战,但因为对共产党的队伍不了解,曾经也与共产党领导下的南满游击队交过手。1933年6月间,一次毛作彬的“毛团”被南满游击队包围,游击队本可以把他们全部抓起来缴枪械,但杨靖宇认为“毛团”已经反正抗日,不应该再和他们为敌。杨靖宇就要求游击队,不要向“毛团”打一枪一弹,还向“毛团”官兵讲道:“南满游击队抗日救国,不念旧恶,愿一同团结抗日”,使得“毛团”官兵深受感动。
还有一次,毛作彬的山林队在板凳沟被敌人包围,杨靖宇闻讯,他第一时间率游击队来救援,使围攻“毛团”的敌人腹背受敌,不得不退走,“毛团”得以转危为安。这样的事情多了,山林队里的人也就越来越感受到了南满游击队是抗日的队伍。于是,杨靖宇经过长期的团结教育,终于使“毛团”向南满游击队靠拢。
另,据史料记载,有一支山林队的首领叫朱海乐,他原是贫苦农民出身,为生活所迫,拉起由150人组成的“绺子”,打家掠舍,杀富济贫。这支山林队曾同日伪军打过几仗,因势孤力弱都失利了。朱海乐得知抗联一师经常打胜仗,内心十分敬佩杨靖宇。杨靖宇为团结更多义勇军、山林队共同抗日,便主动前来与朱海乐会见,向其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道理。
在杨靖宇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队伍拉起来了,更重要的是要纪律,要和百姓心连心,得到人民的支持,打仗才能胜利。
1935年春,杨靖宇率一军军部骑兵300多人,袭击兴京东昌台伪警察署后进入桓仁。然后,这支队伍就活动在海清伙洛、洼子沟等地,他在海清伙洛村驻扎的时候,曾邀请姜东魁、于昭清等穷苦人到王伯永家开会。
他在会上说:“东北被日本侵占了,咱们得起来救国。别看我们现在的队伍人少,慢慢就会扩大,火柴虽小,点着火以后可就无法扑灭。抗日的队伍也是由小到大,我们是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有铁的纪律,不准打骂百姓,不准动百姓一针一线,就是百姓给我们炖猪肉也不能吃。我们的目的是抗日,全东北人民都应当起来抗日,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
据《本溪满族自治县志》记载,1936年,杨靖宇率一军军部等部队由柳河、通化一带来到本溪地区。这时日寇派汉奸邵本良率重兵在后穷追不舍。邵本良本是胡匪头目出身,当过东北军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投降日本,成了日伪军的团长,本溪的老百姓都很恨他。
4月下旬,杨靖宇率一军军部与一师主力部队在宽甸县四平街会合,然后分别沿桓仁与宽甸交界和本溪和凤城交界行进。4月30日来到本溪县东部的赛马集,在梨树甸子大东沟会同地方武装与一师结盟的“山林队”共八百人设下了埋伏。
上午十时,三架敌机飞临大东沟上空侦察,未见异常便飞走了。约半个小时后邵本良率领全部人马一个司令部,一个加强营,一个炮兵中队,共八百余人,从分水岭进入梨树甸子大东沟。当时杨靖宇在高处,见敌人钻进抗联伏击圈,他一声令下,一军指战员对敌猛烈开火。
大东沟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虽有小炮却无法施展,成了瓮中之鳖,不到半日被歼五百余人。炮兵中队长,日本人菊井少佐被当场击毙,日本指导官英俊志雄大佐躲在死尸堆中,身涂血迹装死侥幸逃脱。邵本良脚部负伤,带二十余人乘乱逃走,此役震动南海,使日伪当局惊恐不安。比如关东军所谓的“肉弹十勇士”就是杨靖宇“送”进靖国神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