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有的宝宝适应得不错,已经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也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了依恋。但是也有一部分小朋友还在挣扎,对新环境、新生活节奏的融入有些困难。入园后心理不适有哪些表现,该怎样帮助小朋友来适应呢?
宝贝入园不适4大表现
1.哭
从小声抽泣到大哭大嚎,取决于小朋友的个性特征,他们表现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
2.吃不香,睡不着
很多焦虑的小朋友可能会在吃午饭或是睡午觉的时候想起自己的家和家人,触景生情,哭起来了。他们可能会拒绝吃学校的饭,因为没有人喂啊,或是不习惯别的大人哄她睡觉,怎么也睡不着。
3.不上厕所
有些小朋友对厕所的要求挺高,他们可能不适应学校的厕所,觉得不能放松,不能够在陌生环境/陌生人面前脱去裤子,自由如厕。于是有的小朋友一整天都不上厕所,憋到回家再上。有的忍不住,拉、尿在裤子里。
4.社交性差
小朋友拒绝参加大组、小组活动,同其他小朋友没有交流,或是只粘着一个老师,不同其他老师交流。
这些不适应的表现正常吗?
当小朋友从自己温暖熟悉的家,走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由家里人全职照顾的小朋友,到要依赖于陌生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要服从学校的规矩规则;还要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分享大人的注意力。如果你是这样一个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也许是害怕、紧张、焦虑、担心、难过、伤心、生气、烦躁,总之是很不爽。也许有一些好奇和兴奋,但大多数小朋友经历的情感是其他不爽的情感。
这些情感会影响到我们对外界探索的兴趣。对于没有语言能力或语言发展初级的小朋友来说,这种种情感和生理反应都是他们所不熟悉、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其实就像"1,2,3…"和"A,B,C…"一样,情感语言要大人不断地重复,小朋友才会掌握的。所以当小朋友有情感需要,不知道如何表达时,水满自溢,他们就通过哭、发脾气、不合作还有生理活动的不规律来表现出来。
学3招帮助小朋友适应入园
既然小朋友的这些表现都是很正常的,家长可以怎样做来帮助他们适应呢?
1.家长学会自我照顾
孩子离家上学,家长当然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有情绪变化。如果我们能排解好自己的情绪情感,我们才可以成为孩子的坚实后盾,以自己的淡定和坚强来支持孩子的适应过程。
比如,在送孩子上学后,也许你要上班,也许你要照顾家务。无论你有多忙,,每天一定要抽10分钟给自已,单独地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公园里散个步,在浴缸里泡泡澡,在没人的地方高声唱首歌,记录个人心得等等,和亲密朋友家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试验一下,你会感觉到不同,会感到原来没有孩子的时候,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和随意。在充分享受了这种随意后的家长,气场会不同,会对孩子的分离觉得更自然和放松。这个过程,是孩子同家长分离的过程,也是家长同孩子心理分离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分离困难的家长,这可以是心灵恢复的契机。
2.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处理焦虑的方法之一是认知行为疗法,就是改变人对现实的认识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其中一个干预方针是让焦虑的人认识到未来生活中可预见的因素,或是告知将来会发生的事实来降低焦虑的来源。
具体来讲,家长可以告诉小朋友上学会意味着什么——更多小朋友同你玩,更多大人照顾你、爱你;更多有趣的玩具、书籍、活动;还有就是告诉小朋友什么时间家长回来接你,谁会来接?小朋友焦虑的来源一部分是对于未来的无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会失去什么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他们会觉得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掌控力,好像是个行李,被送来送去。如果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些信息来帮助他们把这些信息综合加入到自己的认知范畴,他们会形成一种习惯,而上学也成了自发的行为,而不是家长强加给他们的任务。
3.教授孩子情感语言
花时间来首肯孩子的情感。比如,"妈妈要去上班,你要去上学,你可能舍不得妈妈,觉得难过,是么?"这里"舍不得"、"难过"是关键词,你在教他们这两个词的用法,这两个词对于他们来说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感受。当他们慢慢习惯且有了意识"这种想哭的感觉"原来叫难过,他们可以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一天他们也许会抱住你说:"妈妈,我舍不得你,我好难过。"这一刻是他们迈向情感成熟的一步,他们再也不需要通过大哭或发脾气来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