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补充一下赵构前往张俊家蹭饭的全过程,兼介绍一下宋代宫廷与达官贵人的饭局有哪些程式。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宋徽宗出宫驾幸五岳观与《武林旧事》赵构大老婆归谒家庙排场,赵官家当日出宫蹭饭大概是这样一个场景。
赵构在宫内乘御辇,由亲从官抬着,内圈御龙直捧唾壶、水罐、掌扇等物拱卫;外圈的殿前班直头带两脚幞头,身着绯青紫三色锦袄,骑马持弓剑骨朵等兵器,从事保卫与前导工作;并有一众彪健军汉,身着锦袄顶帽,握拳四顾,发现敢于对皇帝队伍高声喧哗表示不满者立即上前暴捶;执政、殿帅、外戚、皇子等权贵在后面相随。如果是正式的出巡,还应该有400盏灯笼两侧并行,前后有乐队吹吹打打……(再有几个撒纸钱就好玩了^_^)
一行人沿御街进发,过朝天门,靠近张府时,有天武官十余人,喝道:“看驾头。”御辇接近门首,有十余人击鞭以壮声威。
而张俊引着本府干办使臣兵士等,早早就在大门外香案前排立,等仪卫到来,马上磕头迎驾。张家丁男立于门内,妇女在厅下侧立。(张俊以郡王的身份本应该也是守在门内,但这个大马屁精怎可能不在门前拜街。)
等皇帝老儿在厅上坐定,张府所有人到厅下南向谢恩,然后才开始首轮上菜,饭局的第一轮叫“初坐”。首轮上菜结束后,赵构蹭饭也不能空手来,就开始对张府亲属进行推恩仪式,也就给张家人封官赐爵送鱼袋什么的。
等仪式搞完,继续第二轮上菜,第二轮叫“再坐”或“歇坐”。第二轮以时鲜水果、蜜饯、脯腊为主,这轮铺陈干鲜果品便是《水浒传》中描述的“按酒果子”。第二轮结束,又要停一停,下轮就是正式的筵宴,大菜都在第三轮才上。之所以要停一停,除沿俗外还有个原因,因为正式的酒宴第三轮不光是吃,上每一盏菜肴还要演奏相应的音乐(比如《寿无疆》、《尧舜禹汤》、《万岁声》等主旋律音乐),并有各种表演节目穿插其中(比如杂剧、傀儡、踏索、乔相扑等),总要给文艺工作者一个上台准备的时间。
第三轮上菜每次上两道,称为一盏,这轮基本上都是肉食。上第一盏菜前,奏《运动员进行曲》(:p我脚着奏这支曲比较过瘾)……张府的仆役婢女们身着新衣,手捧盘碗酒瓶,脚步随着乐声,开始上菜肴酒水。赵构老儿哈哈一声:“今天天气……”作出最高指示后,众人边吃喝边看节目,正是一派极乐景象。就在此时,大厅内曲目忽然一变,数名男女手持凶器……
好吧!是春秋史话,不是西河文苑!数名男女手持菜盘,开始上第二盏菜肴。跟随每一次主旋律音乐的变化,总共上菜十五盏三十道,间有插食八品,劝酒果子十道,另有所谓厨劝酒十味,以及馒头之类的主食等不记入正式“下酒十五盏”的菜肴、果品,流水价的送到不怕撑死的赵官家面前。
等赵官家吃饱喝足,吹牛完毕,拿着大把张家进贡的花差,摇摇晃晃出门上了龙辇。张家人还不能急着抹桌子拖地板,要在大门外面北而拜,等皇帝走后退进大门,方能洗地。
再坐切时果一行:春藕,鹅梨饼子,甘蔗,乳梨月儿,红柿子,切枨子,切绿橘,生藕铤子;
春藕,春藕上市是在4-6月,秋藕的采收一般是立秋以后。赵构蹭饭的时间是在农历十月,文中所谓“春藕”可能是指嫩藕。
鹅梨饼子, 乳梨月儿,应该是指梨切成圆片状和月芽状。生藕铤子,按铤子意,该是切成条状的鲜藕。
时新果子一行:金橘,杨梅,新罗葛,切蜜蕈,切脆枨,榆柑子,新椰子,切宜母子,藕铤儿,甘蔗奈香,新柑子,梨五花子;
新罗葛,哈哈!莫非是进口水果。应该不是,新罗在北宋前就已亡国,在南宋的辖区内也有个地方以前叫作新罗,就是现代的福建龙岩市,公元736年曾设新罗县,其后改为龙岩县,沿用至今改市。而葛根在无论在现代还是过去,都是一种比较便宜多见的食材,张俊为拍马还不至于到遥远的半岛去弄些便宜货回来,所以新罗葛该是产于龙岩。而葛根主要淀粉,嚼来吃没有甚么异味,味道微甜,也可以作水果食用。现代葛根成为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滋容养颜,饮食调理等广告语就不罗列了,可自行搜索。附图葛根一张。
切蜜蕈,这个复杂了!蜜蕈据维基云是一种真菌,最大的一株在美国,其根状菌索深入地下一米多,分布面积880公顷,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地面上的菌体为金黄色,中国亦有,生吃有些苦涩,张王爷只怕没这么笨。在中国南方地区还有一种蕈树,我们这也有,所产果实只有指头大,实在没有必要切开,而且一般是作药材,从没听过有能当水果吃。经过坚持不懈的查找,终于通过南宋陈耆卿的《嘉定赤城志》查到线索:“朱栾:实大如瓯,理粗而皮厚,其瓣坚,酢不可食,俗呼沙柑,又有香栾蜜覃二种。”蜜覃其实是柑桔的一种,古人用字不规范真是坑爹呀!附图一张为现代浙江台州蜜桔,蜜蕈跑不脱这个样子。
切宜母子,宜母子就是柠檬,因为孕妇最喜食酸,柠檬正对其味,故名。
雕花蜜煎一行:同前;
砌香咸酸一行:同前;
珑缠果子一行:荔枝甘露饼,荔枝蓼花,荔枝好郎君,珑缠桃条,酥胡桃,缠枣圈,缠梨,香莲事件,香药葡萄,缠松子,糖霜玉蜂儿,白缠桃条;
所谓珑缠,大概是指在干鲜果实外裹缠糖霜之类东西。据《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曾派人到印度摩揭陀取得熬糖法,并下诏扬州等地如法用甘蔗熬糖。到了宋代除《宋史》记载三佛齐、大食曾进贡“白沙糖”外,出现了中国最早一部介绍制蔗糖的专著——《糖霜谱》(王灼著,生活于两宋之交,四川人)。据此书载,宋代的蔗糖“堆叠如假山者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块次之,沙脚为下。紫为上,深琥珀次之,浅黄色又次之,浅白为下……亦有大块或十斤,或二十斤,最异者三十斤,然中藏沙脚,号曰含沙。”从上文看,当时的糖就是现代的冰糖,不但色不纯白,“浅白为下”,而且是越大块越好,“沙脚为下”。附在宋代属于劣制品的冰糖图一张。
荔枝好郎君,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和郭靖初遇在酒馆点菜时出现过个“梨肉好郎君”,原来出典在此。郎君在历史上虽有多种代指,但一般是妻子用于称呼丈夫,那这个“荔枝好郎君”又是个啥子东西?莫不成是荔枝的老公?查呀查呀,有两种有可能:一是西南古俗,七夕时青年女子会用凤仙花将指甲涂成红色,据说可以因此尽快找到“好郎君”,若照此推测,“荔枝好郎君”也许是用花草染色的荔枝;二是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十六鲞铺条查到一味叫“郎君鲞”东西,据晚些成书南宋地方志《宝庆四明志》载:“(黄鱼)盐之可经年,谓之郎君鲞。”由此推测, “荔枝好郎君”就是用盐渍的荔枝。我倾向于第二种推测,因为据北宋蔡襄所著的《荔枝谱》中记载,福建地区关于荔枝的保存就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而“郎君鲞”正是因为浙东沿海一带毛脚女婿逢年过节上丈母娘家要用黄鱼鲞送礼的风俗故得此名,所以福建地区红盐法保存的荔枝在浙江一带最称为“荔枝好郎君”最为合理,但金大侠移植到梨肉上就有点谬哉鸟!那这个“荔枝好郎君”是什么样子和味道呢?据《荔枝谱》载,红盐法保存的荔枝“色红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虫……然绝无正味。”没有找到使用此工艺加工的荔枝产品,书中的“荔枝好郎君”大概是下图这个样子。
脯腊一行:同前;
至此,饭局的第二轮结束。
本文作者:坚决要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