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中国文化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高峰,和NBA的96、03一代一样,群星闪烁,名臣济济。代表人物有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程颢等等。而其中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三人可谓明星中的MVP,司马光有《资治通鉴》传世,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更是以其在文学和艺术各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成为两宋文明的骄傲、标志和象征。
北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宋神宗评价司马光:古之君子,要么有学问没文采,要么有文采没学问。爱卿却兼而有之。这个评价放王安石、苏东坡身上也都没问题,而且还可以多加两条,能力过人、道德楷模。
这三人居然同朝为官,彼此熟识,风流人物齐聚,何其幸哉。但三人却政见相左,特别是王安石和司马光,势同水火,不能坐而论道,又何其可惜。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朋友,两人入朝为官前,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人物。宋神宗即位三个月就重用两人,头天王安石任命为江宁知府,第二天司马光就任命为翰林学士。
后来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围绕变法出现了巨大分歧,发展为新旧党争。司马光、苏东坡等人反对变法,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王安石则与宋神宗一拍即合,大红大紫。
得势时王安石对他俩极尽排挤之能事,甚至视司马光为害群之马,苏东坡为乱政之人。神宗曾起对苏东坡兄弟的看法,王安石的回答便是:那两个人啊,不过会些诡辩术,善于摇唇鼓舌、纵横捭阖罢了。
神宗想重用司马光,王安石坚决反对,他说:司马光外托直言抗上之名,内怀收买人心之实,发表的都是害政言论,结交的都是乱政小人。陛下委他以重任,岂不是为持不同政见者树了一面大红旗吗?神宗只好作罢。
司马光确实当面反对王安石,屡屡为弹劾王安石的大臣求情,因政见不同,多次请求外放,并最终获得允许。
但作为老朋友,司马光很关心王安石。王安石重用改革派干将吕惠卿,司马光觉得此人人品有问题,就写信给王安石:执政不可以不留意君子与小人之别。忠信之士在你得势之时,也许看起来面目可憎,将来却会伸出援手。相反,谄媚之人虽然现在能让你逞一时之快,但只要你倒霉,他们必定卖友求荣。
可惜此时王安石听不进意见,他客客气气地给司马光写了回信,只字不提吕惠卿,只是说既然你我道不同,那就不相与谋。
但结果却被司马光言中,吕惠卿与王安石最后分道扬镳,反目成仇,并在王安石罢相后落井下石。
王安石罢相后,他的改革派人马继续当政。苏东坡写了几首发牢骚的诗,结果被改革派诬以谋反,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幸得神宗皇帝对他没有杀心,将他流放外地。
王安石此时已是屡受打击,一次苏东坡路过金陵来看望王安石。听说苏东坡来了,王安石十分高兴,穿着便服骑着毛驴前往码头见他。东坡也不戴帽子出船迎接,笑着说:苏东坡今天胆敢以野人的模样参见大丞相!
王安石笑着说:繁文缛节岂为我辈所设?东坡说:苏东坡也有自知之明,相公门下用我不着。王安石也没接话,只是请他同游蒋山。这一游就是好几天,两人谈古论今,说诗参禅。事后,王安石叹息着对其他人说:不知还得几百年才会再有如此人物!
这是大实话。王安石、司马光亦如此。
宋神宗去世后,当政的太皇太后便启用司马光为相,全面反对王安石的改革。凡是王安石立的新法,不论好坏,统统废止;凡是王安石革除的规矩,不论利弊,又通通恢复。
苏东坡虽然站在司马光阵营,但他更客观一些。苏东坡认为新法有利有弊,应予以甄别。何况政策要有延续性,就算要改也不能急刹车。
这话很是在理,司马光却在政事堂发起脾气来。苏东坡便说:当年韩琦做宰相,阁下做谏官,争得面红耳赤也不管不顾。难道现在自己大权在握,就不许苏东坡知无不言了吗?司马光马上笑着道歉,但依然不改。
司马光相
元祐元年(1086)四月初六,王安石病逝江宁。当朝宰相司马光重病在床不能上朝,便写信给副宰相吕公著说:介甫道德和文章都有过人之处,只是性格有点问题。如今仙逝,朝廷又在拨乱反正,那些无耻之徒必定趁机诋毁。因此,拜托仁兄奏请天子对介甫优加厚礼,以彰节义,以正世风。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接受了司马光的建议,追赠王安石为太傅。
苏东坡则利用执笔起草制书之便,给他的这位老对手兼老朋友以极高的评价:
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有如此朋友和政敌,王安石可含笑于九泉。(火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