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武备志》记载:“(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描述了南方步兵用纸甲的原因以及大致规格。
书中还提及,一般纸甲大概需要100张左右的纸,而且内外合起来共铺有4层棉花层,绢布有时与纸混合制作,有时只是用于表面覆盖,因过去的纸张很薄,所以100张纸的厚度大概在1/2到1英寸厚。
▲2004年11月,在贵州省凤冈县双山乡田家寨村的青杠坝发现的清代纸甲实物
关于纸甲的具体制作过程,武备志并没有提及,但粗略的有提到,制作时不用胶或漆,只有缝合的丝线。因为漆在当时很贵,而用了胶水可能不但不会使纸甲更坚固反而会变得更脆。从纸甲外观来看,可以推测每片甲片是单独制作成型后,再堆叠缝制在一起的,因为单层纸张容易裁剪,分开制作不必担心因小环节失误导致的失败,也不需要过高的技术含量。
宋朝有关记录表明,纸甲用的是折叠的纸,很有可能是被切成条状,然后以“Z”字形折叠层层堆叠后缝制在棉花内衬上,这种音阶式的方法省去大量原材料(胶水)和人工。
就防御力来看,有记载表明,这种类型的护甲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被箭或矛刺穿。分析下来,共有30种不同的绢布和纸的组合方式来制造盔甲,而且实验证明这些盔甲可以抵挡来自100码的步枪和手枪的射击,甚至比钢甲更出色。但想要真正使纸甲达到保护的作用,起码要保证其厚度在1英寸以上。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翻译顾之,顾问西门吹牛,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