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遏制资金脱实向虚,是所有金融监管管理部门当前的重要职责。“脱实向虚”,“实”在哪里?“虚”又是什么?“脱实”就是流动性不往经济本源与核心基础的实体生产、流通、服务、商贸等维护经济循环运转的各个环节的企业流去,资金脱离实业实体,使得实业实体企业流动性严重缺血,这样发展下去,非要了经济的“命门”不可。
“向虚”就是流动性在金融体系循环运转,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拆借、相互倒腾资金、相互嵌套、层层包装、环环剥利,最终疯狂抬高全社会融资成本,造成流动性阶段性紧缺。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严重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业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回归主业,遏制金融资金脱实向虚。要求资本市场、股市等都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股票市场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主要是发挥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重点是支持实体企业、科技创新类企业在股市里的直接融资需求。
作为监管部门以及具有调控调节引导职能的直属证券机构,应该自觉坚决、不阳奉阴违的落实中央要求,引导资本市场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重点支持商品生产、流通、商贸、外贸、交通通讯信息、新经济新科技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在股市里的融资需求,并通过所属公司的资金实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企业实体经济里。而不是继续将资金引导到金融机构等虚拟经济领域里倒腾牟利。
令人吃惊的是,证监会直接管理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金公司”)2017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却继续在股市里将大量资金投入非实体经济,加剧金融资金主要是股市流动性脱实向虚程度。证券支持实体经济成为空中楼阁、徒有虚名。
新浪财经转载的券商中国的报道标题称,证金壕买19只券商股,7家逼近举牌线,还买成海通、东吴二股东。那么,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
截至2017年8月29日,除了中国银河外,28家上市券商全都公布了半年报业绩,证金公司增持股份距举牌线只有一步之遥的有7家券商,分别是兴业证券、光大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前6家的持股比例均为4.99%,持有中信证券4.97%股份。证金公司二季度末持有海通证券5.74亿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证金公司二季度增持东吴证券8062万股,持股比例由一季末的2.3%上升至二季末的4.99%,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二季度证金公司大举买入了19只券商股,不排除其他上市券商股东名单中也有证金公司的身影,只是未进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证金公司买入力度最大的是国泰君安,二季度大举买入3.34亿股,其次是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分别买入2.34亿股和1.85亿股;证金公司买入股数超过1亿股的共有9只,分别是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兴业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太平洋;证金公司在二季度首次进入十大流通股东的有3只,分别是国泰君安、太平洋、国信证券。
对此,首先对证金公司疯狂买入券商股看不明白。是出于价值投资或是绩优支撑吗?显然都不是。因为证金成为二股东的海通证券业绩确实不错,但是东吴证券净利润同比下降三成。8月29日晚,东吴证券披露半年报,该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下降30.51%;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就这样一个业绩下滑严重的公司,证金竟然买成二股东,让投资者情何以堪?个中原因何在?
其次,让人看不清楚。证金公司的本职职能是干什么的?中央要求回归主业,那么证金公司的主业是什么?证金公司是经国家同意,中国证券监督主管部门批准,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证券类金融机构。主要业务职责范围是: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转融通服务,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监测分析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情况,运用市场化手段防控风险。
而证金公司却扮演了既是裁判员、监督者,又是运动员的四不像角色。并且将直接进入市场买股票特别是买与自己业务高度关联的券商股票作为了主业,而已经荒废了自己转融通的本职职能。
当然,在2015年6月A股大动荡特殊时期,证金公司扮演一时的入市买股的托市作用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如今股市已经稳定下来来后,证金公司仍然在股市里兴风作浪直接买股,并且既加剧金融资金脱实向虚,又不回归自己的主业,这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从证金壕买券商股也就知道近期券商股暴涨的原因以及近期行情上涨的原因了。
总之,2017年二季度证金壕买券商股已经严重背离股票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