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大学生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大学生活可以说是人生当中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了,知道网友们关于大学生活都有什么想问的和想说的呢?其实问题还真的挺多,涉及大学的方方面面。本期我知道啦,小编就找出知道网友们热烈讨论的问题和优质答案,不知大家看了之后,是不是也会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光。

既然都说“不读书也能挣大钱”,那为什么还要上大学?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大学生水平下降,跟二十年前的大专、中专差不多?

现在各省大学招生的分数线差那么多,为什么会是这样?

大学阶段给你的人生带来了多大改变?

@天空海阔HUO:

谢谢邀请。

楼主的问题是:既然都说“不读书也能挣大钱”,那为什么还要上大学?

如果换一种问法,我想应该是:上大学还能挣大钱吗?答案是:不能直接的挣大钱。这个是必然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问?

题主的问题给我们一个假定:上大学是为了挣大钱

首先说上大学的目的,也就是回答了题主的(为什么还要上大学?):

个人理解是:“是求真的,是拓宽人类视野的,是探索人类文明世界的,是帮助一个人建立一个独立而不受外界影响的健全人格的”

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真的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的被塑造或者主动的塑造。把这张白纸塑造成一张丰富多彩的,还是索然无味的。这就是我们在周遭的世界中朋友中有一些人很有自信很混得开,有一些人很自卑行为和思维上有拘束。这就是被塑造和塑造的结果。而上大学,只是被塑造和塑造的其中一种途径。

然后再回答,题主的:既然都说“不读书也能挣大钱”,那为什么还要上大学?

刚才说了人出生是一张白纸,都在被塑造和塑造的过程。而大学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按照我的理解的话,以下是题主提出问题的背景支撑:

有的人:

社会上混得开

要么有好机会

要么家里有钱有势

要么自己有才华

不用读书,照样能赚大钱。

是的,有的人就是这么开挂的。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社会是存在阶级的区分的。

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富二代,他从小被他所在生活环境所塑造,塑造起来的是一种富有或乐观的精神。打个比方,有的人在3岁就坐飞机,有的人一辈子都没做过飞机。并不是说坐飞机就很厉害,就能挣大钱。关键是不是坐飞机这个行为的本身。是他所要去的地方,接触的人,看到的景,体悟到的情感。这些都反过来塑造了他的人格。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和价值判断标准。这个有多重要?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一起讨论。

这个回答了题主的:

要么家里有钱有势。可能不上大学,照样挣大钱,但是他是持续学习的,而且他的学习机会是全面的/有机的。是很多人所渴求的。

然后就是:

要么自己有才华

社会上混得开

要么有好机会

就三个概括性的来讲的话,也都是第一点带来的便利上所造就的。但并不是说有钱有势这些都来了,才华固然不是用钱就能买来的,即使买来了也不能直接在社会上混得开,还有机会也是一样。这三点,完全是建立在人在有独立的人格之上。也就是一个人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了。

那么只是有钱优势才能塑造独立的人格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绝对的。但却是相对的,钱对于人类的工具作用的重要性是再强调也不为过的。在量力的情况下,用心的感受生活,努力工作,砥砺奋斗。都是可以去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的。

生活中,工作中,感情中甚至于所有的时间里。

那么上大学的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哪呢?

普通人,定义是什么呢?

没有背景/没有好的家境/没有权势等等这些先天条件的人吗

在看了以上的回答后,我想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大学的意义应该可以明确为:

看清自己的处境,承认自己的处境,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因为那些先天有优越条件的人,他们也只是处在了他们家族的轨迹中的一段而已。他的家境不是他创造的,他的权势不是他创造的,我说的是他生来就有这些的人。如果是后面才创造了好家境的人就不是先天有优越条件的人了,这部分人一开始也是没有的,这就是富二代的父辈。也就是所谓的第一代,第一代往往都是从普通人开始的。

先回答到这里。

答主主页:https://dwz.cn/6uNFGU

想参与讨论,请戳: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9608157771215628.html

@jimused:

我想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现象,这个是管中窥豹,个人的见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1、招生数量的差异:不用说78年开始恢复高考后的本科录取人数,就是90年前的全国大学录取招生人数仅仅是现在本科达线的几分之一(大约1/3---1/5)而已.不是现在的高中学生水平高,而是当年本科录取人数少。八、九十年代,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高考班级50名学生中仅有15-25名左右的同学会被本科录取,差的班级,也许只有3-5名学生被录取,录取率是极低的。这是当年教育资源不足的结果,不是那些学生的智力水平达不到,所以被专科、中专学校录取。同样滴,中专、专科的教育资源也是不足的,所以,录取线也很高,,录取比例很低,很多人达不到分数线,不被录取,农村的去务农,城市的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成为企业的骨干;但是,这些人的智商不因高考落榜比现在的上榜生低。在同龄人中也是很有前途的,这也是很多当年落榜生后来多次参与高考或者弃考后在事业上仍然很有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2、知识面的差异:大学是一个在基础知识上继续升华的殿堂,随着年龄的增加、高中前各个学习阶段知识的积累,理解力增强,应用类或者研究类的学习是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记得我们上大学时,开学老师的第一课就是告诉我们:你们是将来社会的重要人才,大学是培养高级的管理或者研究人才的地方,我们的目标不是糊口吃饭、挣钱,二是掌握知识为企业或者单位创造价值,为此,大学的课程科目设置非常全面,比如纺织工程,就把从大学语文、应用英语、基础电工、高等物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有机化学、会计、管理、历史、等辅助课程及纺织专业的全部专业课程排的满满的,4年下来,除了几次校外实习外,全部是在校学习、在校办工厂实习。之所以这样说,是我的大学班主任亲口告诉我,你们当年的专业课程,现在的本科班,只有不到一半了,很多专业课,都是概论而已。当然,我可能是以偏概全了。

3、社会环境的差异:新时代的孩子,没有吃过很多苦,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和发达地区的农村孩子,上学时和工作后,喊苦喊累,没有认识到全面掌握学习知识的意义,只是很被动的去学习,所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找到一份挣钱不错的工作,工作是为了挣钱,虽然他们天然拥有社会发展的红利,可是,也沾染了社会便利或者功利的社会习气,新的读书无用论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在工作上,毕业后找不到跟自己想所学的专业工作或者自己专业的工作挣钱少、辛苦,耳濡目染,他们更在乎如何增加社会实践经验,找到挣钱的工作,并不在乎掌握了多少知识。况且,上北大的去卖肉、研究生去做城管等等极端的例子在社会上发酵,让人唏嘘。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养尊处优又充满焦虑,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的现象,也是扩大招生后,群体现象的表现,也就是人数多了,你看到的大学生正好是表现不太好的那几个,精英你没看到,其实,当代真正的精英学生的比例,的确是不太高,也就是与当年80年代被录取的数量比率差不多。

群民都可以去读大学,你看到的就是群众,好坏不一;其实,个人认为,大学,还是应该实施精英教育的!不是精英,就去读专业的、成为专一的,在那个行业里做专家也不错。没必要把大学教育弄成普及高中教育一样,没有选拔出尖子,把教育资源浪费、也把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给弄丢!

答主主页:https://dwz.cn/6uNsFM

想参与讨论,请戳: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88380597872502845.html

@孤星魂泪:

朱元璋当年把科举分为南北两榜,就是因为京考上榜的进士全是南方人,长此以往朝臣由于地域的原因容易抱团,不利于他的统治。而产生这种情况的现实原因就是,北方从唐末开始,就是多战之地,尤其以宋朝为甚,你杀一波,我杀一波,再加上被游牧民族掳掠为奴隶,北方汉人要么南逃,要么被杀或被掳,自然无心科举。反观南方,鱼米之乡,富庶之地,被战乱波及较少,只是被蒙古人杀过一波,跟北方几百年来被反复割草的情况强了不止一星半点。直到清末,知识分子都是南方居多。这种情况解放后才有所改观。

之所以说这么多废话,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各地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试卷,那势必让某些偏远艰苦地区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大学生,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学习?高考不同省份录取分数线不同的原因就是在此,对一小部分人的不公平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大公平。这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从前也对高考制度耿耿于怀,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类似的情况渐渐有了新的看法。喷高考制度的有很多人,说高考制度这不好那不好。诚然,高考制度有其固有的缺陷,但几十年来它又让多少贫寒学子圆了大学梦,进而改变了命运?在没有比高考制度更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前,它就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更何况,现在高考年年都在改革,今后必然会更加完善。

答主主页:https://dwz.cn/6uPQ6H

想参与讨论,请戳: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65560685239138324.html

热心网友:

有的回答挺高大上的。不过我的理解是,最主要的收获是学会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

你需要自己买饭, 自己洗衣,没人提醒你该洗澡了。

学会自己安排业余时间,或者去体育场,或者泡在电脑前,也许是自习室和图书馆。

学会自己早晨起床,没人会叫你。晚了就别吃早点。

学会自觉学习。 你可以浑浑噩噩,不起床,不上早课,考试前突击一下来个60分。

当然也可以完全相反。

你还要学会待人处事,怎么和老师相处,特别是被冤枉,或者学习中有分歧的时候。

当然你也要学习和同学,特别是同宿舍同学相处。在一起总是难免有矛盾的。对矛盾是想法解决,还是一味隐忍,或者直接爆发。

但是当走入工作,组建家庭开始自己的生活之后,上面所有的影子都反应到你的人生里了。

20年后回头看时,你发现人生的差别在大学那一刻已经注定了。


@老小精灵:

大学专业不是我喜欢和自己选的...所有专业课因为没有基础完全听不懂,但我笔记是全班记得最全,也最工整的,上课对我来说就像一份做会议纪要的工作,我是个负责而出色的纪要员!下课后全班同学传阅我的笔记,作为交换,我可以从他们中任选一本作业拿来“参考”!每科考前有一周复习,我就找到当初给我推荐这个专业的朋友,她是这个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我入学前她承诺会负责我考试通过,每到这一周,她帮我划出课本每章节的重点,给我讲解课后作业里的重量级习题,很复杂的公式,三层分数线+开根号,她给我换成简便的公式,一层分数线+开根号,更容易记住,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没有术语,把一个个复杂的概念轻松让我听懂,我的每门专业课都是这么应付及格的,还有一门最难的课受益于她给的公式居然进前三!更逗的是,她推荐我一本哲学书,讲很多小故事,哲学课全班几乎没人从头到尾都能听讲,太枯燥了,我也不例外,眼睛聚精会神盯着老师,手指在课桌下练习打小鼓的基本功节奏,结果就因为看完了那本哲学故事书,这门课我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嘎!

我们系低一年级,有两个学生来自青少年金帆乐团,女生是鼓手,男生首席小提琴手,于是大学里终于有点好玩的事儿了,这才是我真正的“专业课”!我们宿舍还有个女生,她是美国金帆乐团手风琴手的选拔赛亚军,冠军是她男友,要不是手风琴太沉还夹腿,我也把这门课修了!

大学里真正学了多少知识?我完全不记得了!但有两位高数教授,对我的人生有潜移默化、微妙入骨的影响,一方面他们为人师表,另一方面客观、公正、严谨、对学术一丝不苟、和对学生平等尊重的态度,令我发自内心的尊敬!我没有上过高中数学,可想而知大学高数我也是认真的边听天书边做纪要员,从不缺课,我的笔记工整漂亮到,我自己都为之骄傲!就这份认真,得到教授的肯定和鼓励,我竟然及格了!他的严谨并不教条,宽严之间的把握,令我折服,给我上了人生极富价值的一课!他尊重科学,也看重宝贵的品质!从他身上,我真正认识到:谁是对的并不重要,重要的什么的对的?在日后逐渐注意力更投放在客观事实上,排除掉一些人性的干扰,探求事物的根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里我勤工俭学都出名了,做文具小生意,假期教过留学生中文,还被邀请出差到上海工作一周,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懂得了无论做人或做生意诚信的重要!

大学专业,我们可以不喜欢,但不要以此为借口荒废掉这4年的青春年华,人生处处都有机会,也处处都有知识可长!

答主主页:https://dwz.cn/6uNKXD

想参与讨论,请戳: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5263615012799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