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孩子一感冒就容易患上中耳炎,要是没有及时治疗容易转为慢性中耳炎。还有一些年纪更小的宝宝,都不会开口跟妈妈说“耳朵疼”,那就更麻烦了!
宝宝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很容易发炎,特别是咽鼓管仍处于发育阶段,短而扁平,细菌或病毒很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发炎。
引发中耳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宝宝躺着喝奶或哭泣,奶液或泪液会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
2.游泳或洗澡时耳朵、鼻子进水,未及时、正确清理。
3.大人乱捏宝宝鼻子,或宝宝感冒时大人不正确地帮宝宝擤鼻涕,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4.宝宝的毛巾使用时间过长,细菌超标,严重时也会引起中耳炎。
5.吸入二手烟会使宝宝中耳炎感染率增加19%。
宝宝中耳发炎的6大症状
尽管中耳炎无法一下子看出来,但妈妈们应仔细观察,如果宝贝有以下表现,妈妈应尽快带宝宝到耳鼻喉科去检查,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1.低烧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不退。
2.挠耳朵
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应考虑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3.摇头
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可能是耳朵不舒服。
4.哭闹
宝宝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睡不好觉。
5.耳朵积水
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6.听力下降
宝宝对声音的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
6大措施保护宝宝耳朵健康
1.防治感冒,正确擤鼻涕
宝宝感冒流鼻涕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按住宝宝的一侧鼻孔,让孩子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或者也可以将纸或手绢放在鼻孔下,两手轻放于鼻两侧,稍用力将鼻涕擤出。
2.远离二手烟
避免在宝宝居住生活的环境里吸烟,不带宝宝到吸烟的场所。
3.避免婴儿躺着喝奶和哭泣
有些妈妈喜欢躺着给宝宝喂奶,奶液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宝宝的中耳而引发中耳炎,孩子吐奶引起误吸也会引起奶汁肺炎(油脂性肺炎),因此千万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奶。宝宝哭泣时,妈妈应把宝宝抱起来,避免眼泪流进耳朵。
4.预防耳鼻进水
宝宝游泳时,可使用耳塞或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洗澡时一定要用一只手折叠耳廓,预防宝宝耳朵进水。游泳、洗澡后要及时帮宝宝擦干净耳朵,游泳完后可用盐水洗鼻子,以减少消毒水对鼻黏膜的刺激。
耳朵进水时,妈妈要把宝宝的耳朵侧过来,把里面的水倒控出来。如果担心,可用棉签轻轻吸干水;如果鼻子呛水,应用手指紧压一侧鼻孔,从另一侧鼻孔轻轻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
5.禁用硬物掏耳
给宝宝清理耳朵时应小心,不用硬物掏挖,防止损伤宝宝的鼓膜。
6.日用品及时更换
毛巾使用超过3个月,细菌将超标250倍!因此,宝宝的毛巾应至少2~3个月更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