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聚焦:城市改变人类命运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像一块磁铁,不断把乡村人口吸引过来,使得城市自身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庞大。人们即便每天被拥堵的交通、刺耳的噪音以及艰辛的劳碌奔波所折磨,也不愿回到宁静美丽的乡村。这是因为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方便的生活、更快捷的交通和更丰富的商品与服务。

城市是人类改造地球的产物,但城市自出现之后,也不断地改造着人类自身,同时还对地球生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改变着气候、改变着动物。

城市使得千人一面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上的城市非常有限,工业革命带来工业化大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城市吸纳人口而快速发展,至今世界城市化的脚步仍未停止,反而越来越快。19世纪,世界上只有2%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然而在过去的10年中,人类已经达到了城市人口少于农村人口的临界点。目前全世界70亿人中有35亿人住在城市,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100亿人中将有75亿人住在城市。

地球上一半的人口居住的城市实际只占地球3%的地域,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对人类身体、生物特性和文化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城市之间的交通联接和互联网交流,从高速公路到高铁,还有飞机,浓缩了人类的世界,也使得全球原本千差万别的人类文化变得千篇一律。

尽管世界各国文化迥异,但当你身处城市,就会有雷同之感。也许有的城市较富有,有的较冷清,有的较暴力,然而总体而言,却相差无几,无非是楼宇、公路、商业街、麦当劳,尤其是与自然界参照时,世界无论哪个城市,带来的体验都非常类似。

首先,语言被同化,许多小语种在城市化中慢慢消亡。因为人人都往城市聚集,有的部落或村庄的语言继承者较少,当他们走向城市并定居于城市后,本族语言将消失。在纽约这个世界性都市,居民们所带来的家乡语言超过800种,是世界上语言数量最多的城市,但是,其中绝大部分语言都会在这个大都市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失了,真正能够在纽约长期流传下来的语言只有少数几个大语种。据统计,全球语言正以每两周一种的速度消亡。

人类在城市中聚集也趋向形成统一的行为,例如,在纽约、伦敦、北京、上海这种特大型都市里,女性会外出工作,家庭会尽可能控制生育,努力追求物质,甚至同性恋公开化。基因和文化的大混合大大削弱了种族之间的区别,同时还降低了艺术和科学的多样性,一种艺术在一个如纽约这样的领头城市流行开来,就很快变成全世界大城市的流行文化。

不仅是文化,人类基因多样性也因为城市而丧失。早在19世纪,就有人鼓励不同城镇或村庄之间通婚。而今,异地通婚因为城市化前所未有地广泛,人类基因大范围互相混合,使得人类基因相似度越来越高。

城市加重精神疾病

虽然城市为居民带来便利的生活和丰富的娱乐,但是精神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与生活在乡村的人们相比,城市居民精神更为紧张,并具有高度的情绪失调,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更高,如精神分裂症。20世纪初期,美国心理学家们首次发现精神疾病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关联。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采用了丹麦几乎全部人口的健康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居住在城市中越久,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越高。许多后续的重复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不久前的一项国际研究还发现,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相比,大脑的特定区域居然也存在差异,例如,城市居民的杏仁核的活跃度更高。杏仁核是调节焦虑和恐惧情绪的脑部结构,通常在紧张和威胁下被激活。此研究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对于这样的情形更加敏感,甚至一触即发。

按理说,当人们面临越多的紧张和焦虑情形,他们适应这种情形的能力应该越强,对紧张和焦虑趋向于免疫,杏仁核遇到类似状况时应该越不活跃。然而,研究结果却与之相反,即使在城市生活多年之后,人们的精神还是保持高度紧张和警惕,说明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地给居民造成压力,令人们很难真正地适应。

研究者在过去的研究过程中,曾提出各种假说来解释城市与精神分裂症的因果关联,比如孕妇不良状态导致婴儿患病、空气污染、维生素D缺乏症、家庭经济拮据,等等,但似乎都很勉强。比较靠谱的一种理论与社区结构有关,例如,如果在一个社区,外来人口(移民或外省市人口)群体越小,其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越高;反之,这一群体越大,风险越低。

虽然无法最终确定病因,但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城市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不简单。

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心理和社会关怀,也因为病因不明,这些治疗方案都是治标不治本,能缓解症状,却无法直接根除。精神分裂症之谜的部分原因是,精神分裂症是对一系列经常同时发生的症状的概括,而非常规意义上的某一种疾病,也许存在多种病因,就如同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样。

人类在城市灾难中新生

大部分城市从未经过有意设计或规划,有的城市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慢慢形成目前的格局,即使问题和隐患一大堆,往往因为城市固化而无法根治。偶尔,城市大片区域会全部重建,这通常是因为发生了灾难,如地震、爆炸、火灾。

伦敦在17世纪时已经是欧洲最大的都市,然而,伦敦街道狭窄,到处脏乱不堪,老鼠横行,鼠疫流行,1/10的人口都患有鼠疫,有钱人都外出避难去了。在当时的伦敦,这些城市顽疾就如今天的城市污染一样,令城市管理者无计可施。巧的是,一场大火为他们解决了问题。1666年的这场大火吞没了全城80%,几乎烧毁了整座城市,所幸人员伤亡不重,只有不到10人死亡。虽然损失惨重,却反而使城市得到了重建的机会。50年后的伦敦重新伫立,街道宽阔了许多;建筑材料用石头替代了木头,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当时也烧死了不计其数的老鼠,躺在地窖中的老鼠无处可逃,一举消灭,使鼠疫得到了控制。

除灾难之外,城市也会因为宏伟的城建计划,如棚户改造、工业发展得到大范围重建的机会。首尔是城市棚户改造的典型,几十年前,它肮脏、杂乱,1/3的人口居住在棚户区,而几十年后,成为了一个华丽的大都市,由地铁联结,摩天大楼耸立,2500万居民大都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

?

城市改变气候,影响人类

全球气候改变是不争的事实,包括气候变暖,从1880年到2012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85℃,1983至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在过去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全球冷日和冷夜的数目自1950年起下降而暖日和暖夜的数目则上升。自20世纪中期以来,很多陆地都经历了更多的热浪。2010年俄罗斯的热浪导致莫斯科有超过1万人丧生。该年7月莫斯科的平均气温比正常气温高了7.6℃,是该城市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月。

干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部分地方经历了越来越长和越来越强的干旱,特别是南欧和西非。其他极端天气还包括越来越频繁和强烈的飓风、强降雨等。

地球生态在气候改变下也发生着变化,有很多陆地、淡水和海洋物种已改变其地域分布、季节活动、迁徙模式、数量以及与其他物种的互动。未能快速适应气候变化的物种数量会减少,甚至灭绝。

气候变化的原因中,城市是主要的为害者,城市消耗了地球78%的能源,碳排放量则占到了全球的80%,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60%。

城市在加剧全球变暖的同时,又是容易被气候变化所伤害的对象。全球城市中的数亿人会受到海平面上升、增加的降雨、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的风暴和极热极冷天气的影响。实际上,在海岸线城市生活的1000万居民已经被置于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之下。而人类经济活动、基础设施、政府机构、各种资产都位于城市,对城市造成威胁就是对全人类造成威胁。

然而,正因为城市是人类活动和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场所,城市本身就潜藏着最终的解决方案。“C40城市”是一个全球城市的联合组织,致力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大型城市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为城市居民带来更为建康和幸福的生活。C40城市于2005年在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顿的倡议下建立,目前的主席是巴黎市长安娜·伊达尔戈。它从最初的18个特大型城市发展到目前的90多个城市(包括中国的北上广深、南京、成都等),囊括了全球6.5亿多人和1/4的经济力量。

C40城市正是看到城市是问题的症结,全球气候问题由城市而生,必须由城市来解决,而且通过全球城市的共同努力,使数量不断增加的人类能够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改造城市也就是改造人类

在如今高人口密度的时代,建筑设计师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紧缺的资源,应对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低碳高效的需求,以及减少城市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如建造智能城市、开发智能交通、推广绿色建筑等。

位于纽约、开放于2009年的美国银行塔就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首先,节约水资源,建筑自身收集雨水,便池采用无水冲洗;其次,节约能量,建筑能耗中的2/3来自于自身,并用绝缘玻璃和冰电池储存电量,在夜晚利用多余的能量将水冻成冰,然后让冰块在白天融化,当作空调为大厦提供凉爽的室温。美国银行塔因其绿色环保的设计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设立的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评级中的最高级——铂金级。

为了推广绿色建筑,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绿色建筑评级系统,如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德国的生态系统导则LNB等。越来越多的指标,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被纳入必要的审批标准中。

从城市高效节能的角度看,建筑的高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在2050年把75亿人塞进城市,并让城市高效节能、低排放,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将是天空。将来的城市将成为摩天大楼的森林,由空中桥梁和空中走廊连接,为高空运输服务,并建有空中花园或公园。

人类从古至今都在追求更高的建筑,从巴别塔、玛雅神庙到曼哈顿的帝国大厦,自从1999年以来,人类新建造了350座摩天大楼。目前最高的建筑是位于迪拜的哈利法塔,高828米;而目前全球最高建筑中,约75%位于亚洲和中东。

除了往天空发展,地下也是值得开拓的空间,除了已有的下水道、电路、燃气管道、地铁之外,地下空间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新加坡就把巨大的网状分布的商场建在地面的若干层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