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or暴君?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在中国文学史中,英雄史观一直是人物评价的主流。常言道:成王败寇。在历史朝局的变迁中,失败者往往会被历史忘记,或者是被后人所诟病。尤其是史官在记录历史事件时还会遵循“春秋笔法”及“为尊者讳”,这使得失败者更难得到后人的认同。

然,项羽却是个例外。楚汉相争八年,最终以项羽自刎于乌江而结束战争。但司马迁在给项羽立传时,将一个败军之将记入《本纪》之中,且给予帝王的立于,这使项羽成为第一个失败的英雄。

我这里还是称他为英雄吧。

虽然后人对项羽的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还是个悲剧性人物,但不可否认,他也算是历史长河中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

一、西楚霸王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籍(前232-前202),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汉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楚汉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这是书中对项羽生平的简介。西楚霸王,楚汉时代杰出的军事家……

看到这些,让我想到曾经毛泽东在读《史记·高祖本纪》时的一段批语:“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他为何会这样评价项羽呢?

1963年1月3日,毛泽东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送各同志阅”。并在之后的谈话中说到他对项羽作为一军主将所犯的三个失误:一是在鸿门宴中,不听范增所言,放走刘邦;二是楚汉订立鸿沟协定,项羽重诺,而刘邦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向东进攻楚。三是项羽建都徐州,位置没有选好。

那既然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著名的鸿门宴了。


二、鸿门宴能说明项羽的“仁义”吗?

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后人眼中,项羽是乱世之中的枭雄,忠肝义胆。说起这“鸿门宴”,有人觉得项羽太仁慈,有人觉得他重义气,也有人觉得他太愚蠢。

那项羽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开头说得,项羽忠肝义胆,实则不然。因为史书中评价英雄人物时,似乎都很喜欢用“忠”“义”二字。古语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那么项羽鸿门宴中不杀刘邦,真能称之为“义”或者“仁”吗?两军对垒,项羽不听谋士之言,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而在这所体现的“仁”则是“妇人之仁”。

鸿门宴不杀刘邦,这并不能说明项羽“仁义”。实则是因为他对自己太过于相信,他相信刘邦不敢反抗他,也相信刘邦不敢关中称王。这也就能解释后面为何她在听到曹无伤报刘邦欲王关中时,他为何大怒,下令军中“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再说说李清照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在夸赞项羽自刎于乌江的英雄气概,但只要结合李清照当时的生活背景,不难看出这是她在破家亡之后,借题发挥,批判南宋小朝的廷苟且偷安。就连晚唐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不用多解释,也知道杜牧对于项羽自刎的看法是怎样的了。

就连毛泽东对于项羽自刎一事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1939年4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演讲中曾说:“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一个有名的英雄,他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杀,这比汪精卫、张国焘好得多。但项羽尚有一个缺点,从前有一个人在他自杀的地方做了一首诗,问他你为什么要自杀,可以到江东去再召八千兵来打天下。我们不学汪精卫、张国焘,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据曾担任毛泽东卫士的李银桥回忆:“毛泽东喜欢看京戏,不同时期喜欢点不同的戏看。那段时间(指全国解放前夕),他喜欢看《霸王别姬》。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同他的虞姬生离死别一幕,毛泽东睫毛颤抖着,眼里湿漉漉的。回来路上,他对我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

我想,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毛主席应该是不怎么喜欢的吧。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你看过《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就会发现毛主席只读过杜牧《题乌江亭》,但却没有读李清照的《绝句》。毛泽东读书百卷,以他的渊博,不可能没看过李清照的这首诗,从他“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来看,足以说明他不欣赏项羽,故而也不欣赏李清照的这首《绝句》。

三、项羽是暴君吗?

项羽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是英雄还是暴君?在后人的评价中,对项羽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欣赏他的,也有讨厌他的。欣赏他的人爱之欲其生,讨厌他的人恨之欲其死。

很多人都觉得《垓下歌》体现出了项羽的柔情,可正是这种柔情,葬送了项羽的一生,至少在司马迁的笔下是这样认为的。楚汉争霸,面对全军覆灭的命运,身为一军之主的项羽,没有想到为他送命的、长期出生入死的十万将士,而是心心念念的爱人,可见这样的人或许是个好情人,却非好将主。和刘邦“为天下者不顾家”的气概相比,项羽的“爱”显得更加狭隘,假使这样的人真做了君主,想必后人对他也并非是认同吧。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也曾记录这一发生的四面楚歌、生死厮杀的场面,这和项羽入咸阳时“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体现项羽胸无大志,贪恋欲利,至死不悟的一面。司马迁也曾说过,这是“祸莫憯于欲利”。这样的项羽,还算是柔情吗?

历史上对项羽的是非功过、人物品性各种评论不一,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标准。要说起项羽的狠,那就不得不提项羽的暴虐。项羽征战一生,多次屠城杀降。24岁时攻打襄城,遭到顽强抵抗,等拿下襄城后,他暴怒屠城。不仅如此,他还曾在城阳屠城、新安杀降、咸阳烧杀、齐国杀降,杀人如麻,为后人所憎恨。而关于世人对“项羽引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的评价,《贞观政要·诚信》中记载: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与侍臣讲“去食存信”,曾言: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这便是唐太宗在正式场合下批判项羽的不仁不信。

可难道就是因为项羽屠城就能说明他是暴君吗?其实,我一直觉得项羽是个矛盾的存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格分裂。他刚愎自用,但是优柔寡断;他容得下樊哙的顶撞,却容不下儒生言他沐猴而冠;他寡恩薄情,放逐范增,却又能宽恕吕马童的背叛,宝马送长亭,割头送故人。

这样的项羽,你能说他正常?你又能说他绝对的“狠”?

项羽在秦王朝最强大的时期宣称:“彼将取而代之”!在和刘邦对峙鸿沟时承诺:“天下连年征战,不过你我相争。咱干脆来单挑,谁赢谁得天下,免得老百姓受苦。”这样的豪情,这样的仁爱,他也曾有过。虽然结局是失败的,但并不能否认掉他曾经的气魄。为了救巨鹿之围,项羽更是破釜沉舟,仅携三日粮,领兵渡河,视死如归。别虞姬,自刎于乌江,这只能说明一个失败者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程,无关柔情,无关仁爱!

毛泽东评价项羽非政治家,但不可否认,项羽是一位军事家。巨鹿之战、彭城之战、成皋之战、垓下之战,都是项羽短暂一生中所经历的几场重大的战役,其在军事上,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研究方向。这是无关于人品和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