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礼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礼仪,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礼仪之邦”,《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学礼的话,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身,更难有所成就。历史上传承最久、使用最普遍的礼仪就是拱手礼(与其类似的称为抱拳、揖),这种礼仪早在周朝就已经普遍使用,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可是现在很多人连这个礼是怎么行的都搞不清了。
拱手礼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无所争,期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说君子之间无所争,即便是在射箭比赛的时候,也会先揖让行礼,然后才开始比赛,这其实和现在很多竞技比赛的规则是类似的。从很多古装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古人见面时彼此抱拳行礼的场景,拱手礼虽然简单,但是也有很多文化内涵。
抱拳礼
《尔雅·释诂》中说“两手合持为拱”,就是说双手相握就是拱,而《说文解字注·手部》中解释的更清楚:“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凶拜反是。 九拜必皆拱手。”意思是行拱手礼的时候,男女是有别的,男性拱手之时,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而女性行拱手礼的手势则与男性相反,这样是吉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丧事上行礼的时候,手势则需要反过来。另外,两军交战时,双方行礼的时候用的也是凶礼,即《道德经》中所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清朝人互相行礼
对于这种手势,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古人认为右手更具有攻击性,所以和人见面行礼的时候,需要把将代表攻击性的右手遮挡,向人表示自己的友善。
夫妻之间行礼
这种传统礼仪在中国古代几乎是人人必做,但是到了清朝末期,很多西方礼仪陆续传入中国,到民国的时候,拱手礼就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而到了现代,如果看见有人互行拱手礼,我们反倒是会觉得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