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地说,再没有比电影票房更实际的东西。电影艺术毕竟是形而上,没有人会给纯粹的艺术电影投资,即使有,这些艺术电影也与商业撇不开关系。电影就是金钱和权力的产物,这也解释了侯孝贤导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所说的台湾本土年轻导演已经没有人愿意成为作者论的忠实追随者。包括侯导本身,他早年也是混迹于商业电影圈,靠着早期电影的票房成功才能吸引投资人为他后来的文艺片投资。其实不光侯孝贤,李安早期的如《推手》这样的小成本家庭喜剧,也是获得了几十倍于成本的票房奇迹。
在这个独立电影大行其道的电影时代,从小成本电影开始慢慢发展直至成为一线导演,这是很多年轻电影人的必经之路。而如果你的小成本电影能够获得高票房的话,必然会加快你的电影发展道路。大陆的独立电影虽然还不成型,但毕竟还有宁浩以及刁亦男这样的成功案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小成本电影如何获得高票房。
1.电影质量决定电影票房
不要被国产电影骂声越高票房越高的假象蒙蔽,这一条并不适用于小成本电影,因为小成本电影一开始并没有多少庞大的受众,靠骂声来吸引关注很可能毁掉你的电影之路。而且为了电影人的可持续发展,拍摄高质量的小成本电影很有必要。一开始就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样你才能精益求精,以后才有资本挑战更高成本更高规格的大投资电影。看看李安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推手》,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诺兰的《记忆碎片》,哪一部不是高质量的小成本电影,哪一个不是现而今响当当的大导演。
2.以导演为核心,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即使是小成本电影,也要按照大投资电影的基本制度—导演中心制来拍摄。这可以说在美国的独立电影界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典型的如知名的布鲁姆电影公司,在布鲁姆电影公司,形成了以导演为核心密切分工合作的小成本电影制作模式。只要在预算范围内,导演对影片的一切拥有支配权,而为了控制预算,所有的工作人员会围绕在导演周围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街头智慧,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布鲁姆电影公司的代表作品《潜伏》,《速度与激情7》导演温子仁(他同时也是《电锯惊魂》系列电影的导演)的早期作品之一,影片以不到2000万美元的低成本,全球豪取近1亿美艺票房,成为历年来最大的票房黑马之一。
3.热爱小成本电影,抛开对独立电影的偏见
前不久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曾公开发表言论认为独立电影一无是处,不过打脸地是他本人以前也曾出演过小成本独立电影。必须明确地是,所有站在电影产业链顶端地金字塔人物都是从基层干起,最开始拍摄的也多数是一些小成本电影。没有哪个电影公司和大的投资方会白痴到聘请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来操作大投资电影。所以你没有任何理由不热爱小成本电影,用独立电影证明自己的实力。诺兰可谓独立电影出身最终成为好莱坞最一线导演的典型代表。
4.避开小众化题材,喜剧为王
没有噱头就没有卖点,没有卖点就没有票房。有些电影题材因为题材本身娱乐性的缺失,很难取得票房的成功。市场多年的经验表明,这类题材通常难以取得好的票房成绩:体育类电影(以拳击为主题的例外)、心理惊悚类电影、黑色电影、戏剧类电影等;相反地,这些题材的电影受到市场的欢迎:恐怖片、爱情片、青少年题材电影、动作片、科幻片等。凡事无绝对,并不是说小众化的电影题材就一定不能取得票房丰收,只是其中的票房风险太大,而某些剧组和电影公司根本无力承担票房 风险。规避小众化的电影题材是电影商业化不得不面临的无奈之举。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最好的电影题材莫过于拍摄喜剧,李安的《推手》是喜剧,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是喜剧,宁浩的《疯狂石头》也是喜剧。
5.挑选演员有学问
中国电影票房如今的黄白时代,黄就是指的黄渤。这位跟随宁浩一路从《疯狂石头》崛起的草根演员,除了黄渤之外,《疯狂的石头》还请到了徐峥、郭涛这样在当今中国喜剧电影界响当当的人物。所以说,对于小成本电影里来说,挑选演员是门学问,也许今天的小成本电影演员就会成为明日的电影圈大牌。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上,当时谁能想到籍籍无名的杰森·斯坦森能成为一线的好莱坞动作片演员。当然,也有一些独立电影能够请到大牌演员担任主演,譬如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请到桂纶镁来担任女主角。总而言之,对于小成本电影,有大牌当然好,没有大牌那就创造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