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看清楚亚马逊美版新零售目的何在


亚马逊的新零售稳步推进,在美国大戏好戏连台。2017年6月亚马逊宣布斥资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后,2017年8月23日一早全食超市股东投票同意该交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批准亚马逊并购全食超市的交易。现在还需经过监管部门的批准和其他常规审查。据亚马逊表示,预计将在2017年底之前完成收购。

      笔者此前曾经说过,线上走到线下,线下走上线上的零售融合是大势所趋,特别是类似亚马逊、京东、天猫等这样的电商模式,必要性更大。这被马云称作是新零售。然而,新零售让亚马逊捷足先登,率先较大规模破局。美版新零售比中国新零售来得更早来势更猛。

        在电商零售行业与线下实体店你死我活竞争后,零售行业出现新格局是必然趋势。在竞争过程中,电商零售取得完胜,线下零售基本是完败的。这不是线上与线下的责任,而是全球经济政治以及金融等格局大变化、大转移、大调整的体现。

       一个基本方向是,线下向互联网线上转移,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是不可逆转的。今后所有“生意”等可以在你的手掌心完成,所有服务交易都可以在你的手掌心进行,所有财富都可以在你的手掌心挖掘。这个大趋势你紧紧把握住后,你不想发财都难。

      电商零售继续大踏步向移动互联网转移没有一点悬念。不过,对于亚马逊这样的电商模式规模越大,其仓储压力、配送物流快递压力非常之大。仅仅一个在全国建立仓储系统就投资很大,经营成本压力巨大。京东长期亏损就是因为在全国各地投资的仓储物流成本太高。一个思路出来了:与其斥巨资在全国建立独立的仓储系统,倒不如收购各地实体店或像全食超市在全国近500家门店的超市。这一收购举措可以起到一石几鸟的作用。

       解决了物流配送要求及时的问题,替代了投资仓储成本过大的问题,又能够在线下零售、服务周边百姓,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全面立体化全覆盖的零售网络。亚马逊可以利用现有的近500家全食超市门店扩大食品配送,为任意类型的在线订单提供提货点。收购全食超市支撑了亚马逊的信用状况,因为这将促进该公司现有的食品生鲜业务,表明他们认可实体店战略对公司增长战略的益处,至少是现在。

        亚马逊更大的图谋是奔着数据而来。亚马逊有两翼:一是电子商务;二是云计算服务。亚马逊的云业务必须借助于大量全面的数据云。亚马逊并购全食,并不只是为了黄金地段的诸多门店和形成黏性的顾客人群;这桩并购案给亚马逊带来的真正价值,在于全食超市积累的大量顾客数据。若全食超市的交易数据与亚马逊旗下Echo和Alexa智能家居平台上收集的数据有机结合,亚马逊完全可以做到“预知”顾客的需求,并自动将相应的食材送货上门,提供个人定制化的“自动买菜”体验。

     亚马逊比你更清楚你家冰箱里装着什么,在你刚想起该添置油盐酱醋的时候,亚马逊承运的全食包裹就已经摆在你家门口了。

       亚马逊将通过自身驾轻就熟的数据技术手段,向顾客提供只为个人量身定做的买菜体验——而顾客甚至连家门都不用出。未来你在亚马逊APP上可能会直接收到这样的推送,“目前你家橱子里A、B、C三样食材存量充足,第四样D你上次给了好评,不过已经有三周没有添置,已帮你下单。”

      亚马逊与全食超市的强强联手,还可以准确地为每一家门店评估匹配特定的品种搭配上架方案,使得顾客的购物体验更加方便,门店资源管理更有效率。

     亚马逊在对线上用户针对性投放产品推广方面富有经验,但线下购物的顾客习惯对他们来说还非常陌生。亚马逊和全食超市将两家的数据库连通之后,亚马逊可以向全食派驻数据团队,对店内顾客的消费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通过微调价格和品种搭配,观察对顾客消费行为造成的影响和变化,据此帮助全食做大做强其自有品牌市场。

        而倒过来看,亚马逊也可以用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改造线上购物体验,吸引线上用户做出更多冲动消费的决定。全食超市的目标顾客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富裕居民,亚马逊针对这部分特定用户绝非偶然。

     从以上意义说,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是为了数据。

      亚马逊新零售战略对美国传统企业冲击非常之大。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开始担心这笔交易可能会影响杂货店、食品配送服务和餐饮公司的未来前景。以食物配送公司Blue Apron为例,其在今夏的首次公开发行后不久就股价急速下滑。沃尔玛之流,恐怕早已输在了与亚马逊竞争的起跑线上。亚马逊通过数据整合制作出的定制化净菜配送方案,将会把Blue Apron这样的半成品净菜电商杀死在襁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