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后,好不容易事业和家庭平稳、甚至有成的时候,人生反而迎来了一段最为风雨飘摇的日子,充满着抑郁、婚姻、迷茫、挣扎、矛盾……
在最近热播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无论是在主人公夏洛的现实世界还是梦境中,我们都能找到中年危机的缩影:
现实的世界里的夏洛,中年一事无成,还需要妻子养活,在初恋的婚宴上,穿着一身不得志的“鸡毛装”丢人现眼,生活的窘境遭到妻子的无情揭穿揭穿,颜面尽失; 而在穿越的梦境里,夏洛虽是名利双收、风光无限的中年,面临着得之不易的初恋伴侣的无情背离,还身患HIV,生命垂危,再次低到尘埃中去。
似乎,无论是哪种境况的中年,都显得举步维艰,人生仿佛陷入一个分分钟就想逃离的噩梦,无力挣脱无处可逃。
>>>>什么是中年危机
去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一项英美联合调查小组的研究。研究者调查了80多个国家200万人,结果发现在不同国家、不同人身上,幸福感随年龄变化的走势惊人相似,均呈现U形曲线,早年和晚年都处在幸福感的高点,人们大多会感觉良好,而在44岁左右会降到最低点,这段“考验”一般会持续数年。无论男女、婚否、贫富、有无子女,人人都会遭遇中年危机,生育、离婚、职位与收入变化等因素不会影响幸福感曲线的整体趋势。
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一词,最早为心理学大师荣格在1930年代提出。在他处理的不少中年个案中发现,他们大多在成年早期在追求物质性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心理功能,尤其是外倾心态和人格面具会过度膨胀,而其他心理功能会受到压制,表现得能适应社会,且取得一定成就。在中年时期由于对受压制的人格层面缺少整合,因而在功成名就以后会突然发现生活失去目标,觉得人生非常空虚。
>>>>如何面对中年危机?
1.真正的应对从“不应对”开始
通常我们习惯于让出现的危机得到快速解决,而这种行动往往缺乏反思和新的认识,带着相当的盲目性。既然在中年的转折期,前半生的思维模式不再适用,人生未尽的种种可能性已难以继续用意志来扩充疆域,那停下脚步,建立新的意识就相当重要。这种“意识”不是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而是领悟到一直存在在灵魂的密室里的心灵内容。影片中,当夏洛经过梦境中幡然醒悟,开始意识到、并深深地感恩冬梅所默默承担的、所牺牲的一切时,转化便在这一刻开始,推开门,开启人生新的光芒。
人在发展和成就自己的某一面时,不可避免地牺牲了另外一些方面。习惯于有求必应的人内心一直有个容易受骗上当的部分倍受伤害,外向好动的人会在需要精力聚焦的时候如受煎熬……得不到展现的性格部分在重复的岁月中越来越被忽视、被牺牲,于是对自我的认识需要一个深入的洞察和全然的视角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无论是高外向还是低外向性,无论是高宜人性还是低宜人性,都需要有了解其优势和潜在的风险,了解会在生活、工作中展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再加以调整和改变。倍智的3A发展模型——Awareness-Acceptance-Action(建立意识-接受现状-采取行动)也是强调在经过深刻而全然地认识自我后,在接受现状的前提下,再采取行动。
2.用“繁殖”取代追忆
沉浸在缅怀自己的过去,天天拿着学生时代的事情炒冷饭,只有对英雄的青年时代的回忆才能煽起他们生活的火焰,这种对现状的逃避是中年危机通常的表现之一。
夏洛也不例外,在人生的湖泊的中央恋恋不忘地望着那段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以及时光中那个自带光环的少女,想像着以一种最唯美的方式陪她去看天荒地老”。而对妻子关于其现状的评价却极度不能接受,醉倒哭晕于厕所。
在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对人生发展的八大阶段理论中,25-65岁的成年中期的主要矛盾是:“繁殖对停滞”。繁殖不仅仅指个人的生殖力,更主要是的实现人生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关心和指导下一代,建立起一种“生育感”。即便这个人没有下一代,也需要发展这一方面的人格,乐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人生的经验和下一辈分享,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下属的成长……由此建立起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相反,没有生育感的人逃避社会责任,沉溺在自我关注的世界里,面临着人格的贫乏和停滞,中年危机也就会接踵而来。
五叔有话说: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有这么一段话: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每个人也许心里面都有一份不甘,但却在最后选择了生活和平凡。也许度过了青春期,却迎来了中年危机,挨过了中年危机,却又催生了更年期。人就是在时间更替中慢慢琢磨慢慢参透的,有时候走错了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适时的清醒和及时的回归。得不到的虽然永远在骚动,但是我们有义务珍惜好当下所爱,当下所想,以及当下所为,让我们自己偏爱的那些时光、那些人们有恃无恐。
如果可以,要活得永远热烈,永远热泪盈眶。
文章来自大五人格微信号,作者:Hiu Hiu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