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行为都可追溯到婴幼儿时期,我们对某个食物的喜好、偏好、厌恶都与我们的原生家庭密切相关.举例我先生是闽北的,每次看到烟熏过多的板鸭就要扑上去的节奏,因为他们从小吃习惯了,自然熟悉和喜欢上了那个味道,在他的印象里,小时候穷,大人经常告诉他,过年了和有喜事才能吃到板鸭,吃板鸭=喜事、过节奖励,这样就更加深了先生对板鸭的热爱。
你们是不是也曾经对孩子说过,如果你今天表现好的话,(打针不哭、吃饭快、不哭闹等等)我就带你去吃或者做给你吃某种食物,中招的请举手,估计又会99%默默举手,哈哈!
一、为什么不建议将食物与奖惩机制联系?
当你把食物当礼物奖励孩子时候,事实上你就将孩子行为表现和食物联系起来了,孩子就形成一种概念,我做的好有额外奖励,孩子对食物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他和自己的事情。
举例:
1.孩子今天如你所愿,今天很自觉把作业写完或者在家没有哭闹,你给他奖励糖果。那孩子会认为糖果会比其他的食物好,他会为了吃更多糖果而表现更好。
2.孩子今天对某种菜不感兴趣,吃的很少,你对他说:“宝贝,你把饭吃了,我给你糖果吃。”这样做的后果是你可能达到了暂时性的目的,但孩子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菜没有糖果好吃,我必须要先吃讨厌的食物才能吃到糖果。
3.孩子哭闹时候,家长有时会给糖果或者其他食物来安抚宝贝,其实这是种贿赂行为,家长期望通过这样让宝宝安静下来。这样容易导致长大后情绪低落时,孩子会想吃甜食糖果等来缓解情绪。
通过食物来贿赂、奖惩会让孩子和权力、控制混淆起来。这样行为和我们让宝贝自主进食,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是背道而驰,因为这种行为干扰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力,控制了孩子部分行为。从长久来看,弊大于利,孩子会和你斗智斗勇的,争取自己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二、那么家长该怎么做?
1.孩子哭闹时候,放下手机放下身边的事情,去拥抱和安抚孩子。
2.孩子吃饭的事情,让他做主,不要强迫,不要象母鸡追小鸡一样喂喂喂,也不要整天叨叨念,比如宝贝啊你这餐要把...吃完,不然妈妈会生气等等。
3.不要怕孩子饿,你可以拿勺子喂养,但请给他时间和空间自己选择,每次都对他说;“现在是早(中/晚餐时间),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
4.和他说好一个进食时间,比如20分钟,20分钟后不再喂养或者把碗筷收起,告诉他进食时间结束,要吃只能等到下一餐。:
6.每餐进食时间固定好,如果遇到宝宝吵闹说肚子饿了,也尽量不给食物,这样就可以避免正餐又吃不下了。
如果刚开始你就没有做好,现在想调整,那你要知道矫正饮食行为是个长期行为,不能急,和孩子一起慢慢改变,孩子是我们的“照妖镜”,要注意和孩子的用词表达,不要过多责怪,慢慢来,我们一起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雨滴姐姐,0-6岁宝宝的私人家庭医生!感恩遇见,身为有20年儿童保健及儿科临床经验,国家级营养师,高级育婴师定期在这为您解惑!育儿路上有雨滴春风细雨,携手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