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要下令让装甲部队停止进攻敦刻尔克?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突然向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全面攻击,法兰西战役正式爆发。

当时对阵双方主要是德军和英法盟军的较量。从作战双方的兵力对比上来看,德军和盟军的实力旗鼓相当,按说这将会是一场艰苦惨烈的战役。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德军主力部队用了两天时间,通过了被英法盟军认为不可能通过的阿登山区,向法国发动了突袭。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英法盟军的指挥系统被彻底打乱,德军开始在法国境内长驱直入。


在德军的步步紧逼之下,英法盟军屡战屡败。到了5月20日,约40万军队撤退到了位于法国东北部的港口城市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并没有什么坚固的防御工事,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攻击的港口。盟军撤退到此,一旦遭到德军猛攻,几十万军队将会如同“活靶子”一样受到毁灭性打击。而这里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海上运输,逃往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


5月24日,德军名将古德里安所率领的第19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已经到达了离敦刻尔克只有10英里的地方,并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的合围,德军后面的几十个步兵师也在陆续跟进。此时只要德军向敦刻尔克发起攻击,40万英法盟军很可能将遭受灭顶之灾。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却发生了。德国元首希特勒下令德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并称“敦刻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两位将军只得遵命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英法盟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

三天后,希特勒才下令让德军对敦刻尔克发起全面进攻。可此时却已错失了最佳的进攻时机。英国政府原计划是力争撤离3万人,但结果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成功从敦刻尔克撤出了33.8万人,其中法军有8.5万人。这些军队在日后全都成为了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当时的形势明明完全对德军有利,希特勒为什么要下令让装甲部队停止进攻敦刻尔克呢?许多人认为这是希特勒不懂军事胡乱指挥的后果,但真实情况哪有那么简单。

首先,装甲部队是德军中的王牌。在法国北部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敦刻尔克一带到处都是沼泽和低洼,不利于装甲部队行动,如果要强攻敦刻尔克,可能会导致装甲部队遭受巨大损失。同时,因为德军装甲部队孤军深入,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跟上,万一军事行动不顺利,遭到盟军反击,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空军元帅戈林向希特勒保证凭空军就能消灭敦刻尔克的盟军部队。希特勒对戈林特别信任,因此认可了戈林的计划。结果因为天气等原因,德国空军部队对盟军造成的打击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强烈。等希特勒发现戈林的牛皮吹爆了以后才派古德里安出击,可为时已晚。

此外,当时认为装甲部队不应该贸然向敦刻尔克发起攻击的也并非希特勒一个人。A集团军群(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的装甲部队都隶属于该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施泰特也认为,装甲部队经过长时间奔袭,战斗力已有所减弱。进攻敦刻尔克的任务应当交给即将到达的B集团军群去完成。可结果B集团军群主力还未到达,英法盟军已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如今我们通过各方面资料可以很明确的得出结论,当时希特勒下令让装甲部队停止进攻敦刻尔克是一个致命的昏招。但如果站在当时的角度而言,任何一个人担任德军统帅,都有可能犯下同样的错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在面临一些艰难的选择时,谁又能确信自己的选择是准确无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