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为什么让几十万的联军跑回英国而无动于衷?

由著名导演诺兰操刀的作品《敦刻尔克》在国内已正式上映,众多的二战迷们早已迫不及待。毕竟作为二战当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战役,敦克尔克战役一直以来都是不少二战迷关注的焦点。

许多人都说敦刻尔克是奇迹,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而且认为那是历史的必然,今天就不妨让在下为各位深度解析一下为什么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那场海滩大撤退,会取得重大胜利。

一般来说,广义的敦刻尔克战役指英法联军被德军包围在法国北部的沿海地区,而进行的一系列抵抗德军的大小战役的总称,而从狭义上来说,敦刻尔克就是指在那决定前途命运中的十天里,将大约33万联军从法国撤回到英国的“发电机”行动。敦刻尔克撤退的成功实行还充分地印证了一句我们中国的老话,那便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敦刻尔克极大的保存了同盟国的有生力量,毫不夸张的讲,日后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就是在敦刻尔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从纳粹德国的角度来看,让几十万的联军跑回英国无异于放虎归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德国看似赢得了当下,实则是输掉了未来呢?这便是笔者今天要讲的纳粹德国的赌徒心理:

赌徒心理表现一:怕

“停止前进”命令的下达。作为整个西线战役中最富有争议性的问题,此命令一直被看做是促成敦刻尔克撤退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学界,虽然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定论该命令到底由谁下达,有人说是希特勒,也有人说是时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的龙德施泰特,但无论是谁,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即纳粹高层也忌惮于当时英法联军的实力。

彼时的德国,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宣传的狂热战争气氛之中,而希特勒作为一个刚刚窃取了国家政权的阴谋家,能够做的,便是发动战争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可以说希特勒是将整个国家作为了自己的赌本带上了世界大战这个大赌桌。

在1940年的那个夏天,三百多万德军入侵西欧四国,战争才仅仅开始四十多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的大部便相继沦陷,可以说当时德军的闪击战无人能出其左右。可希特勒以及整个德国军方高层收到的胜利情报越多,越高兴不起来,尤其是希特勒,平时狂热异常的他,在面对着唾手可得的几十万英法联军时却多虑了起来,担心对方随时给自己来个大反击,吃掉自己的宝贝装甲兵。而这,正是一个赌徒心理的充分体现。我们常说十赌九输,元首在战争初期毫无疑问是赢了个畅快淋漓,所以到了这会儿,或许就连希特勒本人都相信,轮都该轮到自己输了,所以才会让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

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当时的法国陆军号称世界第一,这给同样崇尚陆战的德军增添了不小的心理压力。更何况,还有不可小觑的英国远征军,这两大巨头的战斗力自然是卢森堡、比利时这些小国不可比拟的。面对强大的对手,昔日不可一世的赌徒自然是谨而慎之,不曾想,恰恰是在这不准前进的时间里,使英法联军的撤退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赌徒心理二:贪

急于实行“红色方案” 。所谓“红色方案”,是指法兰西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计划,这一方案要求德军挥师南下,彻底击败法国。当时希特勒和其爪牙都认为,消灭敦刻尔克海滩上的联军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德军高层过早地将进攻重点转移向了南方。要不说纳粹德国是赌徒呢,眼前的这块肉尚还没吃到嘴里,却已经将目光瞄向了别的地方,这不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嘛。我们常说赌徒就是输了想翻盘,赢了还想继续赢,关键就在于一个字,那就是“贪”。

试想一下,南面的法军再跑能跑到哪里?还不迟早是德军的一盘菜嘛,可北面的联军却是随时有可能跑到对面的英国去。说白了,就是因为希特勒以及德军高层都认为南面的敌人更有诱惑力。其之后的行动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5月的最后两天,德军将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所有装甲师陆续撤出了第一线,目的就是为红色计划做准备。本来这个时候正是用装甲部队对联军进行包围的时候,结果却被撤出去了,我们可以理解好钢用在刀刃上,可这不也恰好说明了希特勒已经盯上了更大的肥肉吗?

一边是对敦刻尔克包围圈里的联军犹犹豫豫,而另一边却是对南面法军的虎视眈眈,第三帝国将一个赌徒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而使得几十万联军尽数逃走,为之后的反攻保留了最有价值的资本。当然,敦刻尔克的胜利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德国派出轰炸的飞机有好几天碰上了多云的日子,致使轰炸收不到什么效果。再比如,敦刻尔克撤退的那几天里,海面异常平静,甚至看不到波浪,这点倒是可以称得上奇迹。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许连老天爷都想帮帮丘吉尔吧。

综上,“发电机”计划的成功执行,除了英国方面组织有序,民众密切配合,更多的便是因为希特勒和整个纳粹德国从一开始,就是在赌,这个特点,在日本法西斯身上也是有迹可循,但是没有一个赌徒能赢到最后,所以说不仅敦刻尔克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包括整个二战的结果,在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游小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