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最大的表面掘墓人,无异于闯王李自成:从被崇祯打得只剩下十八人跑进商洛山躲猫猫,再到以百万大军规模席卷北方,兵不血刃杀进北京,活活逼得崇祯上了吊。这神奇过程,后世读史书的,都常惊讶的回不过神来。哪怕当年高筑墙广积粮的朱元璋,也没这狂飙火箭速度。可是,正应了欧阳修老夫子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要拿盖房子来类比的话,朱元璋是盖石头房子的,那是一砖一瓦打牢靠,盖一座房子就管保用三百年,工程质量十分靠谱。而李自成是盖草房子的,看似呼啦啦一堆一大片,其实都是东摇西摆的破草房,狂风一来就吹成渣。
于是,当李自成风风光光杀进北京,大大方方的召见百官,随后威风凛凛的追赃抓人,猛刮京城权贵家产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中国的天要变了。当其时也,海内外都说十八子为主、李自成是天命有归,该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然而,当真正的狂风吹来时,所有的虚假繁荣就现了形。山海关外一片石,吴三桂与清军联手出击溃,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匆匆窜归北京。
吴三桂率领关辽军民剃发降清,拜平西王,为清军前驱,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杀往京城。
后世好多读史读到深情的朋友,读到这也不免埋怨几句:你李自成好歹也是一代枭雄,不就山海关败了一场,怎么就轻易跑路,把大好山河让给清军了呢?当年你打明朝的气吞万里,都上哪里去了?
其实李自成一开始,也很有血拼的勇气。甚至还曾热情高涨,打算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他积极采取了备战措施,责令军民全面拆除城外羊马墙及护城河旁房屋。但是,斟酌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北京,提前西撤。
究其原因,大顺军虽然号称百万雄师东征,其实驻扎于京师地区的军队不足五万人,且山海关一战,军心已经动摇,京师地区谣言四起。
北京居民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清,而争相颂扬吴三桂率“忠义”之师杀败大顺军,夺回明太子朱慈烺,准备送回北京即位。
当然最关键一条,还是老毛病不改。李自成说是能打仗,其实多年以来,一直还都是流动作战的套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更是习惯性动作。这也是历代农民起义者,都极难克服的顽症:流寇作风。
真正把这顽症攻克的,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也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但这二位,一位虽不怎么会带兵,麾下却有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另一位却是无师自通,堪称14世纪最杰出的军事家。
李自成的个人带兵水平,一直就是个游击队档次,麾下的刘宗敏等人,跟韩信更差着档次。之前起来的猛,与其说是他会打,不如说是明朝已经被严重放血,变得极度不会打。因此哪怕攻克北京,逼死崇祯,李自成看似高歌猛进的农民军,战斗力其实还是虚假繁荣。
所以山海关之战,虽然后世许多同情农民起义的学者,找出了各种失败理由。根子上就一条:打不过。
当时士气高涨的时候都打不过,这时士气低落,自然更打不过。打不过就跑的毛病,也就集体发作,即使李自成本人也拦不住。于是李自成只得在二十九日举行即位典礼后匆匆率部西撤。
李自成逃出北京时,一把火烧了紫禁城宫殿,据《李朝实录》载:“宫殿悉皆烧尽,惟武英殿岿然独存,内外禁川石桥亦宛然无缺。烧屋之燕,蔽天而飞。”
多尔衮大军堪堪到达蓟县,听说大顺军已经主动撤去,惊喜之余,急令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带领精兵尾随掩杀,以截留被大顺军运走的财物,自己率领部分兵力驰往北京。
北京城里的官绅士民目送大顺军远去,赶紧搬出了专门迎接皇帝的卤簿法驾出城静候传说中的明太子朱慈烺回京登位。哪料,呼啸而来的竟是八旗“辫子军”,众人惊慌错愕之余也只得将错就错地把多尔衮迎入了劫后仅存的武英殿,拜倒在曾与明廷搏杀多年的清廷皇室脚下。
李自成从北京败退入山西,便在山西的娘子关、大同、太原、晋南、长治等地留置了大量兵力,结下了一条看似牢不可破的防守阵线,才与刘宗敏引兵返回西安。
这个决定从表面看,是非常正确的,但从实际执行说,却是极度错误的。
因为李自成的大军,本身就是个滚雪球膨胀的大杂烩,里面鱼龙混杂,当年为了拉队伍,阿猫阿狗都收。这些货色一帆风顺的时候,还猛的像虎狼,一旦稍有挫折,立刻现形成猫狗。李自成对这条,脑袋却极不清楚,身为农民起义领袖,他缺少一个帝王应有的权力博弈心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非常的粗线条。所谓的坚强防线,派去把守的,都是这类角色。
于是,李自成才一转身,原本从大明阵营投入大顺的姜瓖和唐通等先后被大清诱降,大同及紧靠大同的晋北五县代州、繁峙、崞县等均落入清军之手。
而唐通袭击大顺方面军大将李过得手,山陕非但九县易主,而且山陕北部门户大开。
六月,清军自晋北而入,直逼山西省会太原。
七月、九月,清朝增派军队驰入晋地。
因大顺军兵力大部分已经撤往西安,且山西所属军队各自为战,清军十月底攻占了永宁州,十一月占领平阳。
这样,李自成防御山西的部署基本报废。
但这还没完,清政府又派出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自北而来,随同有尚可喜、吴三桂所部,出陕北榆林向延安和西安进攻。
为了挽回败局,李自成决定对清军还以颜色。
1644年十月,李自成放弃曾经许诺“三年不征”的施政纲领,大肆征粮,整军二十五万,向河南怀庆地区的清军发起大规模反攻。
必须承认,这是李自成自起兵以来,大顺军的战斗力表现最凶悍且最积极的一战。无论战略指挥还是作战精神,都堪称李自成戎马生涯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次出击分由晋南和关中出发,电闪雷击,很快攻克济源、孟县,直扑河南怀庆,击毙清怀庆总兵、汉正黄旗将领金玉及其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
尔后,大顺军乘胜进攻怀庆府沁阳县。
可是如此高水平的战斗,却是李自成人生里最后的昙花一现。因为这次战略反攻,从抉择说,就是发力错误。因为清军正处于攻势,李自成是守势,阵脚都不稳的情况下,主动扑出去和人打,就像搏击中下盘不稳,却还要冲上去搏命。出奇制胜的概率极小,被人黑虎掏心的概率却极大。
何况,清军这次拉来的,都是百炼成精的精锐部队,从主帅到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油子,绝不存在粗心大意的可能,出奇制胜,也就无从谈起。
而且更严重的后果是,本来清政府已经分兵两路,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建立不久的弘光政权,一路由阿济格率领从榆林进兵西安剿杀大顺政权。李自成这一反击使清朝首脑人物多尔衮清醒了——大顺政权才是大清入主中原的真正障碍。
由是,多尔衮临时改变了计划,命令多铎改变进军路线,直取潼关,和阿济格一起合力消灭大顺军。
阿济格部在榆林与大顺军的主力高一功部、李过部已多次激战,互有杀伤。
十二月,多铎军出孟津开至陕州,进攻陕西的门户潼关。
面对清军的两路攻势,李自成考虑再三,最后选定潼关为防御重点。由于清军所依赖的红衣大炮尚未到达,决战前半阶段,清军以防御为主。而李自成急于打退多铎,以便尽快回援榆林,他与刘宗敏、刘芳亮等将轮番出关主动进击,昼夜不息地攻打清军的兵营,却均为清军所败。
1645年元月初九,清军重炮运至,双方的攻防发生了逆转,大顺军数战不利,只好凭关坚守。
可是,时间已不容李自成再有转圜之机了。
在陕北攻打榆林的阿济格留下明降将姜瓖与高一功等人缠斗,自己带着北路清军主力直扑大顺朝的国都西京(今西安)而来。
分身乏术的李自成急红了眼,带大部队匆匆回援西安。
大顺军主力一撤,潼关便落入多铎之手。多铎和阿济格两路大军即对西安形成合围之势。
西安城内的粮食储备匮乏,难以固守,李自成和刘宗敏、宋献策、牛金星等商议再三,决定,决定放弃西安,自蓝田经商州出武关,挺进河南内乡、湖北襄阳一带。
河南内乡、湖北襄阳一带是大顺政权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而且襄阳、承天、德安、荆州等襄京四府尚有大顺将军白旺所领七万守备部队,临撤退前,李自成又如撤离北京前例,下令部将田见秀将西安城烧成白地。只是田见秀心有不忍,只点着了东门楼和南月门楼,百姓房屋、粮仓并未烧毁。
多铎大军在火光中涌入西安,阿济格则马不停蹄,从河南西部咬住逃离的大顺军不放,边追边打,前后共打了八仗,一直打到江西九江。
由于阿济格追得太凶,李自成不得不又一次改变了计划。
李自成原先从西安逃奔湖北,是想驻襄阳而守。然而,到了襄阳,李自成已经彻底被清军打怕,他改变了主意,准备放弃襄阳,抢在清军之前占领弘光政权盘踞的富庶江南。
为保证实现一克而定南京的战略目标,李自成将镇守在襄京的七万守备队与自己所带部队进行了合编,组成了南征军。
这时候的李自成已是慌不择路,昏招迭出了。
要知道,陕西既失,襄京就是大顺唯一的根据地了,而且襄京的群众基础好,湖北又是鱼米之乡,供应充足。而退一万步说,就算要夺取江南,也必须坚守襄阳,以免出现后顾之忧。现在尚未染指江南,而襄阳已弃,到头来不免进退失据,难觅立足之地。而且,缺乏接济的孤军,仅凭流动作战,又岂可轻得江南?
可是,李自成心乱如麻,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1645年三月,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大顺军及三十万家属,共计五十万人的庞大队伍,由襄阳、承天,向汉川沔阳推进。
李自成的大动作一下子就把驻守武昌的南明宁南候左良玉吓傻了。
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举火焚烧经营多年的武昌,沿江而下,直往南京。李自成前脚刚刚进驻劫后烬余的武昌,阿济格部清军后脚脚就到,重重叠叠地围住了武昌城。
刘宗敏、田见秀领兵五千出战,均被清军击败。李自成惧意横生,放弃了武昌,踉跄东下。李自成十几万大军既无地方提供后勤供应,又要保护着随军家属,随行随在各地杀掠筹粮,队伍混乱不堪,指挥失灵。
在阳新富池口,清军突如其来地杀入大顺军的营垒,大顺军又遭受了一次巨大的溃败。
紧接着,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处,大顺军的老营被端,大顺军中能征惯战的第二号人物刘宗敏被俘,军师宋献策、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和襄南侯以及大批随军将领的家属被清军来了个一锅端。
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被清军用弓弦绞杀,宋献策和牛金星屈膝投降在清军帐下。
以上大事,当时均是万众有目共睹的。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细节,就疑点重重了。尤其是李自成的最后归宿,几百年来,史学界纷争不息,至今没有定论。那李自成究竟是怎么死的?
下面,就将几种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
且说,李自成连遭清军重创,实力大损,士气低落,夺取南京的战略意图已难以实现,遂调整了行军方向,准备穿过江西西北部转入湖南。
《德化县志》、《九江府志》记,大顺军越过罗城山,在九江西40公里之洗心桥受阻,焚舟南撤。为分散清军的追击,在撤至武宁县横路(距通山70里)时,兵分三路,李自成自领一路返兴国,进通山。
《兴国州志》记:闯贼占据了兴国州西南一百八十里石艮山下的东台寺,乡人发火焚寺。
通山洪港镇《王氏宗谱》于顺治十四年记:顺治二年三月,闯贼扰境,由湖口渡江,准备翻越九宫山奔入四川,官兵追袭。五月初四,李闯数万兵马到达通山,沿途百姓但凡遇到,即死于刃下。尸体枕藉在一起,填满了沟壑。
康熙四年《通山县志》也记:顺治二年五月初四日,闯贼数万进入通县,毁戳四境,人民如鸟兽散,死于闯军刀下的高达数千人,蹂躏了三个多月,无一日安宁。
《东华录》记:官穷追杀上闯贼老营,大破闯贼八次,贼兵尽力窜入九宫山,官兵尾随上山,遍地搜索李自成不得。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则记:李自成带领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前往江西,山民听说有盗贼犯境,成群登山,远远朝李自成飞掷石头,将十八骑打散,李自成单人匹马走往小月山牛脊岭,恰逢大雨,道路泥泞,马滑难行,李自成只好步行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凶悍,从岭上冲下与李自成肉搏,两人数番缠斗,一齐跌落在泥潭中,李自成坐在程九伯身上,反手拔刀,想将程九伯劈死,可是刀柄全是血,刀鞘里浸渍了污泥脏水,情急之下,竟然拔不出,九伯扯开喉咙大声呼救,他的外甥金某提着大铲望李自成后脑勺尽力一铲,铲去了李自成的半边脑袋,并不知道被铲者就是威名赫赫的闯王李自成。
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却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让将士留在山下守望,自己昂然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认为是大盗犯境,偷偷尾随,趁李自成下跪叩拜元帝像,用大锸偷袭李自成,重击其头部,李自成直挺挺地扑倒在地,村民们一拥而上,将他的脑袋捣碎,遍搜他身上的钱物,发现了一枚金印,知道是威震天下的李自成,吓得魂飞魄散,从山后逃遁得无影无踪。
《九宫山志》记:“李闯墓,在九宫山牛迹岭,顺治二年贼败窜通山,六都人程九伯集众杀贼于小源口,葬此。”另外《通山县志》、《通山县乡土志略》都记载李自成被山民城九伯所杀。
李自成遇难后,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张鼐等人为了报仇雪恨,把九宫山区杀得鸡犬不留。
虽然《九宫山志》、《通山县志》和《通山县乡土志略》都提到了“李闯墓”,事实上,李自成的尸体,始终未被后人发现。估计是田见秀、刘芳亮等人担心清军掘墓毁尸,已深埋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了。
《清世祖实录》卷十八,顺治二年闰六月阿济格向多尔衮奏报:贼兵穷途末路,尽力窜入九宫山,官兵紧随在山中遍索李自成不得,又四出搜缉。有降卒及被擒贼兵指证说李自成窜走时携带了随身步卒二十多人,被村民围困,不能脱身,便自己上吊死了。派遣熟悉李自成者的上前往辨认尸体,尸体已经腐烂不能分辨了。
清朝方面的报告是这样,再看南明方面的报告。
《烈皇小识》卷八附有湖广等地总督何腾蛟上呈给隆武帝的奏疏,里面说:天意要灭亡闯贼,闯贼李自成仅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察看地形,不承想伏兵四起,闯贼李自成被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是闯贼李自成的养子,策马率先逃逸,闯贼李自成的卫士刘伴当驰马追着大呼:“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二十八骑无一幸存。”一时间,贼军满营聚哭。嗣后臣大行剿抚,无奈道阻音绝,无法找得其首级报验。
此外,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收有澧州知州何璘写的《李自成传》一文,该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
其实,大顺军过通州后,群龙无首已成事实,李自成隐身佛门只能是虚妄之说。退一万步说,就算李自成真的心灰意冷,遁入空门,他的政治生命结束,也是虽生犹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