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1-6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093万辆,增幅仅为2.39%;其中,轿车市场1-6月份销售541万辆,同比下降3.30%;SUV市场累计销售453万辆,增幅为17.1%;MPV市场累计销售98万辆,下滑18.3%。
可以看出,上半年整个市场再次出现“微增长”的态势,具体表现为轿车、MPV市场双双下滑,尤其是MPV市场遭遇18.3%的严重下滑,而SUV经过多年“普及式”发展之后增速已成回落之势。
上半年车市遇冷原因何在?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2016年下半年市场表现太过火爆,冲击到了一个新的高点,而在2016年12月31日截至的上轮购置税减半政策以及在此政策期间提前透支的消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1-6月份的市场表现;不仅如此,今年一、二季度,在投资需求的外溢下,三、四线城市房市火爆,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在买房先于买车的思路下,房市等外部环境也推动了上半年车市减速。
其次,从市场来看,上半年车市整体表现为“低端下滑,中高端上涨”,实则表现出的是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和需求升级,普及式疯涨的现象或已一去不复返,1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市场占比已经达到70%,消费结构的变化让上半年车市增速放缓。
在车市遇冷原因的背后,三大细分市场表现如何?
轿车、SUV、MPV三大细分市场上半年表现。
轿车市场上半年销售541万辆,与去年同期的559.3万辆相比,同比下降3.3%。具体来看,其中,紧凑级和中低端市场下滑最为严重,分别为-5.57%和-9.8%同比表现,不够令人满意,但中高端市场却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以9.21%的同比增幅出现正增长。
轿车市场的表现说明消费升级趋势越发明显,买中高端产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了。
SUV市场上半年销售453万辆,增幅为17.1%。作为乘用车大盘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细分市场,SUV上半年的表现也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趋势。与轿车市场不同的是,如今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中国品牌SUV产品,加之长安汽车、哈弗汽车、广汽传祺等品牌凭借旗舰车型冲击更高级别市场,也吸引了消费者对自主SUV的持续关注。
MPV市场上半年销售98万辆,下滑18.3%,成为三大细分市场里下滑最严重的。短短两年时间,MPV就从增速最快变为降幅最快,中国汽车市场瞬息万变的节奏,需要我们警醒,在消费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还需要众多MPV厂家进一步摸准消费者的脉搏。
影响2017下半年车市因素有哪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2400万辆,增幅比上年明显提升;按今年上半年仅有1093万辆的成绩与去年同期的1065万辆相比,似乎还差强人意,但从增幅对比来看,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为11%,与今年上半年2.39%的微增长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倘若以此断定下半年表现将同样低迷,或也言之过早。从多方面因素来看,今年下半年车市有放量的可能,实际表现或将优于上半年。
原因一:去年年底到期的购置税减半政策,让一些购车用户提前消费,经过半年的缓冲,消费能力将恢复到正常水准。
原因二,来自企业层面的推动也将助推市场大盘回暖,企业除了会拿出较大市场优惠迎战“金九银十”和年底等传统旺季外,还有6月份后上市的新车,诸如东风本田全新CR-V、长安CS55、全新一代别克君威、长安欧尚A800、传祺GS7以及WEY VV5s等热门车型,新车拉动销量的现象将有希望再次出现。
原因三:2017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9%,优于2016年上半年的6.7%,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这表明宏观经济形势较为明朗,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下半年整体的经济形势和车市表现或将好于上半年。
此外,在品牌派系方面。2017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的销量分别是493.9万辆、227.5万辆、198.9万辆、135.2万辆、43.1万辆和18.8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20.2%、17.7%、12%、3.8%和1.7%。
其中,日系增速最快,在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法系和韩系车表现最为糟糕;而相比日系,中国品牌也实现了1.14%的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不同国别汽车出现不同的表现,还是基于消费者观念,而这种观念的形成和消失,显然很难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发生改变,下半年极有可能依然出现“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市场现状。
整体来看,尽管上半年增幅为五年来最小值,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在宏观经济逐渐回暖的大环境下,车市调整或将接近尾声,乐观估计下半年车市将好于上半年。同时,车业杂谈预测,下半年车市整体表现将优于上半年,但不会出现跳跃式增长,同比增幅可能在5%左右,下半年汽车销量可能在1500万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