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即将过去,又快到了穿秋裤毛衣的日子。
小时候老妈每年都会给我织一件印有卡通图案的毛衣,葫芦娃、孙悟空、变形金刚,都曾经跟我合过体。
不过上了中学以后,我就再也不爱毛衣了,因为它一点儿都不酷。
那时候经常幻想,有件既保暖又很炫的毛衣穿在身,是种怎样的感觉。。。
也许是听到了我心底的召唤,一些爱好艺术的极客们开始将这事儿付诸实践。
几年前,柏林艺术大学的两位学者就设计了一台自动织毛衣机。
这台毛衣机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将你录的声音转换成二级制码,然后把这些二维码当做花纹织在毛衣上。
这样有科技含量的毛衣穿在身,屌丝一秒变极客有没有?
而且还可以把我的秘密堂而皇之的织在毛衣上。走在人群里他们只觉得图案好看,却不知道毛衣上封印的那句话是一句兴高采烈的“我是神经病啊哈哈哈哈”……
从二进制录音开始,学者们又陆续将编程软件、生物DNA、甚至是人工智能程序,统统转换成了条纹,他们给这些奇妙的图案起了个名字,叫——
数字艺术。
一名叫杰夫·唐纳森(Jeff Donaldson)的艺术家,就致力于创造这种数字艺术下的围巾地毯等针织品。
只不过,他的图案灵感统统来自一些经典的计算机病毒。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世纪肆虐全球的“千年虫”。。。
唐纳森觉得,这些计算机的运行错误有一种独特的美,他的最新作品notendo,就是通过制造8bit的游戏bug而生成的一系列图案。
日本设计师上泽也是位数字艺术的爱好者,他还有个身份,黑客。
上泽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起了一个开源项目,可以让所有人都能编写属于自己的数字图案,并且可以下载,进行下一步的艺术加工。
当然,我一点都不怀疑,他是为了能接触到那些优秀的毛衣模特。
最让人脑洞大开的,当属一个名叫“neuronitting”的编织项目。
它由两位艺术家和一个脑电技术研究专家合作完成,项目使用时下最流行的“脑机”连接装置,记录受试者在听古典音乐时的脑电波活动,然后再把这些脑电波编织成图案印在纺织品上面。
科学与艺术果真是相通的,并且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
而全数字模式的艺术设计,也已经渗透进现代时尚领域,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就是不知道,雨过之后,你还记得是谁给你织的黑色毛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