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与法拉第:师徒反目那些事儿

管理学上有种较普遍的“戴维现象”,说的是像戴维一样的伯乐发现并培养千里马法拉第后,又限制和阻碍法拉第的发展。这两位在人类化学史上都声名赫赫的大人物,昔日感情深厚的“”师徒”,到底又是为了什么一朝反目的呢?

这一切都是自私在作怪。

戴维(左)与法拉第(右)曾是相知多年的师徒(网络图)

公元1829年5月29日,瑞士日内瓦的一家医院里,举世闻名的化学家戴维即将告别人世。“亲爱的戴维,你一生中发现这么多东西,感觉最大的发现是什么呀?”一位友人问道。

“我最伟大的发现是法拉第!”病床上的戴维几乎脱口而出。或许,这句话他已想了很久很久,现在说出来,反而感到释然。或许,他还想说,“我死后,法拉第将给世人更多的贡献,而他与我的恩恩怨怨,也就此结束!”

他们的故事,要追溯到20多年前。

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画像(网络图)

特殊的礼包

那是一个火热的夏天。戴维从英国皇家学会(注一)讲课后回到家里,仆人送上来一个大大的礼包。当听仆人说是一个书店的装订工所寄时,他面露不豫。因为他不喜欢收陌生人的东西,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陌生人。

可是,当戴维打开礼包,发现是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时,脸色由不快变为惊讶。笔记本封面是一排描黑的大字:《戴维老师讲演录》;内文虽然写得密密麻麻,但字体很工整,装订很规范。“这不是我前几天讲的关于发热物体的课程内容吗?”他顿时醒悟过来。

笔记本里夹着一封信。“尊敬的戴维老师……”开头很受用。原来,这是一个叫法拉第的年轻人写的。他说,自己是铁匠的儿子,因为家贫12岁就做了报童,后来到书店到了一名装订工。在为别人装订图书的时候,他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年轻时的法拉第(网络图)

“我梦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尽管我知道对于我这样的穷人来说很难,但我还是不愿放弃。我向店老板要了一间很小的空房,把人家扔掉的空瓶子捡回来,又买了一些廉价的实验器材做实验。因为要建造科学的殿堂,必须要以实验为地基。从此,我下班后除了读物理书籍外,就是做实验……”

读到这里,戴维不禁有些感动。因为年轻人与自己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戴维本是木匠的儿子,父亲逝世后,16岁的他到药房到学徒。从此,他一边学医,一边用各种器材做实验。后来,一位叫瓦特的科学家推荐他到某研究所当管理员。自此,戴维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并因发现笑气而名扬天下。

“感谢尊敬的顾客当斯,是他赠送我一张皇家学院的讲座入场券,使我有机会聆听您的教诲和指点。为此,我拿出几乎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套像样的衣服,和高档的钢笔和笔记本。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跨进皇家学院的大门。课堂上,我全神贯注地听着你讲的每一句话,尽最大力量记录下来,一页又一页,直到笔记本写完……”

读到这里,戴维不禁站了起来。他虽然想不起曾经的课堂上有这么一位聚精会神的年轻人,但他能想象一个底层人迈进皇家学院时那种忐忑的心情。

戴维讲课(网络图)

“我不敢奢求要成为您一样的科学家,但我希望向您一样的科学家靠拢。为此,我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爵士写信,乞求在那里找份工作,扫地、打杂都行。可是,他拒绝了。经过再三考虑,我鼓起勇气给您写这封信,并且把那本笔记本重新誊抄了一遍,以示尊重。但愿您能百忙中见我一面,听听一个喜欢科学的穷孩子的真切想法……”戴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从笔记本誊抄、装订的技巧,及信件里诚挚得体的语句中,他仿佛看到了小伙子周密谨慎、井井有条的做事作风,这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东西。

很快,戴维在实验室里接见了那位叫法拉第的年轻人。尽管这个出身寒门的小伙子穿着不大合身的外套,初见偶像的兴奋又让他略带腼腆,但这一切没有磨蚀掉源自心灵的淳朴本色。或许是木匠的儿子与铁匠的儿子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近感,戴维对法拉第的印象非常好。临别时,他让法拉第回去等待好消息。

后来,在戴维的运作下,法拉第如愿以偿地进到皇家学院的化学研究室,做了戴维的助手。戴维和法拉第的师徒故事第一幕:“伯乐与千里马”的篇章至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戴维和法拉第效力的皇家学院(网络图)

痛苦的助手

进入皇家学院后,法拉第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全力支持和配合这位主人兼老师的工作,年复一年,毫无怨言。

当然,这个过程中,法拉第没有停下学习和研究的步伐。

公元1813年10月,戴维带着新婚夫人到欧洲拜访各国的科学家和学者,法拉第以助手兼仆人的身份随行。戴维会见学者之前,法拉第不眠不休地准备资料;老师与别人交流时,法拉第则站在一旁当记录员;而在戴维夫人眼中,法拉第不过是忠心的奴才,不允许同桌吃饭,个人出行时法拉第只能拎包……

法拉第表面虽然无怨无悔,但内心其实是痛苦的。因为在整理老师的交流资料中,他得知奥斯特(注二)正在研究电与磁的关系。虽然自己对此很感兴趣,但在老师眼中,研究电与磁是他的专利,毕竟“在那个时代,公认的科学家注目某一领域的工作时,就认为下层的人不能进入那同一个领域。”(《科学蒙难集》,解恩泽主编)凭他对老师的了解,老师不会同意自己研究电与磁的。

奥斯特和他的实验(网络图)

原来,法拉第一直对电学很感兴趣,在书店当装订工时就做过电学的实验。进入皇家学院后,他配合老师做化学实验,几乎放下了电学研究。此次欧洲之行,他敏锐地发现了奥斯特在电与磁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回到英国后,法拉第便抽下班时间研究电学。

几年后,戴维带着法拉第参观科学大咖沃拉斯顿(注三)关于电与磁关系的实验。实验过后,戴维外出访问,留在伦敦的法拉第查阅了有关电与磁的一切文献,重复了一系列的实验。通过简陋的装置,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显然,奥斯特只是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则掌握了电与磁的相互转变及更多理论。

法拉第在实验室(网络图)

朋友们都认识到这个发明的重要性,规劝法拉第抓紧对外公布。按道理,法拉第应该等戴维回来,详细汇报后再公布。考虑当时各国研究电与磁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而戴维归期未定,法拉第遂公布了这个结果,然后抛下欧洲科学界的一片哗然,带着新婚妻子去远方的海滨度假。

此时的他万万想不到,他的这一举动,会引起恩师戴维的巨大不满,进而引发整个学界的巨浪滔天......

“剽窃”事件

话说戴维刚回到伦敦,就被一则消息当头棒喝。原来,自己引以为傲的学生、最忠心的助手,背着自己,闯进了私家领地,摘取了最大的果实。“他怎么能这样呢?电磁学研究是我或沃拉斯顿的领域,一个小小的实验员,怎么如此不守规矩?”气极败坏的戴维想把法拉第找来骂一顿,但问了半天才知道,这位学生居然——度假去了!

“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戴维决定“反击”。

这些年的成功,让戴维飘飘然起来;被封为爵士后,他更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他忘记了自己是木匠出身,忘记了法拉第是一个为人诚实、谦虚谨慎的人。归根结底,是他担心学生超过老师的声誉。

嫉妒让人疯狂!

不久,法拉第回到伦敦,也被一记“闷棍”敲懵了。英国科学界的学者们都在议论一件事,就是法拉第“剽窃沃拉斯顿的研究成果”。法拉第忍受不了自己的人格受到怀疑和玷污,当即去沃拉斯顿的办公室,问是怎么回事。沃拉斯顿让法拉第再做了一次关于电动机的实验。看到这一切,沃拉斯顿高兴地说:“你发明发动机的方法与我完全不同。关于你‘剽窃’我研究成果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

沃拉斯顿(Wollaston ,William Hyde)英国化学家及物理学家。(网络图)

得到这个答案,法拉第心安多了。他天真地认为,现在只要老师戴维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一切就会真相大白,毕竟沃拉斯顿做实验时,只有自己和老师在现场。

一天、两天……法拉第等来的是沉默。联想到沃拉斯顿的言行,和近来戴维阴沉的脸色,他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我得罪老师了!

我真的错了吗?法拉第知道,自己追求科学的真理没有错,但老师接受不了,嫉妒让老师做了一次小人。

从此,戴维与法拉第表面和和气气,但再也没说过一句心里话。

唯一的反对票

话说戴维原以为自己略施小计就会让法拉第前进的步伐减缓下来,但实际情况并非这样。

为了恢复自己的名誉,法拉第征得沃拉斯顿的同意后,公开发表了一篇关于“剽窃”事件来龙去脉的文章,里面自然没有提到戴维。“剽窃”事件的疑团烟消云散后,同事们对法拉第重新产生好感,并一致推荐他加入皇家学会。

“你才22岁,进入皇家学会还为时过早。再锻炼锻炼。”戴维认为自己身为皇家学会的会长,还是法拉第的恩人,可以主宰学生的一切。

“老师,他们要推荐我,我也没办法。”法拉第小心翼翼地回答。

戴维无话可说。当时皇家学会对新成员入会采用的投票表决制,会长只能代表一票。考虑到众人一心向着法拉第,戴维只有行使会长的权利,让选举会一拖再拖。公元1824年1月8日,选举会召开。法拉第以一张反对票的结果入选皇家学会。

法拉第很清楚,这张反对票来自自己的恩师!

其实,他对戴维的感情很复杂:既有对老师赏识的感恩,也有老师长期压制的不满。经过慎重考虑,这位平民科学家选择了妥协与低调。从此,法拉第“放弃了他的电学试验,转向研究用钢与其他金属做成合金,以改善钢的性能的问题”(《科学蒙难集》,解恩泽主编),后来又致力于光学玻璃的研制。可惜,这些研究都没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科学领域里,科学家放弃自己所长专攻短项,谈何容易?

戴维和法拉第在实验室(网络图)

历史的车轮驶向1829年,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及压抑的心情,年仅50岁的戴维生病去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戴维那句“我最伟大的发现是法拉第”,不但算是了结了与法拉第的恩怨,也成为了科学界的名言。

后记

为戴维去世难过一个多月后,法拉第经过痛苦的抉择,他于当年7月4日致函皇家学会,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还要从事心爱的电磁学。结果自然获批。理智而质朴的他一直把戴维记在心间。几年后,他在某会议室看到恩师的画像,发颤地说:“我的朋友,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公元1831年10月19日,法拉第通过实验归纳出电磁感应想象,从而实现了“变磁为电”的理想。然后,他开始全力创作《电磁实验研究》一书。

这一年,他40岁。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现象(网络图)

?英国人托马斯·富勒说过:“妒忌使他人和自己两败俱伤。” 在逐渐成为法拉第进步的绊脚石之后,戴维自己的科研和健康就在走下坡路,直至英年早逝;而如果不是他的阻碍,法拉第注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放眼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在科学圈,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不鲜见。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即使不是一方巨擘,平凡如你我,应该也能从戴维和法拉第的故事里得到些许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