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的嗣位,是党项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其父李德明韬光养晦所积蓄的力量,落入了怀着“无臣中国”之心的李元昊手中,进而对宋廷西北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宋与党项之间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李元昊自嗣位以后,便开始谋划独立于宋、辽之策。
首先是文化上的独立。李元昊嗣位以后,自诩出于鲜卑拓跋氏之帝胄,改元开运,并设立伪朝、伪官,如同中原帝国一般行朝政。后来有人告诉他,开运乃后晋亡国时之年号,李元昊便又改元广运,不可谓不滑稽。他又制衣冠礼乐,并在平夏境内推行“剃发易服”之策。推行之初,李元昊先自剃发,后“及令国人皆秃发。三日不从令,许众杀之”。李元昊实行这些政策,无非是为了唤醒境内的民族意识,将党项诸部与其他民族划分开来。其后,李元昊创立西夏文,不再使用曾经一直使用的汉文,并派人至民间教学、推广西夏文字,尽皆指向这个目的。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合)本续》
其次是统一西北诸藩。早在天圣六年(1028年)五月,李德明便遣李元昊率军攻打甘州。这一次,李元昊凭借其父数十年韬光养晦所积蓄的力量,趁着甘州回鹘因辽的侵袭而势力大为削弱的空隙,顺利取得了甘州之地,回鹘可汗逃遁。
明道元年(1032年)九月,李元昊率兵攻打凉州。在甘州陷落之后,凉州已然孤立无援。李元昊声东击西将宋军引至环庆,趁机攻取凉州。
在凉州危急之时,瓜州曹贤顺率兵来援,但其军赶到之时凉州已破。曹贤顺见势献瓜州于李元昊并归降。李元昊取得甘、凉两州之后,河西走廊的肃、沙二州,以及河湟地区就此失去了屏障,暴露于西夏大军之前。李元昊乘胜追击,意图侵占整个河西地区。
景祐二年(1035年)底,李元昊遣苏奴儿领二万五千人马攻唃厮啰。苏奴儿战败被斩,党项军几乎全军覆没。李元昊遂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牦牛城(又作猫牛城,今青海大通县长宁乡附近),一月不下,便诈称进行和议,骗其打开城门。及至牦牛城城门打开,李元昊之兵马立即杀入城中,并大肆杀戮。
其后李元昊又攻打青唐(今青海西宁)、安二、宗哥(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县南)、带星岭诸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以十万兵马断李元昊归路。元昊经三百余日大战终于打败安子罗,但李元昊所部兵马,溺死于宗哥河及饥死过半。
接着,李元昊继续攻击唃厮啰,并兵临河湟。唃厮啰知道寡不敌众,于是坚守鄯州城(今青海乐都),同时暗中离间李元昊军,探得其虚实。李元昊率军渡黄河之时,往河中插入旗帜以辨别深浅,而唃厮啰则暗中遣人将旗帜植于深处以误导李元昊军。及至大战之时,元昊大军溃败而归,而手下兵士看旗帜渡河,溺死十之八九,被虏获者甚众。
景祐三年(1036年),李元昊举兵攻打回鹘,并取瓜、沙、肃三州,“尽有河西旧地”。他又举兵攻兰州诸羌,南侵至马衔山(今甘肃榆中县西南),筑瓦川会城及凡川会城,留兵镇守,以断绝吐蕃至中原的道路。
及至景祐四年(1037年),李元昊已“悉有夏、银、绥、静、宥、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而洪、定、威、怀、龙皆即旧堡镇伪号州,仍居兴州,阻河,依贺兰山为固”。
▲西夏青铜敕牌
最后是军事上的准备。李元昊先“设十八监军司,委酋豪分统其众”,且在边境驻扎重兵:在自河北至卧啰娘山一带驻兵七万人,以防备契丹;河南洪州、白豹、安盐州、罗洛、天都、惟精山等五万人,以应对环、庆、镇戎、原州地区的宋军;以五万人屯于左厢宥州路,以防备鄜、延、麟、府诸州的宋军;在右厢甘州路驻扎三万人,以防备吐蕃、回鹘诸部;在贺兰、灵州分别驻兵五万人,并在兴庆府驻兵七万人。总计三十余万党项军队部署于边境之上,来应对周围的威胁。
景祐元年(1034年)至宝元二年(1038年)间,李元昊还在府、庆、环、泾、原等州长期进行小规模的骚扰,以探宋军虚实,同时试图对边将进行离间。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做好称帝准备之后,便与诸豪歃血为盟,并计划先攻鄜延,自德靖、塞门寨、赤城路三道并入。
宝元元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兴庆府南郊高筑祭坛,正式称帝,国号大夏,自称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改大庆二年(1038年)为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并遣使上表宋仁宗。他还自道为北魏鲜卑拓跋氏之后,今国内衣冠、礼乐、文字皆成,军民请愿建邦,遂即帝位。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乐小鱼。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