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道奎:未来的就业将被重新定义,转折期会有阵痛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增长14.5%,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其中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拓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的下一轮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持。

面对这种趋势,在日前在京召开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相关专家认为,目前机器人发展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人类的就业将被重新定义。而这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来应对转型期的阵痛。

“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7.2万台,约占全球的1/4,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取得了部分优势,正在向机器人创新大国迈进。”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看来,世界机器人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传统机器人技术方面,中国同国际的差距大。“因为我们发展周期短,仅有5年左右,而国际上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

然而,目前机器人技术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其自身快速迭代发展,所有国家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我国也成为世界机器人家庭里重要的一员。

“快必然会带来无序和恶性竞争,关键是要抓住核心技术。”曲道奎强调,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核心要素不是数量而是单体实力,只有国际级企业才能支撑大的产业。他建议将龙头企业推向国际一流,并将国家有限资源向优势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数据显示,2015年机器人全球平均密度约0.62%,中国仅为0.3%。对此,曲道奎解释道:“机器人密度是指万名工人里机器人的保有量,过去中国为零,原因是劳动力多,基数大密度自然不高。但是现在数量上去了,我国机器人每年的市场量和总的拥有量都会成为世界第一。”

机器人过去主要是灵活性和灵巧性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智能一直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现在往前迈了非常大的一步。比如双臂机器人调酒、在鸡蛋上进行微雕,机器人都胜过人类。

“未来的就业就要被重新定义。”曲道奎指出,未来制造模式的转变将导致很多传统工作岗位失去,制造业首当其冲,低智能工作将完全机器人化。同时,新的岗位也会诞生,就业的概念不再只是干活了。

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Jeff Burnstein也认为,随着机器人的使用,有些工种会发生变化,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这正是全世界的公司都在参与竞争的领域,要找到有足够多技能的工人满足这些就业的岗位。

曲道奎表示,转折期会有阵痛,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方面就失业人员加强保障,对转型升级的领域进行人员培训。他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报酬将不再是来自劳动而更多的是技术红利。人们的生活品质将会越来越高。”

原标题:世界机器人大会侧记:未来的就业将被重新定义

来源:科学网

科猫应邀作为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媒体参展,将上线大会论坛视频,带您一睹大咖风采。


“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猫APP(SciMall)于今年5月25日上线,是中国科协为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打造的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社区,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社交服务的平台。平台本着“以人为本,提升服务”的原则,追求“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服务目标,很好地解决了当下科技人员学术交流困难、学术会议系统不完善、创新创业机会少、知识获取不便的四大难题。

资讯信息、会议交流、视频活动、社交互动,想了解更多,请下载科猫APP;科猫APP,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社交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