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
1965年,在湖北江陵一处古墓发掘现场,郭沫若等国内顶尖专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主题是这两个字到底应该怎么读,怎么解释,因为这种鸟篆体文字他们都不认识!辩论的结果是古文字专家唐兰先生获胜。从此,这把宝剑有了一个官方名字: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在对这座春秋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时候,考古工作者在墓中发现了四把青铜剑,其中的一把剑尚带有木制的黑漆剑鞘。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宝剑抽出,却还是不慎将手指划破,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座有着2400年历史的古墓中,竟然埋藏着一把寒光四射、毫无锈迹而且依然锋利无比的青铜剑!他们那这把剑进行试验,随着剑锋缓缓滑过,16张叠在一起的打印纸齐齐断为两截!《水浒传》中描写杨志的宝刀有三样好处:削铁如泥,吹毛得过,杀人不见血,现场专家认为这完全就是对这把宝剑的描述!
越王剑的解析
这把剑长55.7公分,宽4.6公分,其中剑柄长8.4公分,总重量为1.75斤。在剑格附近有两行八个用鸟篆镌刻的铭文,当时只认出了其中六个字:“越王自乍用剑”,专家认为,“乍”即“作”。另外两个难以辨识,所以请了国内的顶级专家进行分析。郭沫若先生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应该是楚国人,在前往越国当间谍的时候死在越国、埋在越国。而古文字专家唐兰先生则认为这两个字应该是“鸠浅”,它们和“乍”字一样,都是通假字,“鸠浅”的意思就是“勾践”。唐兰先生的观点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从此,“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就成了这把剑上铭文的官方解释。
剑格局部放大
对于这把剑为什么与众多出土的春秋青铜剑不同,埋藏了2400多年依然没有锈蚀,专家们提出了很多种解释,比如说出土的四把剑中只有这一把带有剑鞘,是剑鞘保护了它;还有人说这把宝剑所在的棺木长期被谁侵泡,隔绝了外部的氧气;还有人说越王的剑所用的材料与众不同。
越王剑被保存在湖北博物馆中
越王剑没有生锈的原因至今没有形成定论,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天下第一剑”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