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碱性体质”其实是伪科学?

一、网上传的“酸碱体质”是真的吗?

以上看起来非常权威的“百科”文章,没有相关知识的百姓也只有选择相信的份,但细看这些文章如出一辙,破绽百出;还有更多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逻辑性的摘抄,并没有一篇文章指明其“酸碱体质说”的科学研究出处。

二、网传用PH试纸测试酸碱体质靠谱吗?

我这儿先不解答这个问题,看完下面的章节你自己也会解答了。

营养专家于康教授做客的一期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开场第一句话说:“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中性体质,这个命题本身就是典型的伪科学。这是被人为的怀着某种目的造出来的一个假的,错的概念!”,“酸性体质说”如果去查源头,最终可能就会查到某种所谓“碱性食物”的夸大宣传与推广。

三、为什么说“酸碱体质说”是伪科学?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人体的PH值:

1)、人体血液的PH值是恒定的保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为吃了某些酸性食物,这个PH值就有变化。

2)、唾液的PH值是中性偏酸的,因为食物在进入口腔后就开始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偏酸性,也是为了食物的消化。

3)、我们的食道是弱碱性,而胃液却是PH0.9-1.5,强酸的胃液环境不仅能更好的消化食物,还能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和促进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4)、胰液的PH7.8-8.4,是为了中和进入小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小肠的PH7-8。

5)、皮肤的PH5.5,偏酸性,因为细菌不喜欢酸的环境,这种酸性环境会减少细菌的滋生,从而保护皮肤。

6)、女性阴道PH4.5,这种酸性环境一样会尽可能减少阴道细菌的滋生。

7)、尿液PH5-7是偏酸的,因为肾脏排泄的酸性物质比碱性物质要多。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人体的PH值每个都部位不一样,是因为人体自身强大的调节机制下身体的需要。我们的体液包括汗液、尿液、消化液、细胞内液外液等,没有一种体液能真正代表整个人体的酸碱度

想来聪明的你已经看出来网上让你用PH试纸测试的两个部位,本来就是成中性和酸性的,而不是因为吃了某些酸性食物而导致的。

四、有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说法吗?

 所谓食物的酸碱性从化学角度,是指食物在体外燃烧后变成灰分,测定灰分里面如果含磷、硫、氯比较多,水溶液呈酸性就叫酸性食物,要是含钙、钾、锌、镁等元素比较多,水溶液呈碱性,就叫碱性食物。一般动物性食物除了牛奶绝大多数都是酸性食物,植物性食物除了谷类绝大多数都是偏碱性食物。

如果要按照“酸碱体质”的说法,老祖宗传下来的谷物都不用吃了,很显然这个说法是比较荒唐的。由此可见,食物的酸碱性不能够正确指导我们的饮食。

五、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很简单!正确的吃法应该是饮食均衡,荤素合理,粗细搭配。中国营养学会已经给出了一套非常科学的膳食模式《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只用花30分钟,仔细看看下图,然后去践行,其价值可能会远高于你花百万去求的各种养身方法!

如果希望详细了解“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可以买一本中国营养学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面有非常详尽的说明。

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变成上面这个“摇摇欲坠的宝塔”以后才开始着急,那时候就不只是养身能解决问题的了,而是决定着我们后半生的生活品质呢!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

北京卫视:“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https://www.56.com/w22/play_album-aid-9182319_vid-NjA2NzAxNTk.html


说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图片来自于网络,欢迎交流学习,商业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