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过人》吗?国内首档原创聚焦人工智能的科学挑战类节目

8月25日晚8点,国内首档原创聚焦人工智能的科学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在央视一套播出。该栏目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策划推出,旨在通过体验式的互动唤醒人们的科技好奇心、用最顶尖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展现未来、探求人与人工智能能力边界以及探索两者之间关系的可能性。

继《朗读者》《见字如面》兴起荧屏“文化热”之后,《机智过人》《我是未来》《加油!向未来》等节目火热推出,科技类节目俨然成为又一类荧屏“爆款”。

悬浮观众席未来感十足

8月中旬,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大厂影视小镇,《机智过人》正在进行紧张录制。尽管已经在之前的媒体报道中看到过其未来感、科技感十足的舞台,记者真正亲眼看到的那一刻依然觉得十分震撼:白蓝主色调的舞台科技感十足,锥形观众席“居高临下”,借助视错觉实现的“悬浮”与照片相比更加震撼,与科幻大片中的星际议会颇为相像。

《机智过人》总导演陈齐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形式上的创新是在着手进行节目创作时考虑的重点之一。“人工智能首先体现的就是一种未来感,在形式感上面必须要有所突破。比如悬浮观众席,光是材料我们就讨论了很久,反复到工厂推敲;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观众席的承重,舞美设计师尚天宝专门为此去请教了建筑学家。”

节目中“机智见证团”成员之一的演员江一燕,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节目组找到她时,一见到舞美设计图她就非常兴奋,觉得特别有未来科技感。而她也亲邀自己长期支教的广西山区的孩子来到节目现场,与人工智能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除了在形式方面的创新之外,《机智过人》在内容层面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制片人张越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节目筛选了近30项代表了人工智能领域最高水准的项目,在《机智过人》中接受超强人类的检验。“这其中有微软带来的、出版了个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的‘少女诗人’小冰;有清华大学团队带来的、旨在探寻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能力的边界和可能的‘九歌’;还有科大讯飞带来的、跨越语言和文字障碍、辅助人快速理解声音模拟机器人小飞等。”

而在嘉宾方面更是阵容强大,有中科院院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认知中心主任张建伟,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还有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棋手柯洁,篮球明星林书豪,羽毛球冠军鲍春来等,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检验和分析人工智能。

陈齐艺介绍说,节目中人工智能项目要接受超强人类的检验,如果通过检验,视为“机智过人”,晋级人工智能年度盛典;如果没有通过检验,视为“技不如人”,能否晋级盛典由机智见证团和人工智能权威专家来进行最终评定。

当科学触电荧屏

在今年央视和地方卫视的各档大型科学综艺节目中,都有中科院这支科研国家队的身影。当科学触电荧屏,有哪些神奇的化学反应发生?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中科院与《机智过人》节目组的合作始于2016年4月,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并且是全方位深度合作。“我们先后在西安、深圳、武汉、上海、北京这5个科技创新核心区域进行路演,组织专家团进行项目评定和筛选,邀请权威专家参与节目录制。”

面对下半年的电视荧屏“科学热”,周德进表示这并不出乎意料。“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之后,人类就会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目标,比如文化,比如科学。现在刚好是大家开始对离生活相对比较远的科学感兴趣的时候了。”

作为自己的电视首秀,姚期智院士从收到《机智过人》节目邀请之初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及关注。即便一天的录制时间超过12小时,已经七十多岁的他依旧兴致勃勃。聊到为何选择参与《机智过人》,姚期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希望有一种科普方式能够让大家在看到的时候感兴趣,甚至看过之后自己希望去参加这些活动,去找寻一些资料;同时在他们将来,尤其是年轻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可能性,鼓励他们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在姚期智看来,电视是做科普的一种好方式。“我在国内也看到过很多电视节目,譬如一些历史节目,我自己看了以后都感觉对于某一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我觉得电视媒体,可以让人觉得一个事情非常有趣、灵活,悄无声息地让大家思考。我觉得如果能够把教育做得那么有趣的话,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如何才能成为一档好的科普节目呢?“第一点是要有趣味,第二点一定要准确,第三要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家,能够让年轻人、学生感觉亲近,并不是只有超人才能做科学家。”姚期智总结道。

对于科普节目严谨性与趣味性之间的平衡,周德进表示面对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策略。“这就像吃药,给小孩子吃的药一定要是甜的,给大人的可以直接一点。面向大众的科普节目不妨做得更甜一点,更有趣味性。”

机智过人还是技不如人

要将严谨的科学语言翻译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声画语言,这绝非易事。张越介绍说,《机智过人》节目最初定位于人与机器的对抗,当时设想是“强强对抗、硝烟四起、非常刺激的这么一种感觉”,但后来主创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大量对人工智能项目及专家的采访,我们发现它的发展一方面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一方面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就变换了一种方式,虽然仍然采用人机对抗的方式,但展现的其实是人和人工智能有什么不同,而不是说谁更厉害。”

陈齐艺强调说,《机智过人》真正想要展现的是一种比较,“人工智能有它的方法,人类有自己的智慧,它们是不同的,而且可以互相借鉴、学习。”而这也确实是吸引国内顶尖人工智能团队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类参与节目的重要理由。

据介绍,8月25日首播的项目是来自人脸识别国家队云从科技的人脸识别项目“御眼重明”,对它进行检验的超强人类是山东省公安厅刑侦局物证鉴定中心高级工程师林宇辉。此前,林宇辉曾因为章莹颖案嫌疑犯成功画像而备受关注。御眼重明与林宇辉进行三轮“比试”,看到底谁拥有真正的“火眼金睛”。

相较结果,《机智过人》更希望展现的是过程。除了说明人工智能能做什么,更希望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是如何做到的。对比人是怎么做的,通过碰撞得到启发。

陈齐艺解释说:“这种较量其实就跟柯洁与AlphaGo下棋一样,人工智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而人是可以从中学习的。人类用什么方式、机器用什么方式,那这两者之间将来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人类智慧其实也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通过一定方式或许也可以促进人类智慧的一种提高。”

作为与人工智能有当面较量经历的人类,柯洁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展望或许更具参考性。他在采访中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一定能带领人类迈入一个新的文明。人类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变得美好,而不是像很多科幻大片中假想的人工智能威胁论,人工智能会统治人类、灭绝人类,我觉得这个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工智能没有理由去灭绝人类、统治人类。就算机器觉醒了,统治人类、毁灭人类这种事情对它们来说可能没有意义。它觉醒的意识和人的意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完全不同,不能拿我们的思维来套机器的思维。”

对于人与人工智能的未来,柯洁持乐观态度:“未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会因人工智能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也希望能变得更加美好,因为我们是不断前进的人类。”

充满人的温度

新世界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五百多年前哥白尼用“日心说”改变人类对天体运行的认知,比如哥伦布在大航海时代里站上新大陆的土地,又比如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用划时代的艺术创作,激发全人类对美和自由的追求……

如今,这些领域随处可见人工智能的身影,它们改变人类对机器行为的认知,也重构整个社会的运行方式。作为《机智过人》“机智见证团”的嘉宾,以及《加油!向未来》的主持人,撒贝宁见过并体验过非常多的顶尖人工智能项目,在他看来,未来社会很有可能取决于算法的胜利。“谁掌握更先进的算法,谁就有可能掌握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如同以前的工业革命一样,人工智能能够把人类从目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当中慢慢抽离出来,能够让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当人工智能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就和现在很多人担心的一样,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有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之后,它会不会想要去改变些什么。我觉得如果到那一天,人类一定要有办法平衡人工智能的利和弊,如果利弊失衡而又没有有效控制手段,个人觉得是一个很难想象的画面。”撒贝宁说。

不过,当下的人工智能显然并未成长到如此强大,尽管它们正以超出摩尔定律的速度成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能深刻感受到的一点,并且也得到了节目组诸多导演印证的是,科学家们面对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有如亲生孩子一般的珍爱。面对没能通过检验、技不如人的结果,甚至有研发人员眼眶含泪。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此次也是机智见证团中的嘉宾之一。面对不如人意的结果,一向冷静的她也变得非常感性,甚至在后续采访中哽咽。她指出,每一个科学家都追求尽善尽美,也希望自己拿到大众面前的成果是美好的。但事实上任何事物诞生之初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你一定是希望它盛装打扮之后,然后以非常完美的角度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但现实往往是还没来得及梳妆打扮,素颜就出来了。科研人员的失落感其实不是来自于‘我尽到我的全力,但我还是没有做好这件事情’,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你很可能不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你做的技术也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所以你会失败,这种失败科学家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科学家们一直在追求更高、更尖端、没有被探索过的技术。但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不太能接受的是:这个事情我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你给我时间。”徐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说。

科学家以及科学,都并非冷冰冰,而是充满了人的温度。正如制片人张越所言:“我们想通过节目表达,人工智能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在非常多的科研项目里,人工智能其实是最不高冷的,它最有人的温度,离人也最近。”

原标题:聚焦||记者独家探秘,今晚八点一定看CCTV1《机智过人》,据说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哦……

来源:科学周末

作者:张晶晶


“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猫APP(SciMall)于今年5月25日上线,是中国科协为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打造的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社区,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社交服务的平台。平台本着“以人为本,提升服务”的原则,追求“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服务目标,很好地解决了当下科技人员学术交流困难、学术会议系统不完善、创新创业机会少、知识获取不便的四大难题。

资讯信息、会议交流、视频活动、社交互动,想了解更多,请下载科猫APP;科猫APP,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社交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