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历史特约作者:东西望)
32年前的今天,1985年8月26日,建议国民党退守台湾,保卫钓鱼岛的张其昀病逝
张其昀[yún](1901年9月29日-1985年8月26日),浙江宁波鄞县人。著名史学家、地学家及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
他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国民党战败后,他强烈建议“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得到蒋介石采纳。任台湾教育部部长,奠定了台湾教育的基础,贡献巨大。
他极力推崇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领袖和儒学复兴运动的中坚。写下《中华五千年史》的巨著,创办中国文化大学,被称为台湾的文化之父。创立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全神教。
1972年,他与恩师竺可桢不约而同,在海峡两岸新出版的地图上,将钓鱼岛划入中国版图。为保卫钓鱼岛,提供了重要依据。
编写全国教材的年轻人
1901年9月29日,张其昀[yún]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1919年(18岁),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现宁波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就读于史地部。当时的南高公认为中国南方的第一学府,名师荟萃,张其昀师从哲学大师刘伯明、史学大师柳诒徵、地学大师竺可桢等人。
1923年(22岁),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其间编的高中教科书《本国地理》(竺可桢校),成为当时全国的通用教材。
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1927年起,在中央大学地理学系任教,曾主讲中国地理。曾先后出版《人生地理学》、《人生地理学之态度与方法》、《中国人地关系概论》等著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1932年,张其昀发起成立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担任《科学的中国》总编辑。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的活动。中国科学社(1915年-1960年)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
1935年(34岁),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中央评议会评议员,是从未出国留学、最年轻的评议员。1936年,受聘为浙江大学史地系主任、史地研究所所长,后又兼任文学院院长。1941年,当选为中华民国教育部首批部聘教授。1943年,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聘,在哈佛大学研究讲学一年。
建议国民党撤退台湾
1949年,国民党战败后,当时有撤退到西北、西南、海南、台湾等多种方案,尤其如同抗战时退守西南重庆的方案被推崇。张其昀坚定地认为方案不妥,对蒋介石强烈建议:“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
张其昀详述撤到台湾的优势:台湾海峡海阔浪高,可以阻止共产党军队的乘胜追击。台湾有着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之处:一、台湾物产丰富,农产品基本可满足军民所需。二、台湾交通便利,工业有日据时代留下的基础。三、台湾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美国不会弃之不顾,若得到美援,台湾防守将万无一失。四、台湾居民经过日据时代,回到祖国后对国民党政权有一种回归感,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五、台湾岛长期与大陆相隔,中共组织与人员活动较少。台湾四面环海,未来即使有动荡,也易于镇压,稳定社会。
台湾文化教育的巨大贡献
1949年,随国民政府到台湾。曾任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秘书组主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教育部部长等职。在任教育部部长期间,促成多所大学的在台复校和建立新学校,开创博士学位教育,着力中小学基础义务教育,奠定了台湾的教育格局。
将当时南海学园规模大幅扩张成为“南海五馆”,即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教育资料馆、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国立教育广播电台等。又创办了中国新闻出版公司、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中国历史学会等组织,对台湾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巨大。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领袖
张其昀对中华文化非常眷恋,是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领袖和儒学复兴运动的中坚。早年他是南高史地学派和学衡派的重要成员;中央大学时期是国风社的灵魂人物;再于浙江大学时创办《思想与时代》,汇集了张荫麟、谢幼伟、熊十力、钱穆、冯友兰等学者,大有复兴人文主义之势。
在台湾,计划《中华五千年史》的巨著,原计划32册,不幸只出版了9册。创办了中华学术院和中国文化学院(中国文化大学),执教的文史学者有钱穆、杨家骆、黎东方、陈立夫、曾虚白等人;设立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出版《中华丛书》、《华学月刊》,形成了研究中国文化的中心。被称为台湾的“文化之父”。
创立全神教
张其昀创立全神教。他认为,各种宗教都有相通之处,应摒弃造成纷争的各种“人格神”教及一神教的弊端,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的“多神教”。中国的儒教、道教和佛教是“非人格神”的多神教,可以和谐共容兼包并蓄,“道并行而不悖”。
“全神教”之教育,以儒家文化为中心,以先贤圣哲以来人类共通的良好精神,培养宗教情操,即为“圣教育”。“宗教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和最后目的”,“科学愈进步,宗教愈重要。敬天爱人,乃万事之表,万福之源”,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为“圣教育”。
师徒保卫钓鱼岛
张其昀与恩师竺可桢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但他们在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地上书著文,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在竺可桢等人的努力下,1972年10月,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明确将钓鱼岛海域划入中国版图,并用大字标出。1972年后,台湾出版的地图也明确标出钓鱼岛不属于琉球群岛,而属于台湾省宜兰县。
1985年8月26日,于台北市逝世,葬于中国文化大学境内“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