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之美 | 人类摄取醋酸的早期梗概


醋,是人类饮食中的酸性调味品,也是人类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佐料之一。

它同食盐一样属于古老的调味品。食用醋酸的嗜好,也同食盐一样,是人类肌体活动的生理需要。不论什么地区,不论哪种民族,不论何种肤色,都有摄取醋酸为之解除口淡的食用历史。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孕妇在怀胎50天后,便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嗜酸现象。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孕妇嗜酸是婴儿在孕育期逐渐形成骨骼时,向母体吸收大量钙物质的连锁反应。而醋酸对分解人体吸收大量钙物质,则特具功效。说明人在孕育时期就离不开醋酸。而在以后的生长发育、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方面同样也离不开醋酸。

食盐可以自然形成,人类便于采集、便于摄取。而食醋,则非自然形成,只能靠人类去加工制造。但在远古时代,科学不发达,人类酿醋只是一种不可能的事。因此,为了满足人类肌体活动对醋酸的需要,古人只能从大自然中去发现和摄取含有醋酸的物质,代之以醋。

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有捕捉蚂蚁当醋酸食用的现象,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嚼蚁而酸”。直到现在,居住在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傣族群众,仍有摄取蚂蚁的习俗。有一种蚂蚁叫酸蚂蚁,多筑巢于江河岸边的树上,形似普通蚂蚁,唯股后有个内藏蚁酸的透明小球。采集者在农历立夏前后,将蚁巢从树上割下,频频摇动,使巢内蚂蚁腹的明珠破裂,滚出蚁酸,互相粘连,由小变大,然后破巢取之食用。据说酸蚁不仅可解淡食物,而且可治瘴毒及涤虫。

人类不仅可以直接从动物中摄取醋酸,还可以直接从植物中摄取醋酸,在古文献《竹书纪年》中有这样的记述:“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殆而尽。月小,则荚焦而不落,名日萁荚,亦称曰历荚。”《白虎通鉴·符瑞》也有类似记载:“蓂荚者,树名也。月一日一荚生,十五日毕,至十六日一荚去,故阶荚而生,以明日月也。”东汉人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书,对蓂荚作过考证,他说“古太平蓂荚生于阶,其味酸,王者取之以调味,后以醯醢代之。”

远古时代,人类摄取醋酸只有两种情形, 是直接摄取食用,如上述的酸蚂蚁、蓂荚草,还有酸梅、山桃、野杏等。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粗略加工制造醋酸,如傣族的酸笋,其制法:将鲜竹切成丝泡于水中,水内放些螺蛳壳,泡酸后加盐、花椒、辣椒等佐料,即可食用,味极鲜美,俗称酸笋。酸笋也可晒干长期保存,煮鸡、鱼等放入少许酸笋,另有一番滋味。是云南傣族爱吃的家常菜,流行于云南南部、西部。再如湘西苗族的酸鱼制作将活杀的鲜鱼取净内脏,擦抹上食盐和小米,内外抹匀,随即放入坛内,腌制2~3周;取出后用茶油或猪油煎炒,煎好的酸鱼,外皮焦黄,略带黑色,肉鲜味美,加入辣椒、大蒜、花椒等佐料,酸、成、辣、香,味道俱全。越是细嚼慢咽,越能品尝其独特风味,是苗族人逢年过节的必备菜肴。

相传,“神农氏”曾教民众腌制酸菜而产生醋酸,解决口淡,满足身体之需。如今山西东部、晋中等地农民仍有用芥菜腌制黄菜,用毛白菜腌制酸菜的习俗,可谓延续万年,源远流长。直到解放初期,晋中山区的老百姓还用黄菜汤当醋,调食调味。

人类祖先每当在山林旷野发现山桃野杏,除采摘当食外,还采集贮存,“摄酸就食”,以解除口淡。《物原》在“食原”第74条中载有“殷果作醋”;《四书人物类典串珠·饮食》中说:“五月煮梅,六月煮桃”。

这些记载说明,在殷商时代,古人已将带有酸味的梅、桃、杏等加工煮化“作醋”了。古人称这种煮化的梅、桃液为“醷”。《尚书》有.“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梅子捣碎后取其汁,作成梅浆,也就是“醯”。《礼记·内则》有“浆水醷滥。”

古人在制作梅浆以后,发现粟米也可制成酸浆,“熟炔粟饭,乘热倾在冷水中,以缸浸五七日,酸便好用。如夏月,逐日看,才酸便用”。于是,古人采用了谷物煮粥制酸,克服了梅、桃因季节原因不能常年制酸食用的不足。古人通过煮粥,使谷物组织细胞破裂,细胞中淀粉被释放出来,淀粉糊化,与空气中、器皿内的醋酸菌结合而发酵产生醋酸。直到如今,在内蒙古土默以东南部,当地农家的锅台灶角都放有一个酸罐,用于泡制酸米。用酸米煮焖饭或捞饭,谓之酸饭,也有以酸米熬成稠粥、稀粥。酸饭是通过锅台加热泡制酸米的,在古代亦有用生谷物泡入井花水中发酵摄取醋酸的做法,这种做法,同山西晋中一带“蒸馏米”时浆糯米的做法极其相似——生淀粉在通气状态中靠野生醋酸茵水解发酵,从而使糯米发酸。

陶缸、瓷瓮是古人最理想的液态发酵制酸容器。缸瓮口面较大,易于搅动并使空气进入。因此将煮熟后的谷物置于缸瓮内,注水进行液态发酵,是当时最先进的催化手段。发酵微生物,主要利用自然界中的野生茵。在通氧条件下,一般在春、夏、秋自然温度中,醋酸菌在微生物杂菌中具有较强的繁殖力与生命力。于是,古人欲使食物发酸,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在那种卫生条件极差、设备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进行催化,丁酸、戊酸、异酸等杂菌得不到有效抑制,酸液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汗臭味或异臭味。但是不管怎么说,它已经逐步地解决了人类肌体活动对醋酸的需要。

我国古人对摄取醋酸的早期梗概尚且如此,外国古人对摄取醋酸的情况也不差上下。

据说在公元前5000年,巴比伦尼亚有最为古老的醋记录,用椰枣的果汁和树液以及葡萄干酿酒,再以酒、啤酒生产醋。椰枣是椰子科树木的果实,用椰枣果汁可以生产优质的醋:把椰枣树茎顶端切除,流出的树液可以生产椰子酒。当时的啤酒生产不像现在,是以烤得发硬的面包酿成,然后经过再次发酵成醋。这种面包醋初期都是家庭生产,用于增强食物风味或是保存酱菜;公元前3000年时,啤酒业者开始了醋的销售,巴比伦尼亚人为了丰富家庭的饮食生活,将醋与香辛料、药草一起,用于蔬菜腌渍,制出各种各样的酱菜。

《旧约圣经》中有关醋的记载有4处《民数记》第6章第3节上面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撒位人的愿,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用清酒和浓酒做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据称,这是摩西与-卜帝在公元前1250年订立的约定。

在《诗篇》69篇,《大卫的诗》第21节中写到:“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在《箴言》第25章20节中写到:“对伤心的人唱,就如冷天脱衣服,又如在碱上倒醋。”大卫和所罗门是分别存公元前1000年和公元前950年写这些著作的。

《犹太教法典》中,记载着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经过3年的围攻后,占领了耶路撒冷,他烧圣殿、掠夺财宝,在把数万犹太人俘往巴比伦作囚虏之旅出发时(公元前587年),把大量的葡萄酒和啤酒变成了醋的故事。

《新约圣经》中,也有多处关于醋的记载。例如在《约翰福音》有关耶稣受难的记载中道“耶稣说:‘我渴了’。那里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他们就拿海绵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中,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把灵魂交付给上帝了。”

这里所说的醋,与我国生产的醋大不相同,那是一种带醋味的葡萄酒。

从上述这些记载中也不难看出,外国人在摄取醋酸时,同样是先从大自然中直接摄取“椰枣”、“椰枣树液”,然后是加工制造“带酸味的葡萄酒”,以满足人体的需要。这些低级的“醋”,却为人类以后酿制真正的食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