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官员,更要有一颗公益心

私欲与公益,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人心和品行优劣的标准。我觉得,这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从山里村办小学读书起步,美国留学后回到山区工作,从办事员成长为全省最发达县市的市长和全省最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正当他官场如沐春风、提拔升职近在眼前时,却毅然决然辞职投身公益事业,发起了旨在联合政策资源和社会力量消除儿童因病致贫的“联爱工程”,以公益实践为中国医保制度的完善探路,让因病致贫这一社会痛点从现代中国消失。陈行甲的“辞官从善”行为是个例,但他的公益心是每个官员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

公益的对面是私欲。纵观当下各类贪官污吏,无非都是私心杂念太重,贪占欲壑难填。因此即使在法纪法规的高压下,也不肯收手、不肯收敛。但凡这些人如果有点公益心,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百姓疾苦为大、以廉洁行事为公,那么就一定会是另一种结果。

公益心是一种大爱和责任,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不可缺失。但有些官员没有公益心甚至不屑于公益行动,认为做公益是公益组织、慈善部门或民间行为,跟官员无关。正是这种“事不关己”的思想,加之极少数贪官的敛财事实,导致了一些群众对公益事业的“信任危机”。可是,我们身边的每一次帮扶、救助、捐赠,都是温暖人心的善举,而点滴善举便能汇聚成强大的公益力量。

现在很多官员不缺少能力和理想,而缺少真正的公益和善行。我们不倡导官员都要像陈行甲一样“辞官从善”,但需要更多的官员能真正“为民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