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一个去世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人物罗伯特·李将军又走进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美国的社会撕裂为什么会拿这个人说事儿。
罗伯特.李将军是美国名将,他出生在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州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阵营的“主力州”,这个后面再说。
他生在军人世家,父亲是独立战争的名将,1825年进西点军校学习,后来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西点军校毕业时的罗伯特.李?
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是在美墨战争期间。1846年到1848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展开了一场战争,这个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看地图,墨西哥原本是很大的,通过这场战争美国抢走了墨西哥超过一半的国土,今天的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等等,都是这时候抢来的。
罗伯特·李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他是总指挥的参谋,策划了很多非常经典的战役。举一个例子,有一次美军要突破一段墨军占据有利地形得到防线,他只身深入敌后侦查,由于路非常险,他经常把自己挂在悬崖上睡觉,最后找到了一条非常险的小路,美军通过这条小路绕道背后以很小的损失击败了墨军。
▲临刑前的约翰·布朗?
美墨战争之后他的一些经历,各方评价就开始有争议了。首先就是抓捕约翰·布朗。约翰·布朗本身是个白人,但是他是反对奴隶制的。1859年,他就带着黑人哥们“起义”了。这事儿本来和罗伯特·李没关系,但是他当时休假正好路过那附近,又正好是附近最高级的军官,所以就紧急征兆他带领一支部队去镇压。李到那就把起义镇压了,把约翰·布朗抓了,后来约翰·布朗就被处死了。
这在当时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儿,我们的史书里管这叫起义,美国史书里用的词儿就是“raid”,那就是“袭击,抢劫”嘛。这个不是“春秋笔法”,故意贬低这个起义,美国主流价值观是批判奴隶制的,不存在故意贬低奴隶起义的问题。用这个词就是因为规模实在太小,实际上就是二十多个人,叫起义确实有点大了。
当时确实不是大事儿,但在今天很多看来就属于“历史反革命”了。因为这涉及到奴隶制,而奴隶制又涉及到种族问题,种族问题是美国社会特别敏感的一根神经。
▲罗伯特·爱德华·李(1807年1月19日—1870年10月12日),美国军事家?
大家一定要理解,历史问题一旦跟社会问题衔接上,这就不是个单纯的历史问题了,这时候历史问题就变成一个符号了。白人至上主义者挺罗伯特·李,倒不一定是他们真的对这个人物有多么深入的了解,而是因为保卫罗伯特·李雕像成为了他们表达种族主义情绪的一种途径了。反对的人也一样,把这个当成反种族歧视、反白人至上的一种途径了。实际上罗伯特·李将军在奴隶制问题上是什么立场,这是有争议的,很多材料显示实际上他也是反对奴隶制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证据不成立,这个问题后面还会提到。
总之,就有点类似于太平天国洪秀全砸孔子像的问题。他也不认识孔子本人,他恨的是科举,因为他总也考不上。但是孔子本身跟科举有什么关系呢?孔子死的时候还没有科举呢。只是由于后世的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一种科举制的符号了,所以他要砸,他砸孔子像这个事儿和孔子本身其实是没什么关系的。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很容易成为这种反映社会问题的符号。
▲南北战争爆发前的准备?
罗伯特·李后面的经历争议就更大了。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已成定局了,由于他是个百战名将,又当过西点军校校长,所以双方都征兆他。李将军最后选择是为南方服役,这就又成为今天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们讨厌他最重要的原因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南北战争是和“奴隶制”问题高度相关的。简单来说联邦政府(北方各州)主张废除奴隶制,南方各州坚决反对废除奴隶制,既然政府执意要废除,那么南方各州就要脱离联邦,因此双方兵戎相见。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这段历史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这个战争固然是因为人道问题,但实际上也蕴含着巨大的利益问题,读历史多了就知道,很多这种问题揭开华丽的面纱实质都是利益问题。
▲南北战争爆发?
北方为什么反对奴隶制呢?这是他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当时美国北方主要是工业、制造业,南方主要是种植园经济。说白了北方是资本家说了算,资本主义发展是需要自由劳动力的。当年英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工人从哪来?就是圈地运动之后大量的失地农民。美国北方的工业要发展,就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黑的白的都行,而且黑的更有力气,价格更便宜。而当时的黑奴都是人身依附,被奴隶主困在种植园里,这就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了。
而美国南方的主要经济结构是种植园经济,主要是依靠黑奴来劳动。这样一来矛盾就产生了,北方的工业资本家需要自由劳动力,南方的奴隶主需要的是黑奴,北方的工业资本家想把南方奴隶主的黑奴变成自由劳动力,这就动了奴隶主的命根子了。
也就是说宏观看背后的推动力其实是利益,但是微观上很多历史人物主张废奴还真的是从人道和文明角度考虑的,这个应该分开看。
实际上美国内战的矛盾和现在欧盟关于难民问题的矛盾是有很多类似之处的。接收难民的问题上欧盟内部是极端分裂的,这里面虽然有人道、普世价值的争论存在,但除了这些原因以外还有他更现实的原因。
▲南北战争?
德国为什么主张收容难民呢?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人口又是负增长,福利水平还那么高,导致劳动力成本极高,脏活累活谁来干?英国就不一样了,它当年是世界工厂,现在可不是靠制造业了,他不需要那么多廉价劳动力。因此难民问题在德国是弊大于利,在英国却是利大于弊,怎么可能达成一致呢。
扯回主题,不管出于什么动机,美国内战的结果是实现了黑奴名义上的自由,这就是进步之处。而现实是当今的美国白人至上主义又开始抬头,因此当下再看待这段历史就又有符号化的意义了,北方就是解放黑奴的一方,而南方就是压迫黑奴的一方。北方胜利,黑奴解放。南方胜利,黑奴继续受压迫。
这里面罗伯特李的角色是什么呢?按照经济实力,北方是明显高于南方的,战争背后是打经济嘛,所以说北方本应该很轻易战胜南方,但是实际情况是战争初期北方被南方打蒙了。
▲罗伯特·李 摄于1865年?
一方面北方军队战斗力不如南方,美国南方的奴隶主们确实比较有尚武精神,而且南方各州的军队刚刚打过美墨战争,比较有经验。
另一方面就是罗伯特·李的个人因素,他是在是太能打了,总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如果没有他指挥,南方军败的要更早一些。而且他拒绝联邦政府的征召加入“叛军”,因此民众对他的看法就存在巨大争议,当这种历史争议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就导致了人群要在他的雕像面前“站队”。
但如果不把他当成一个符号,而是还原历史本身的话,其实他的选择和他本身是否支持奴隶制的关系并不太大。
▲美国邦州图?
在战争爆发前夕,他写给自己姐姐信里说“尽管我效力于联邦并忠于我作为美国公民的责任,但我仍未能下决心举手反对我自己的亲戚、孩子和家庭。”所以他就辞去军职回家了,后来又被弗吉尼亚州征召入伍。这就跟开头埋下的伏笔有关系,他是弗吉尼亚人,而弗吉尼亚是叛乱各州的“主力州”,他要是加入联邦军队镇压自己的州就是背叛自己的故乡。
当时的美国还是一个比较松散的联邦,咱们的历史书上把它翻译成“邦联”,翻译的非常传神。各邦的独立自主地位是第一位的,联邦是排在第二位,各州有各州的法律,各州自己收税。所以说按当时的背景,他首先是弗吉尼亚人,然后才是美国人。内战之后美国才变成一个紧密的联邦,所以说他当时这种想法是有道理的,有时代合理性的。从他的书信看他考虑的是为家乡而战还是为联邦而战的问题,并不是保卫奴隶制还是推翻奴隶制的问题。
▲美国的黑奴制?
有很多材料能证明他本人也并不是完全支持奴隶制的。他自己的奴隶就被他释放了,而且他多次表示过奴隶制不文明,还有就是他在战争后期通过开放黑奴入伍参战,从而赢得自由身份。
当然同样的材料解读也可以截然相反,讨厌他的人认为他的黑奴是继承于岳父,而释放黑奴是岳父的遗嘱,他表示奴隶制野蛮并不一定是真心,而吸纳黑人入伍是因为战争后期缺少士兵……
由于想使被撕裂的社会快速和解,内战之后联邦并没有对南方各州秋后算战,也没有审判什么战争罪犯,李将军很快被特赦了,基本上还是一个正面形象,是美国的英雄,在很多地方都有雕像。1870年李将军病逝,将近150年后的今天,一群人想推倒他的雕像,另一群人要守护他的雕像。这就是历史形象和社会现实结合后的一种“符号化”现象,他背后反映的是正在撕裂的美国社会,已经和历史本身没太大关系了。
【雪松说事 专栏】 历史堂团队作品文:林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