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德国战列舰装甲板做原料,被喻为“北宅神刀”的战术折刀有多牛

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后重整军备,包括为海军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该级二号舰(Schlachtschiff Tirpitz)于1936年11月开工建造,以帝国海军之父提尔皮茨海军元帅命名,即为“提尔皮茨”号。该舰1939年4月下水,1941年2月入役。不过,该舰从未参加过任何舰队战斗,而是长期驻守在挪威,用以威胁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到苏联的海上运输线。丘吉尔称之为“野兽”(Beast),挪威人称之为“北方的孤独女王”(Lonely Queen of the North)。

▲战列舰“提尔皮茨”

从1942年1月到1944年11月,盟军不断以飞机、潜艇对“女王”进行持续打击,直到最后研制出的“高脚厨”(Tallboy)炸弹将“女王”击沉。然而“提尔皮茨”号的沉没正是本文的缘起。

1948年至1957年间,一家挪威公司(Einar Hovding)以120000挪威克朗买下了“女王”的遗骨,将其就地拆解后作为废钢铁出售。

▲战术折刀“提尔皮茨”

德国的索林根(Solingen)是众多刀剑名厂的集聚之地,自古以来就以生产各种军用和民用刀剑闻名国内、欧洲甚至是全世界。众多厂家中有一家老字号名为“B?ker”,英文写作“Boker”,中文译作“博克”。该公司创立于1869年,至今已近150年的历史,其产品和营销策略非常国际化。博克的一个代表系列就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战术折刀,近年来出品的有“欧洲战斗机”(Euro Fighter)、“豹一”(Leopard I)、“提尔皮茨”(Tirpitz)。其中,“提尔皮茨”(Tirpitz)价格最为高昂。

所谓“提尔皮茨”(Tirpitz)战术折刀,是由打捞出水的战列舰“提尔皮茨”(Tirpitz)的装甲板作为原料,博克公司利用这些宝贵的原料,采用300层花纹钢(所谓“大马士革”)锻造技术,锻造出独特的“大金字塔”图案。由于战舰装甲的超强硬度和精细先进的加工工艺,该战术折刀的刀刃可以达到HRC61的高硬度。手柄由高强度的镁铝合金AlMgSi1所制(与硅复合而成,比普通铝合金有更高的工艺标准),上面镶嵌有德国的胡桃木装饰,胡桃木上刻有“提尔皮茨”战列舰的舰徽。刀身长9.9厘米,全重167克。刀身根部有单手打开键,可以作为单手刀使用。博克官方宣传称该刀“是集历史、人文、现代技术于一体的绝无仅有之作。”

▲大金字塔花纹钢刀身

中国的一些军事爱好者,称战列舰“提尔皮茨”为“北宅女神”,从而称该战术折刀为“北宅神刀”,总体评价比较高,认为是难得的好物。

那么,德国本国的买家是怎么看待这款作品的呢?首先,该刀没有上述“欧洲战斗机”(Euro Fighter)和“豹一”(Leopard I)的销路好,这个当然和售价高有关;其次,对于该刀的评价不一,正面的观点认为,该刀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立意新颖,做工精致、外观美观,包装精美,对于收藏家而言肯定是不二之选。负面的观点认为,刀身部分的材质、锻造、工艺无懈可击,问题出在刀柄上,合金刀柄轻佻且过于现代、观感类似于塑料,胡桃木上的舰徽看上去是机械雕刻。总之,刀柄的设计和制作不能反映出厚重的历史,与刀身不能很好的匹配。

▲“提尔皮茨”的刀柄和舰徽

▲“提尔皮茨”关节部分

让我们仔细审视这一作品,那刀柄上的舰徽,不正是北欧海盗的战船在正昂首前进么?“北方的孤独女王”被当时的德国海军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她就像古时维京女王,身披重甲,手持无比锋利的宝剑,却在在北国冰冷的海湾不停承受敌人的远程攻击,但没有能像一个真正的武士般与敌人刀剑相接,最后寡不敌众,郁郁而终。300层花纹钢的刀身,如果说曾经是“女王”的躯体的话,那这躯体现在被打造成数千把小小的不足10厘米的利刃,就如同高僧火化后的舍利子一般。“女王”生前所服务的主人是不义的纳粹政权,在孤寂中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终点。今天,女王的躯体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化整为零,成为喜欢历史、工艺和冷兵器的收藏家们的珍藏,这不能不说是女王的幸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承志,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