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乔布斯推出第一款iPhone手机,至今已经10年时间。乔布斯在世时候,每年一款新机的发布频次及凭借着不断的创新和优秀的产品体验,使得苹果iPhone手机迅速崛起,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头羊;同时,虽然出货量没有拿到市场第一,但苹果iPhone拿到了市场90%以上的利润。这一点让不少手机厂商羡慕的玩法,促进了很多中国手机品牌的学习。
2011年,小米手机1发布。雷军作为乔布斯的忠实粉丝,小米亦步亦趋地按照苹果的模式开始走,做出单款、爆品的小米手机1。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推出红米系机型之前,小米手机基本上一年发布一到两部,但款款都做到了爆品。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小米不再一年只发布一款新机,而是一年数款,可谓是小米系机型出来接着又红米系机型。譬如,红米Note3、小米6、小米Max、小米Note2、小米MIX以及各种版本的A版、X版等,一年多达10款以上;甚至连苹果也不再坚守一年一款手机。从iPhone6之后推出了Plus系列,最近又推出了小屏版本的SE系列;在今年由于赶上苹果10周年,不仅有iPhone7s,还将有iPhone8和SE第二代。
当然,除了小米和苹果外,采取机海战术成功的手机厂商不胜枚举。在国外,三星首当其冲,除了Note/S两大旗舰手机,还有A、J等各种中低端型号,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不过,这样套路的三星手机却覆盖了中高低端市场: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主打中高端,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打中低端;华为手机也类似,采取了双旗舰机运营结合中低端手机共同发展的策略,在中国市场销量第一、全球第三。
还有国内的魅族、锤子等,也都从之前的一款旗舰机到多款旗舰机,多款中低端机等共同发展。那么,问题来了:如今的手机厂商为何要采取机海战术呢?经过分析,主要有四个原因影响或促进。
品牌宣传,覆盖更多用户
曾经的魅族手机,从一年一款旗舰机到一月一款手机,被网友戏称为月月举办发布会,月月推出新产品。而每个新产品背后是市场、公关、宣传,如果一个手机很长时间不发布新品,那将很快被市场遗忘甚至丢弃;所以手机厂商必须不断地发布新品、保持热度。
正所谓,魅族手机在2015年的销量达到2000万台,2016年销量达到2200万台,这些无疑都是机海战术的功劳,今年新机很少,在市场的声音就显得很微弱。
再者,小米从一年一款旗舰机到红米低端机,再到Note系的高端机。现在还有专门针对线下市场、专门主打拍照的女性手机,而反观之前的小米手机用户人群是手机发烧友,从红米之后扩展到更多更广泛的人群,再到Note系列攻向高端市场及现在推出的小米5X、红米Note5A等主打女性市场,覆盖城乡用户;
很显然,小米采取机海战术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覆盖更多地区、更多属性的用户,且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持续发力,提升供应链能力
各大手机厂商不持续发力推出新产品、不断去量产、不断产生库存,这一切都是需要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做后盾。一个企业一年推出一款产品和一个企业一年推出十款产品,对于供应链的掌控是不一样的。如果主打一种产品,特别是国产手机厂商,很可能会面临原件供应不足,最终导致难以出货。
像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依靠着强大的供应链可以随时退出丰富发产品,并且可以有更多的现货,也不怕库存。某种程度上也考验了自己的供应链把控、整合能力。
被动适应市场,增加手机销量
随着智能手机发展,创新越来越重要。如果企业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那么被淘汰出局是一个必然。从当年的摩托罗拉、诺基亚说起,不适应市场,即已经迅速被用户抛弃。而当年的小米由于不适应市场也吃了大亏,在指纹识别、金属机身已经成为趋势后,小米系手机依然没有搭载适配,甚至出现了错误的预判,导致2015年、2016年不少问题产生。所以,现在全面屏、无线充电、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必须要推出新产品去加持这些新功能,才能获得用户喜欢。
其实,上述内容说到底还是为了销量。国内移动互联网深入反作用,智能手机行业越来越强势,它们在移动互联网中由于掌握着最底层的权限,拥有更大话语权,也相对拥有更多的数据和营收。即使硬件不赚钱,这些手机厂商也必须要提高销量去维持其互联网激活用户,进而实现增值业务的收入。
因此,只有出货才能占据有利地位,才能获得更大优势。机海战术是一个比较妥当的办法,又能满足各个领域的用户需求,当然,机海战术有不少缺点;但为应对复杂的市场形势,这也是不得不采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