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建立了清王朝后,沿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然而,内阁在清朝成为定制,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共历时二十七年,直至康熙九年才确定下来。
清朝内阁的主要官员定为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从一品;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均为从二品。内阁大学士地位极为尊崇,每一大学士均有殿阁头衔,如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内阁大学士也被尊称为“中堂”。
清朝内阁的主要职能为:凡各处官员上呈的奏章,先由内阁代拟批旨(替皇帝拟出几种处理意见),再进呈皇帝;对于皇帝的诏令,也由内阁下达六部等衙门执行。
雍正皇帝继位后,认为内阁权利过大,影响中央集权的稳定,于是便借“紧急处理西北军务”为契机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成为最高国家机关。但军机处无编制、无定员,人员任免都由皇帝一人决定,因此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军机处机构极为简洁,只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两层,有官无吏,队伍精干。这使得军机处工作流程简捷,效率极高,皇帝能专注于军政大事,将国家资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极大的提升了中央机枢决策效率。
军机处的设置,取代了议政王参与议政的权力和内阁的“票拟批答”的职权。此后,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直送军机处转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不再像过去经过内阁奏报批答,也无需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可见,军机处的创设,大大削弱了内阁之权,使之成为一个徒有虚衔,却不得干预机务的经办例行公事的机关。随着许多机密大事、军国要务都由军机处办理,“内阁宰辅,名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