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三箭之后,十三万敌军集体下跪投降,他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史君(国史通论)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讲到唐朝历史上一次惨痛的远征经历:唐高祖龙朔元年(公元661年),行军大总管郑仁泰在取得胜利之后贪图敌方辎重,率军1.4万人横渡大漠,却迷失方向又遇雪灾,最终一个敌人都没见到,自己部队靠互相残食只存活了700多人。行军大总管郑仁泰之前取得的胜利几乎可以说是副总管一个人的功劳,他向13万敌军射出三箭之后,敌军集体下跪请降,随后他下令将这些军队全部活埋——他就是薛仁贵!

铁勒寇强汉

铁勒在今蒙古高原?附近

龙朔元年,贝加尔湖附近的唐朝军队中传唱着一首简短的军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他描述的就是行军副总管薛仁贵的传奇事迹。铁勒是隋唐时期比较强大的游牧民族,共分为九部,当时称为铁勒九姓,其中有两部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即薛延陀和回纥(即回鹘)。唐太宗时期在铁勒统治区内设置了羁縻都督府,但太宗驾崩之后铁勒开始与大唐若即若离,并于龙朔元年勾结相邻的多个部落,率军十几万南侵。

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雕塑?

郑仁泰在玄武门之变中充当了击溃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先锋,故在太宗一朝很受恩宠,唐高宗即位之后依然对他非常重视,铁勒寇边消息传来之后,高宗任命他为行军大总管,以薛仁贵为副总管。两军对阵之时,薛仁贵向铁勒射出三箭,击毙三人,铁勒随即军心涣散,纷纷跪地请降。双方几十万军队尚未交战,唐朝便取得了胜利,怀着对薛仁贵的崇拜,唐朝军队中开始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军歌。

降军悉坑之

电视剧照

之前国史君(国史通论)曾与大家讨论,古代战场中为何屠城、杀降之事为何频繁发生,在此不再赘述。《新唐书·薛仁贵传》记载,远在今贝加尔湖附近的、久经沙场的薛仁贵面对铁勒十三万降兵,“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此后“九姓遂衰”。

平壤会师

电视剧照?

这一仗之后,却有人开始弹劾郑仁泰和薛仁贵,主要原因是郑仁泰冒然出师,造成了不必要的巨大损失,薛仁贵在军队中肆意犒劳将士,以至于“虽矜所得,不补所失”,但对杀降一事只字未提。对此,高宗“诏以功赎罪”。五年之后的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薛仁贵与李勣在平壤会师,高句丽被灭国,归大唐安东都护府管辖。

唐朝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