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和“喝酒脸白”,谁更能喝?

一、到底哪个更能喝?

经常听人讨论什么样的人更能喝酒的话题,也有人说“喝酒脸红”的人更能喝,的确是这样吗?

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在酶的作用下,乙醇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通过体内多个代谢途径,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体内缺乏将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酶,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过量后引起脸红、发热、出汗、第二天头疼、身体疼,这都是因为堆积在体内的无法被分解的乙醛在捣鬼。有研究表明,乙醛是一种很重的致癌物,可以导致我们细胞内DNA的改变,导致细胞突变,造成某些癌症的高发,如食管癌、胃癌等。  

喝酒脸白的人是体内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酶都不活跃,酒精既不能及时转化为乙醛也不能及时转化为乙酸,只能靠体液去稀释,有些大个子因为体内能够去稀释酒精的体液更多,所以看起来更能喝酒,但酒精一旦超过体液的1%就会引起酒精中毒,这也是有些人喝到一定程度突然就倒下的原因。

写到这儿,我想“喝酒脸红”跟“喝酒脸白”哪个更能喝,大家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二、再列举几条过量饮酒的罪状供各位酒友参考:

①过量饮酒会损伤胃肠粘膜、肝脏和胰腺的功能,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卒中和痛风的突然发作。

②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储藏,导致营养不良,记忆力减退等大脑衰老表现,

③酒精是亲神经物质,进入人体的乙醇如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破坏神经元细胞,消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旦过量便   会造成大量神经细胞死亡。慢性酒精中毒,是指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

④它还会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女性月经不调,酒后受孕或孕妇饮酒的话,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可能会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   经系统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畸形。

三、酒喝多少为过量?

一般男士每天不超过1两白酒,啤酒不超过500ml,红酒不超过140ml,女士对酒精的耐受更差一些,喝的量应在此基础上减少1/3左右。简单的计算方式也可以用2000除以酒精度得出的克重,就是你一天饮酒的界限。

最后我谨以下面这张图嘱咐各位酒友:健康比面子更重要!

回读者疑问“喝酒脸红与喝酒脸白谁更能喝”

第一次在百度知道日报发表文章,没想到百度的读者朋友这么热心。不管是赞赏的、不理解的,骂娘的我都照单全收 了,让大家没看明白的地方,我深表歉意,本人在文章的最后想表达的意思是想告诉各位酒友,不管是能喝还是不能喝的人,“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每天能保障身体健康的饮酒量就是男士白酒每天1两左右,长期多喝对健康会造成较大的损害。作为酒文化十分深远的炎黄子孙,很多能喝的酒友看到“1两”这个数字确实想骂娘,我非常的理解!

作为营养师我们是一个桥梁,只是把一些研究结论,努力的以大家感兴趣的文字传递给各位,如果您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觉得有必要克制一些酒量,那么您的决定可能会收获更大的健康,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如果您觉得不以为然或“某某屎一堆”,砸过来板砖,本人也会小心收好。

下面就有些朋友的疑问我做一下进一步的解答:有些网友希望我一定给出结论到底哪个更能喝。那么,我再对于上一篇文章做补充说明:

酒精(乙醇)进入人体需要两个步骤才能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乙酸排出体外,这两个步骤必需有两种酶的参与,“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换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再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我本希望尽少的用到专业名词,但看到朋友们的热心,也难免用几个名词了,希望亲们别嫌弃这些名词绕口),如果你身体这两种酶都很强大,能很快将乙醇-乙醛代谢为乙酸,那么你相对是能喝的。但是大量喝的情况下肝脏来不及代谢,久之也会严重的损伤到肝脏,这也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再说一下脸红的人,是体内只有前一种酶,也就是“乙醇脱氢酶”比较活跃,把乙醇转化为乙醛后,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不活跃导致不能及时转化为乙酸,在体内堆积,产生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久之对身体的伤害在第一篇文章里面也都交代了,在这儿不做赘述。

结论:喝酒脸红的人,不宜过多饮酒。

喝酒脸白的人,是体内根本就没法代谢酒精,靠体液去稀释酒精,一旦过量的话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吸收入血的乙醇在肝脏代谢,会造成其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从而干扰身体里面脂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同时也影响肝脏的正常解毒功能。酒精是亲神经物质,长期过量饮酒会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至于乙醇和乙醛到底哪个对身体危害更大,我没有看到权威的相关研究有记载,还请谅解!如果这样两种都不适合喝酒的人非要我给出谁更能喝的结论,我只能说喝酒脸红和喝酒脸白的朋友,为了咱们到老了还能有一副好身板,最好每次都不要超过1两的量。

至于各位拍板砖说“喝酒脸红与喝酒脸白,谁更能喝”这样的题目有点文不对题,在这儿谢谢亲的指正。之所以用这个题目,也仅仅只是为了让各位进文章来看一看多了解一些酒精对人体的伤害,达到一点科普的目的。

再次谢谢亲们的热心!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西藏人民出版社

说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图片来自于网络,欢迎交流学习,商业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