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艰不拆”形式出现烧脑新解,让人脑洞大开

以“人艰不拆”形式出现的烧脑新解,实在是让人脑洞大开。曾几何时,脱口而出的总是带有朗朗上口的诗词和成语。如今,当看到美丽的晚霞想要赞美一番时,却再也说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语句。

遇到美景尽管依旧还有触景生情的能力,但夸奖那漫山金黄的秋色已经忘却了还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大多数人只会脱口而出:哇靠,这特么也太美了。然后就没有然后的更深刻表达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

或许我们与脱口而古诗词出已经渐行渐远,喜好书法的人们还会翻出来抄写一番,学生为了考试也不得不选考点来加强,但都失去了主动鉴赏诗词的能力。古人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这正是当下缺失的,正因为缺失这样的传统,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才那么的受追捧,这折射出的是一种当下远离传统知识的现状。

从初步学文便开始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虽说年少时的我们并没有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但会觉得这就是朗朗上口,多读几遍也能背下来,在往后的学习中也还能经常用到。

阅读诗词作注解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开以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似乎被改变了,觉得知识不再需要加深记忆去储备,只要拿出手机搜索即可轻松获取相关的内容和答案。我们走进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阅读不再分精读选读,甚至连书本都少碰了,盯着手机看资讯,听主播读,而手机也被更多的如“我有一个朋友”“同事小A”“我的同学萌萌”式的鸡汤和故事会类型文章刷屏。

当传统的经典被移花接木,最初只是简单的认为是搞笑,到后来网络词汇的泛滥便开始烧脑,“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城会玩”“蓝瘦香菇”等词让人是脑洞大开。这些在植入了新解后,本是一句完整的话就这样有了新解,一句带有地方口音的话因为显得“好笑”流传开了。

烧脑的书法

一时间里网络流传着或真或假的学生作文与日记,这些令人费解的逻辑让老师们烧脑。有人整理出了嫁接经典诗句的一系列,选出如下几个与君共赏:

三个臭皮匠,味道都一样。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

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了。

想当年,金戈铁马;看今朝,死缠烂打。

葡萄美酒夜光杯,金钱美女一大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壶二锅头。

诸如以上形式改编诗词的,数不胜数,这个您怎么看?

小时候玩的体感数字游戏

前些天网络剧里烧脑的数字新解也是让人脑洞大开。选出如下几个与君共赏:

12345,这个是什么意思呢?答案竟然是:屈指可数。

23456789,这个又是什么意思?缺衣(一)少食(十)。

0+0=1?人家把这叫:无中生有。

1+2+3=6,错,人家把这叫:接二连三。

33.22,这是三三点二二,错,人家管这为:三三两两。

333.555,这可不是三百三十三点五五五,而是:三五成群。

烧脑游戏,脑洞大开

这些都是中国式的数字游戏,一旦被赋予了这样的文化内涵,就显得有另一种意思了,也有活力了,也就费解了。当然,在不鼓励恶搞古诗词和“数字歪解”的情况,也会选择有品质的新解词句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