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暑期档的电影市场被《战狼2》点燃。截止到8月15日,《战狼2》累计票房收入已突破47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很多人对坦克版的“速度与激情”印象尤其深刻:坦克版漂移、坦克砸坦克,坦克碾压直升机...... 能看到庞然大物“秀演技”,除了感谢影片主创人员,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坦克的发明者们致敬一下?
影片《战狼2》中的坦克(图源见水印)
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是装有火炮、机关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战斗车辆,具有火力猛、机动性灵活和装甲防护力强等特点,是矛与盾二者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战斗力很强的武器。它的诞生要归功于一位随军记者的创意和丘吉尔的英明决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军队的装备差,进攻和防御的力量都不强,英国和法国的联军一次次冲锋都被防御严密的德国击退了,伤亡惨重。
英国随军记者斯文顿目睹了这一切,他为自己军队的惨重伤亡深深的担忧。他想,要是有一种能集进攻与防御为一体的重型武器就好了。防御,需要厚厚的钢甲铁衣,当然不可能给战士穿上;进攻,需要一种大型的既可越沟又能爬坡的车辆。哪里去找这种车辆呢?他当过“霍尔特”大型拖拉机手,知道履带式的拖拉机是可以爬坡越沟的,可那是用于生产而不是战斗的车辆啊,是毫无防御与进攻能力的车辆。这时一个想法突然进入了他的脑海,要是给既能越沟又能爬坡的大型履带式拖拉机穿上厚厚的钢甲铁衣,使它不怕枪弹,再给了装上火炮、机关枪等重型武器,使它可以进攻,那该多好!
厄内斯特·D·斯文顿(网络图)
斯文顿立即向英国建议将“霍尔特”型拖拉机改装成既能防御,又能进攻的战车。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并嘲笑斯文顿这一愚蠢想法。而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进行制造“陆地战舰”。
不久,根据斯文顿设想而设计并制作的“陆地战舰”就在英国的一家工厂生产出来了。这种“陆地战舰”四周有厚厚的钢甲,不怕枪弹;车轮是履带式的,在非平地上行动自如,特别善于爬坡越沟,可直接冲入敌人阵地;车上装有机关枪等杀伤力很强的武器。由于这个庞大的“陆地战舰”像个大水箱(tank),便用tank对此命名。这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坦克。
“小威利”是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成型的坦克,于1915年12月在英国诞生,目前停在英国的伯文顿坦克博物馆。(图源见水印)
由“霍尔特”型拖拉机制造出的坦克(网络图)
当坦克突然出现在阵地上时,德国军队对此不以为然,用枪炮进行射击,谁知这庞然大物不怕枪弹、纵横驰骋疆场,越障跨壕、无所阻挡,很快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德军大败,落荒而逃。英法联军很快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更是大显神通,成为地面作战部队的主要突击力量,交战各方共生产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约30万辆,其中前苏联制造了10.4万辆。坦克也登上了“陆战之王”的宝座。
从坦克被发明之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许多国家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积极改进本国的坦克性能。如今,随着作战方式的改变,坦克的设计理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主要分系统的性能也有了巨大的提高。
我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引进前苏联T-54A坦克生产技术,研制生产了59式中型坦克。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32辆坦克驶过天安门广场,西方国家一片惊呼:“中国军队一夜之间有了和西方相同的主战坦克。”
开国大阅兵上受检阅的坦克部队(图源见水印)
如今,经过40多年的改造和完善,我国已衍生出三个代次的一系列坦克家族,第四代坦克也已初露端倪。
参加今2017年国际坦克两项比赛的中国陆军96B主战坦克(新浪军事)
知识库:坦克尾部的木头,可是“救命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