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无人驾驶不是梦

编者按: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开幕,小时候曾经设想的科幻场景也将被搬到眼前。关于未来的汽车,小伙伴们有哪些想象呢?

“未来你的副驾驶可能是一个虚拟的机器人,未来的道路交通会像高速的织布机一样运转,指示牌、信号灯也会变得和现在不一样,车辆只需要通过传感器感知数字化信号就行了。”这是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脑海中呈现的未来智能交通的图景。


汽车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

成波认为,汽车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在《中国制造2025》中,中国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在三级以下的自动驾驶技术新车装备率要超过50%,网联式的驾驶辅助配置率要达到10%。到2025年,三级以下的装备率要达到80%,高级的到25%,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层级要进入市场。再到2030年,所有的新车三级以下的自动驾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这一方面新车都要作为标配,联网要接近100%,无人驾驶要进入市场大概10%。而在《2030发展纲要》里面,中国也提出发展人工智能2.0,汽车、交通应用会是个“龙头”。

“汽车会向智能化转变,交通也会智能,信号也是智能的。”成波表示,智能驾驶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即车本身的智能化、车与道路设施之间的通讯、车与车的通讯。目前,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部件已经在汽车上加装,但智能驾驶却并不是仅此而已。它还需要把车与车、车与路、车与环境连起来。这单靠汽车产业是做不到的,还需要基础设施、商业模式、通讯、IT产业,以及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的配合。“因为交通它是一个系统。”成波解释道。

目前,智能汽车技术难点在于对环境的感知,“人工智能就是模仿人的感知,从感知到决策再到行动。”成波介绍说,在技术上,“环境感知”难就难在一是要能“看到”或者说“感知到”,然后要能“理解”,并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靠传感器,来对图像进行深度学习,这个有很大的挑战。”成波认为,这需要一些基础的传感器、算法和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撑。

成波认为,汽车智能化必须要与网联化融合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龙头“人跟系统共同控制汽车,给汽车的驾驶指令并不一定是车载装置发出的,可能是云端给它的指令,它可以是无人驾驶,我们出行的习惯和交通的形态也会改变。”

倾力打造中国汽车“硅谷”

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成波认为需要一种平台,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学研究是解释世界,技术则是为了改变世界,“专利不能挂在墙上。技术一定要用在产品上,一定要商业化,它才是有价值的。”

成波表示,“大学里每个教授都在研究技术,有时候是为了研究技术而研究技术,他可能并不了解产业的实际需求”,而企业看待技术,首先是得有个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我知道我需要什么技术”。然而,“企业有钱但不具备这样的原始开发能力,大学能做但没钱”。要解决这个矛盾,就一定要把技术、资金、团队、市场放到一个平台上。

因此,2011年7月,“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落地苏州,主要瞄准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与控制、汽车NVH与轻量化设计、汽车材料与制造、汽车产业宏观发展战略等领域。

目前,研究院累计完成5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企业60多家,为国内外近百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逐步形成了对我国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平台支撑能力。

“我们要把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打造成能够集聚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平台性机构,成为产学研合作的纽带、技术转移的桥梁,力争未来在苏州形成高端人才汇聚、高科技企业云集、高端服务业繁荣、科技金融市场活跃的中国汽车‘硅谷’。”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23日开幕,众多新奇人工智能产品将在会上展出。

科猫应邀作为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媒体参展,将现场直播大会论坛,带您一睹大咖风采。


“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猫APP(SciMall)于今年5月25日上线,是中国科协为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打造的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社区,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社交服务的平台。平台本着“以人为本,提升服务”的原则,追求“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服务目标,很好地解决了当下科技人员学术交流困难、学术会议系统不完善、创新创业机会少、知识获取不便的四大难题。

资讯信息、会议交流、视频活动、社交互动,想了解更多,请下载科猫APP;科猫APP,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社交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