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已经一周了,天气渐渐转凉,但大家对西瓜的热情似乎并没有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减弱。
说到水果,最近蝌蚪君遇到的一件小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周末跟朋友出去逛街时,路过水果店,看到店家在搞促销,香蕉8毛钱一斤,比1块钱的西瓜都便宜。
进店去看,发现促销的香蕉表皮上都有黑色的斑点了,像是熟透了的样子,因为蝌蚪君买了香蕉之后常常也会放到发黑,所以觉得没什么问题,准备买一些回去做沙拉吃。没想到同行的小伙伴却一把拉住我去掏钱的手,哦不,是胳膊(手是那么随便就可以拉的嘛?),义正言辞地说“长斑点、发黑的香蕉是坏的,不能吃!”,要买就买那种金黄色的“好香蕉”吃。
虽然蝌蚪君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吃“斑点香蕉”并不会有问题,但似乎大家对“斑点香蕉能不能吃?”都有着坚定而完全相反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香蕉长斑点就是坏了,吃了对身体不好”;而有些人却认为“带斑点的香蕉更成熟,免疫活性更强,吃香蕉就应该吃带斑点的”。
看到这里的你站哪边呢?去评论区聊聊啊
想知道食用斑点香蕉是否有害,首先得确认香蕉上的黑斑怎么形成的。
香蕉上为什么会有斑点或者变黑呢?
香蕉表皮变黑或者长斑点,可能有两种原因:
1.香蕉皮的自然氧化
这和蕉表皮细胞中含有一种氧化碳素有关。平时,细胞膜把氧化碳素严密地包裹着保护起来,就像人体的皮肤保护着血肉、骨骼一样。
而一旦被磕碰,或者是低温下挨冻,细胞膜就破了。里面的氧化碳素就接触到了空气中的氧气,在氧气的氧化作用变成黑色,自然就出现了一些小斑点。
有条件的可以做个实验,把一些没有斑点的香蕉放在冰箱里,数小时后香蕉皮上就会出现黑斑。因此,在冬天的时候,卖香蕉的人会用塑料布把搁香蕉的筐子包起来,就是为了保证温度,防止香蕉在低温下变黑,影响卖相。
2.香蕉得了炭疽病
像其它植物一样,香蕉也会害病。比如黄叶病、炭疽病、黑星病、花蓟马、裂果病等等。而其中,患了炭疽病会让香蕉呈现出黑斑症状。
炭疽病是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的,属于真菌性的病害。这种病症只有在香蕉成熟时才会显现出来。因此成熟后,被侵染的香蕉果实果柄和表皮上会出现一个个褐色的圆形斑点,渐渐扩大面积并且连结起来成为大块斑点。两三天以后整个果实就变黑甚至腐烂。
炭疽病,大家会不会觉得看着有点眼熟。没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炭疽病毒生物武器的使用给人们留下了不堪的印象。炭疽是人类传染病,有着极高的致死率。
那么问题来了~~
吃了患炭疽病的香蕉会不会染病?
答案是不会。
因为虽然名字一样,但是此炭疽并非彼炭疽。侵害人体健康的叫作炭疽病毒,而使感染香蕉的是炭疽菌,两者完全不同。
炭疽菌只是侵害香蕉,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并非所有香蕉都是美美哒
黑斑香蕉能吃吗?
当然可以。
香蕉皮变黑就是一个预示,预示着里面的果肉成熟了,不再苦涩,人们可以食用。
因此消费者在挑选香蕉时,如果不是很在意外貌,完全不必担心上面的黑斑。只要里面的果肉没问题就可以食用。
黑斑香蕉VS黄金香蕉
和正常香蕉比,黑斑香蕉价值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呢?
网上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称“黑斑多的香蕉可以抗癌”,事实上,这种说法最早在2006年“东京帝京大学教授山崎正”的一篇文章出现。
不过,除了香蕉含有所谓的“第七营养素”①以外,山崎正再也没有任何其它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在网络上。
目前针对食物防癌的研究确实有很多,从植物中分离出能够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也是癌症药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从目前看来,日本学者关于香蕉的研究最多只进行到动物实验,是否真的对人体有效,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对于长有黑斑的香蕉可以抗癌的说法,没有经过临床试验,缺乏数据支撑,不可盲目下结论。
怎么使香蕉保鲜呢?
为了美观,最后教几招保鲜香蕉的小窍门。
千万不要放在冰箱中冷藏。香蕉一般长到六七成熟的时候就被采下,这样看着新鲜。贮存采摘下香蕉的适宜温度约为13℃,而冰箱中存放蔬果的温度约为4℃,最高8℃也达不到要求。把香蕉放在这种温度中,如若香蕉没成熟,容易发生冷害,则无法成熟;若是已成熟,放一天就会变黑,果肉也会变得软烂。
如果想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可以用保鲜膜将香蕉的根茎部包裹住。原理很简单,香蕉释放的乙烯气体可以加速香蕉成熟,变成褐色,而大部分乙烯气体来源于香蕉的根茎部,裹住后就能减慢香蕉成熟过程。
除此之外,在切开的香蕉根茎部位抹点柠檬汁或者食醋也能防止其变成褐色。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食用时最好选择新鲜、肉滑的香蕉,但过量吃香蕉会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一般每天吃1-2只香蕉为宜。
备注:
①所谓“第七营养素”,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和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目前通俗的将膳食纤维统称为“第七营养素”。
真相:香蕉皮黑不黑不重要,只有香蕉肉是好的就可以吃~
本文为“蝌蚪五线谱”旗下互联网辟谣品牌“蝌蚪找真相”原创,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