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时就到“克格勃”自荐
“KGB”(克格勃)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缩写,该机构的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当时,为了保卫新兴的苏维埃政权,捷尔任斯基等人成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即“克格勃”。
二战期间,以佐尔格为代表的“克格勃”特工曾长期打入敌人心脏,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战略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冷战时期,“克格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等西方情报机构相抗衡,从而确立了在世界情报领域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1975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普京被分配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克格勃”生涯。
普京加入克格勃颇为曲折,为了弄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情报人员,在九年级初的时候普京去了一趟克格勃的接待室。
“我想到你们这里工作。”普京对负责接待的人说。“很好,小伙子,但是还需要一些条件。”“什么条件?”“首先,我们不接受毛遂自荐的人。其次,我们只接受当过兵的或者是高校毕业生。”
普京回忆:“他当时态度很认真,并且严肃地告诉我,首先,只有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才有资格申请加入。显然,他们认为一个在校学生并不适合进克格勃工作。”
普京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他急切地向这位接待人询问:“具备哪些特殊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前被克格勃录取?”“法律专业的学生。”
“我当时的高兴心情简直无以言表。”普京回忆说。从那时起,普京就着手准备到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读书,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
大约在普京上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列宁格勒克格勃干部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真的来见普京了。就是这次谈话,使普京终于实现了少年时期的理想——加入克格勃。
他回忆道:“早在中学毕业前我就有一个愿望要到情报局工作,尽管这看上去遥不可及。等读了一些书并看了不少电影后,又特别想当一个海员。但后来又想做一个特工。最初也曾想做一个飞行员。列宁格勒有一个民航学院。我特别认真地准备了一段时间。后来又看了一些文学作品和一些杂志,像《剑与盾》这样的书籍和电影看多了,什么民航学院之类的再也引不起我的兴趣了。我自己做出了选择。”
经历严酷训练
经过莫斯科克格勃高等学校的培训,普京来到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从事谍报工作。
时任特工科科长的谢尔盖·彼得罗夫上校回忆道:“我第一次同他谈话时就发现,他有出色的分析思维能力。虽说他知识广博、善于交往,但他很谦逊随和。他头脑机敏、气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报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视野宽的人。我眼前的这位青年军官正是这样的人。”
关于普京的特别之处,普京的学友、现为红旗学院系主任的科贝洛夫上校说:“他喜欢戴宽边礼帽,穿长大衣,拿一把长长的雨伞当手杖。他的打扮完全是欧式的,显得很有绅士派头,很有教养。”
当时克格勃在大学生中招募未来的情报人员是非常普遍的。克格勃尽一切努力吸收那些有胆有识、意志坚强的优秀人才。克格勃得到学校当局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先阅读学生的档案,同时由特别调查部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而所有这些都是考察对象所不知道的。之后再和可能的人选个别谈话,当面考察,再向上汇报,决定是否录用。
克格勃招募情报官员的标准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机智勇敢、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25岁。主要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招募。被录用者还需要经过半年至5年的专门训练和培养。
这种招募和训练方式,使克格勃能够长期维持一支素质较高的职业情报人员队伍。显然,普京早已成为预选对象,经过严格的审查之后被认为是合格的。
1984年,普京在莫斯科的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受训。该学院是克格勃专门培养对外情报官员的地方。学员要在将要前往的国家的模拟环境中进行生活和学习。
普京所在专业是用德语教学的,生活环境也模拟德国。普京当然明白,结业之后,他将被派到德国。对克格勃许多青年军官来说,这可是梦寐以求的事。
有一项训练是让学员在没有壕沟掩护的公路上,钻到全速驶来的坦克的两条履带之间。学员要不差毫厘地趴下,不然就会被碾成肉泥。在忍耐力训练中,这还不是最难的。
普京的一名学友诺维科夫少将回忆道:“最可怕的是从超高处往下跳。我是在高台上第一次看到普京的。我俩先后跳下,按规定,一着地就得相互格斗。那是刚割过的玉米地,留着尖茬。我一把抓住普京,没抓牢,反被普京抓住,他一个背挎,我在空中急转身,幸好两人都没倒下,否则身上会添几个窟窿。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我俩都迷恋柔道,都曾是本市冠军。不过,当时相互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
当时所有队员都用化名,普京化名普拉托夫。起先,不少人由于不习惯,一不小心就暴露了真名。但是,普京从不失误。
到东德立大功
1985年,普京从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受训后,即由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第四处派遣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他以这里为基地,以整个中欧的德语地区(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为舞台,度过了他克格勃生涯最有成效的5年时间。
克格勃在德国活动的大本营是东柏林郊区的卡尔肖斯特。据报道,克格勃在民主德国活动的全盛时期,有2500多名特工分布各地。柏林以南接近捷克的古城德累斯顿,则是克格勃的又一个重要基地。
普京在德国的5年,即以此为基地,从事谍报活动。安格利卡大街离苏军德累斯顿基地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他当时的妻子柳德米拉经常到基地商店购买苏联商品,普京夫妇还经常到基地看苏联电影,普京在闲时也到基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普京后来回忆说,他刚到德国的时候,东德的商店物品丰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和苏联形成鲜明对照。这对初次出国的普京是一种震撼。
普京曾谈到自己在德国的工作,当然他不可能透露详细内容。他只是说:“我们负责东德境内的,与我们有关的政治路线的任何一个消息以及主要敌人的任何情况。这里的主要敌人是指北约。”
对于莫斯科来说,这个前民主德国最遥远省份的克格勃分部仍是它的一只重要耳朵,克里姆林宫非常关注当时美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驻扎在前联邦德国威德弗来肯地区的军事基地,而普京当时的工作之一正是收集有关北约和美军部队的军事情报。
普京当时的同事尤索尔泽夫称,当时派驻前民主德国的克格勃间谍根本无法直接渗入这些前联邦德国境内的北约军事基地,他们只能通过招募前联邦德国线人的方法收集情报。
当普京招募到外国线人后,就会将其交给另外两名身份保密的克格勃间谍进行联系,这两名身份保密的克格勃间谍名义上都是前民主德国警察局犯罪调查部的雇员,但事实上他们只为克格勃服务。为了防止这两名克格勃隐藏的间谍身份暴露,普京一般都要开车到德累斯顿遥远的乡下地区与两人会面。
在谈到对普京的印象时,尤索尔泽夫称,普京在工作中表现出很有干劲,并且有礼貌。与领导共事时,他会给领导一个听话的印象。尤索尔泽夫说,普京是一个具有出色分析思维能力的“实用主义者”,同时他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性格坚定、临危不乱、一定要将事情做到底的普京立的第一个大功就是挽救了克格勃接触的所有案卷,当时这些资料放在德累斯顿情报局大楼。
尤索尔泽夫回忆说,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时,在前民主德国的克格勃陷入了一片混乱,但在离开德累斯顿前的最后一分钟,普京仍没有忘了将德累斯顿斯塔西分部的所有克格勃线人档案全部取走,从而避免了它们落入西方情报机构的手中。
普京也曾向记者透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1989年,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后,前东德局势一片混乱。在德累斯顿,情绪高涨的前东德群众捣毁了前东德情报机构在该地的办公室,这时候,人群中有人高喊:“现在让我们去冲击俄国人的秘密警察总部吧,它离这儿并不远!”于是一群人向当地克格勃办公室进发,情况万分紧急。
情急之下,普京立即向附近的苏联军事基地打电话,请求援助。而他们回答说:“没有莫斯科的命令,我们不能干预。”
普京用流利的德语向人群发出警告:“我希望你们不要试图闯入这一地区。我的部下拥有武器,并已得到许可,可以对外来闯入者开枪。”普京的话起到了威慑作用。又过了几个小时,苏军救援分队赶到了,人群也散了。
冷战之后回到俄罗斯
根据德国媒体的说法,普京在德国期间最大的活动,是组织和开展了代号为“日出”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是在两个德国建立一个间谍网,主要是搜集苏联所需要的经济和科技情报。
为了执行这个计划,普京以德累斯顿为基地,经常到莱比锡,还持外交护照往来西柏林、联邦德国首都波恩、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汉堡,都有记录可查。此外他还到过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瑞士最大的城市苏黎世。
对于在克格勃工作的历史,普京认为是以个人的良知捍卫正义的事业,并且对在克格勃的经历,一点也不后悔,
1990年10月,两德实现统一,新德国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苏联官方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就不可能在德国公开活动,在前东德地区的克格勃人员,也就必须分批撤出。
1990年,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联邦德国总理达成了从民主德国撤出苏军的协议。就在这一年,普京主动要求转入预备役,悄然回国,回到列宁格勒。
(作者:曲铮。摘编自《别惹我:普京新传》,看历史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