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别让无名怒火怼他人!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徐慧芳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40多度的高温、昼夜不息的空调以及穿的越来越清凉的小伙伴们,无一不宣告着炎炎夏日的到来。

而随着气温一天天的升高,你有没有感到,自己似乎更容易无缘无故的生气与烦躁,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动肝火,其实这是“情感障碍”在作祟,有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人的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情感障碍症?

情感障碍症的临床表现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

狂躁状态(图片来自网络)

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抑郁状态(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导致人类患有情感障碍呢?

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基因,其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是大脑内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较其他区域高,它能促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几乎影响到人类大脑活动的每个方面,这也是绝大多数精神科药物都是作用于5-羟色胺的根本原因。

5-羟色胺(图片来自网络)

而5-羟色胺是由细胞质膜里的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来调节的,5-羟色胺转运体是一种对5-羟色胺有高度亲和力的跨膜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大脑边缘系统、胃肠道嗜铬细胞膜、肥大细胞和五羟色胺能神经突触前膜上【1】,是神经末梢突触的组成成分,位于神经末梢突触前膜。

5-羟色胺转运体与5-羟色胺的释放(图片来自网络)

它从神经突触间隙中重新摄取5-羟色胺进入突触前神经元,直接影响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浓度,并间接反映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末梢的数量【2】。随着5-羟色胺的释放,位于突触前的5-羟色胺转运体把5-羟色胺返回细胞用于再循环或降低代谢率【3】。

美国研究小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技术,获得了210个健康人群大脑影像样本,然后使用局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对已经脑死亡的人类大脑进行显影,结果表明,人类脑部的4个5-HT受体及5-HTT的转运体与脑部的蛋白质密度(皮摩尔/毫升)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4】。

人类脑部的4个5-HT受体

人类脑部的4个5-HT与5-HTT的转运体与脑部的蛋白质密度

从目前看,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有两种等位基因L型和S型,携带S型等位基因的5-羟色胺转运体回吸收能力低,而L型等位基因表现高转录活性,能够使5-羟色胺快速回收。

研究表明,携带S等位基因的携带者,会增加个体对各种情绪障碍的易感性,L型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能够缓和压力性生活事件中的抑郁症状。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与心理障碍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研究小组采用30年在新西兰新出生群组收集到的数据,希望以此来验证关于5–HTT的短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否会增加对生活压力的反应的假说,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各种心理障碍易感性之间并没有关系【5】。

这样截然不同的研究结果,让我们重新对心理障碍的起源进行认识,我们猜测心理障碍可能由几个基因共同决定,因此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等到有一天这个神秘的科学面纱解开后,即使是炎炎夏日,我们可能不会随意对身边亲近或者陌生的人发火,知道这时的怒火是基因在作祟,让大家和谐度过一个“清凉”夏日!

参考文献:

[1] Chen J X, Pan H, Rothman T P, et al. Guinea pig 5-HT transporter: cloning, expression,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in intestinal sensory recep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98, 275(1):433-48.

[2] Lesch K P, Bengel D, Heils A, et al. Association of anxiety-related traits with a polymorphism in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regulatory region.[J]. Science, 1996, 274(5292):1527-1531.

[3] 陈桃林,罗跃嘉. 基因多态性对情绪调节神经回路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2010,(09):1440-1448.

[4] V. Beliveau et al.. A High-Resolution In Vivo Atlas of the Human Brain's Serotonin System.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7, 120 (Jan 4, 2017).

[5] 岳鹏飞,李弯弯,许远理,何安明. 基因与情感障碍研究述评[J]. 经营管理者,2014,(32):4-5.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